1949年1月,中國民主同盟常委張東蓀作為第三方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平津方面軍司令部和我黨領導的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 為“北平道”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卻戲劇性地從北平和平解放的見證人變成了囚犯,甚至被定性為“壞分子”。 那麼,為什麼這位備受矚目的人物會遭受這樣的命運呢?
讓我們來探索他的故事。
張東孫是八路軍和共產黨的重要幫手。 他是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倡導者,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的老朋友。
1920年春,陳獨秀邀請張東孫組織上海共產黨小組,他參加了幾次籌備會議。 但張東孫認為,中國不具備實行社會主義的條件,只能從理論的角度進行宣傳。
結果,沒過多久,他就退出了組織。 1920年底,張東孫挑起了一場社會主義論戰,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雖然遭到了陳獨秀等人的批評,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
此後,張東孫始終保持著對中共和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態度,他既反對國民黨,又不贊成我們黨的土地革命。 但是,1935年我們黨發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後,張東孫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在思想上,他開始與我們黨的反日民主主張產生共鳴,從而對我們黨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讀完《八一宣言》後,在《自由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評論共產黨宣言,討論民族大合作》的文章。
他在文章中說:“我們從來不反對國民黨和共產黨,而只是反對***,認為一切罪惡都是由此而生的。 ”
《自由評論》由胡石、羅龍基等文化名人創辦,是資產階級民主的喉舌。 張東蓀發表在《自由評論》上的文章引起了中共北方局的關注,他看完後也深受感動。
1936年4月13日,化名“陶尚興”給張東孫寫了一封信,說張東孫的觀點不僅是他個人和雜誌的觀點,更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聲音。
**希望公開回覆張東孫,並邀請他在雜誌上發表回覆。 通過這一系列的交流,張東孫與中共北平的地下黨員增進了了解。
**向**報告,張東蓀的反日態度取得了明顯進展,可以成為中共團結團結的物件。 從那時起,張東孫同我們黨的接觸越來越多,為抗日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1.張東孫利用自己的秘密電台與中共地下黨保持聯絡,為我們黨提供政治情報、經濟情報和軍事情報,幫助我們黨對抗日本傀儡政權。
2.日軍占領北平後,燕京大學成為抗日活動人士的聚集地,張東蓀利用與王克敏、劉玉樹的關係,阻止日軍滲透燕京大學。
3.張東蓀和許多愛國教授一起,動員燕京大學的愛國學生到解放區或西南大學的後方,以避免落入日本的控制之下。
他以“郊遊”為幌子,將學生帶出北平,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護送他們到解放區。
在抗日戰爭的困難時期,張東孫不僅全力支援八路軍和地下黨,還利用自己在北平的人脈,在物資匱乏的時候,為他們購買急需的藥品和醫療裝置。
同時,他還設立了自己的住所——京西王家花園,作為中共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為地下黨的活動提供掩護。 然而,戰爭的勝負不在於裝備的質量,而在於人民內心的反彈。
為了守住華北的重要城鎮,蔣介石於1947年11月任命傅作義為華北“鎮壓總司令”。
儘管蔣介石積極備戰,但戰爭的最終結果仍然取決於人民的聲音。
1948年6月,人民解放軍進入戰略階段,開始揭開三大戰役的序幕。 9月開始的遼瀋戰役一路順利,東北解放指日可待。
此時,北平的傅作義非常擔心這座儲存了明清帝國文化的歷史名城的未來。 同時,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廣大人民群眾和愛國民主人士不願看到的。
因此,北平不少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出面向傅作義求平,努力保護古都文物。 張東孫在政協會議後一貫主張中間路線,也堅決主張國民黨和中共要放手,通過談判解決內部矛盾。
傅作義是善戰的軍人,但他也尊重文人的傳統。 他曾經邀請過很多知名人士到中南海懷仁堂洽談,這些人的意見也讓他看清了大局。
傅作義與蔣介石的矛盾非常深刻,雖然被蔣介石重用,但又不是軍隊的後人,蔣介石在重用他的同時,還派人監視他。 鑑於上述原因,煽動傅作義的和平起義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目標。
不過,要直接接近付作義並不容易,各種關係網路在這個時候尤為重要。 1948年夏末秋初,中國民主革命同盟**根據東北戰局判斷中共必勝,於是試圖對付傅作義,爭取武裝起義。
後來,民盟發展並組織了傅作義的同鄉侯少白。 12月下旬,全國民主聯盟通過侯紹白向傅作義提出武裝起義,並通過張東蓀與中共北平地下黨研究委員會主任的接觸,與中共地下組織取得聯絡。
平津戰役爆發前,北平中共地下黨在華北工業部的領導下,利用各種關係,為北平的和平解放而努力。 中共地下黨員杜仁之利用與傅作義同鄉的關係,通過傅作義的高階顧問劉後通,說服傅作義與中共議和。
杜仁之得知,傅作義願意和談,但需要乙個民主黨派的人來參加談判。 由於許多地下黨員公開表示自己是民盟黨員,不適合做第三黨,杜仁之找到張東孫,邀請他作為第三人參加和談。
張東孫非常高興,願意為北平的和平解放貢獻自己的力量。 12月24日,侯少白向傅作義推薦張東孫、彭澤祥作為代表出城與我黨談判。
雖然張東蓀曾建議傅作義通過劉後通、侯少白與我黨聯絡,但傅作義對張東蓀了解不多,沒有及時表態。 後來,當前形勢的發展促使傅作義決定派周北峰作為官方代表,並邀請彭澤祥、張東孫陪同他再次與中共談判。
1949年1月1日,中共軍委致函平津方面軍司令員,提出與傅作義談判的六項政策,並指示:“希望傅方能派一位有地位和責任的代表,秘密出城與崔再志先生、張東孫先生談判。 ”
為了保證張東孫的安全,特別強調,如果張東孫出城時不能保密,那麼張東孫就不能出城。
軍委在同意張東蓀出城談判後,還指出彭澤祥是中共的叛徒,曾為蔣介石做過間諜工作,因此勸苻作義不要相信他。
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讓張先生擔任談判代表,認為他的觀點比共產黨的言辭更能說服知識分子。 同時,以張東孫為代表的“中間色”也具有特殊的意義。
**希望通過張東孫的參與,使解放軍與傅作義的和談更加有目共睹。
1949年1月5日下午,傅作義將軍派車會見張東孫教授,表示願意與中共談和。 張東孫對傅作義的決心表示欽佩,強調避免北平戰爭的和談的必要性和光明前景。
不過,張東孫拒絕了傅作義讓他作為代表出城談判的要求,並建議傅作義派一名官方代表陪同。 1月7日,張東孫、傅作義代表周北峰冒雪抵達八里莊村平津前線指揮部,**將軍接待了他們。
張東孫說,傅作義希望平津、唐穗、隋齊人一起解決問題,軍隊在城內不投降、不解除武裝,而是分批調出城進行整編。 他還強調,傅作義希望有尊嚴地投降,避免北平戰火,保護人民的安全。
我是第三方代表,不是傅作義將軍,我只是充當你們兩人之間的調解人和證人。 這次我不會回北平,而是去燕京大學,然後去石家莊見***
張東蓀參與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會談紀要》的草簽起草過程,他為此感到自豪。 當晚,他在燕京大學禮堂發表了著名的演講《老鼠和花瓶》。
這段經歷不僅為張東蓀贏得了知識分子的尊重,也大大提高了他在民主同盟中的地位,僅次於張蘭和沈君儒。
在頤和園的一次會議上,**高度評價了張東孫的貢獻:“和平解放北平,張先生的第一筆貢獻! 然而,張東孫卻因故入獄,令人遺憾。
儘管張東孫有知識、資歷、有名望,對革命事業有貢獻,但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應該能夠有很好的地位和前途。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非常重視並肩作戰的民主黨派老朋友。
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一次重要選舉中,張東孫只獲得了一票反對。 儘管如此,張東孫的前途依然光明,受到***等人的尊敬。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張東孫**入獄,又是什麼讓他在關鍵時刻失去了大家的支援呢? 讓我們一起**這個謎團。
原來,在那次投票中,**並不謙虛,而是親自投了贊成票。 事後,有人提議找出誰沒有投票,而***則堅持尊重事實,認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不投票給他。
最終,人們發現了真相,原來沒有投票的人是民盟秘書長張東蓀。 由於張東孫所主張的“中間路線”與新中國初期的“一邊倒”外交政策相衝突,這為他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避免中美之間的直接對抗,成為中美關係的“調解人”。 在尋找與美國聯絡的途徑時,他遇到了自稱與美國有聯絡的王志奇。
王志琦是美國人**,在抗日戰爭期間與張東蓀有過一段戀情。 1950年初,王志奇向張東孫透露,美國計畫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張東孫對此感到震驚,相信了他對世界形勢的分析。 他認為,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將成為受害者。 因此,他要求王志奇向美國傳達乙個資訊,即不要對中國發動戰爭,保留中國的實力以備將來使用。
王志奇答應了。 兩人隨後見了幾次面,張先生會問王先生是否傳達了這個資訊。 在一次談話中,張東孫無意中洩露了重要的國家機密。
隨著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和***決定“抵抗美國的侵略,援助朝鮮,保衛祖國,保衛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張東孫無法再調解中美關係,於是勸王志奇離開中國,並提醒他不要再做類似的事。
希望他能在政治上努力避免美國對中國的毀滅,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張東孫與王志奇有過接觸,經過多次交談,發現王志奇的來歷不明,於是與他斷絕了聯絡。 然而,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之間的談話竟然會向美國洩露很多重要資訊,這也成為他“叛國”罪的主要證據。
王志奇後來被警方逮捕,向張某供認不諱,並堅稱張某提供了所有資訊。 這件事震驚了**領導人**,對民盟主席張蘭說:“這樣的人——張東孫,我們不能坐在一起開會! ”
張東孫對此深感懊悔,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堅決否認自己是美國間諜、小偷或叛徒。 1952年12月,全國民主聯盟**將他開除出國盟。
當時有人建議將他逮捕並繩之以法,但***決定根據人民的內部矛盾進行處理,讓他留在家裡。 於是,張東孫辭去了人委、政會文化教育委員的職務,居家生活。
1968年1月,82歲的張東孫因“叛國罪”於1973年在秦城監獄去世,享年87歲。
張東孫本來前途光明,卻有思想分歧,越走越遠,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