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8日
中美上海公報發布
1971年10月20日,亨利·基辛格博士再次來到中國。
這是他繼7月9日首次秘密訪問中國之後,第二次訪問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 (第一次見:49年前,美國人“秘密訪問中國”)。
基辛格此行的主要目的自然是為尼克森即將到來的訪華做準備,但這次他也有一項重要任務
希望尼克森訪華時,中美雙方將發表“公報”。
雖然基辛格在第一次訪華時提到了此事,但中方人員並沒有將此事列入接待計畫,也沒想到基辛格會再次正式提出這一要求
雖然大多數美國出訪都不會發表“公報”,但這次尼克森**訪華,很多人都不希望看到中美關係的進展,如果**先生訪華保持沉默,那麼可能會被視為乙個笑話,不容易向國家解釋。 ”
基辛格的請求很快被報告給***,得到的答覆是:
這是美方提出的建議,我方沒有準備,美方可以先提出草案。 ”
10月22日下午,基辛格在中美會談中拿出美方起草的“公報”草案。
按理說,美方既然希望雙方發表《公報》,那麼《公報》的內容就應該充分考慮中方的要求和主張。 但是這個草案交給了***,馬上就被否決了:
我們不能接受這樣的公報。 ”
事實上,基辛格明白中方拒絕初稿的核心點。
基辛格自己也承認,該草案是以非常傳統的公報撰寫方式起草的:強調共識,模糊甚至模糊分歧。 但是,既然要發表《公報》,中美之間就存在著分歧,這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避免的。
這就是台灣問題。
美方提供的草案內容如下:
總理和尼克森還澄清了各自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總理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台灣的未來是中國的內政。
尼克森表示,美國承認,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乙個中國。 美國注意到這一立場,並將支援為實現台灣與大陸最終關係的公正與和平解決而作出的努力。
**總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選擇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手段。 ”
而***看到這一段後,立即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美方沒有正式承認中方的主張,也沒有談及自己從台灣撤軍,而是要求中方作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諾。 ”
10月23日,**召集了司鵬飛司長、特別助理熊向輝和西歐北美大洋司司長張文進一起研究此事——張文進根據中方的意見起草了另乙份草案,**看了一眼,但並不滿意。
根據 *** 的意思,不要做任何“公報”,但 *** 解釋道:
這是美方提出的,他們需要的,而且不難對付。 ”
和***表示接受***的意見,並提出政策:各有發言權。 **這個想法是:
他們不是在談論和平、安全,而不是尋求霸權嗎? 我們必須談論革命,談論解放世界上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談論大國不應該欺負小國。 如果我不強調這一點,我認為它不那麼合適。
如果不謀求霸權,你的美國已經從13個州變成了50個州,這不是擴張和霸權的結果嗎? 後來,他也向世界伸出了手。 ”
根據***的建議,熊向輝又改了一下,第一部分是中美兩國對國際形勢和重大問題的看法和立場; 第二部分是雙方的聯合宣告,明確了建立中美關係的原則; 第三部分闡述了其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 第四部分提出了改善雙邊關係的具體建議。
**看完後,表示滿意。
根據這一草案,中美雙方準備開始談判。
但這一次,輪到美國人不接受它了。
1971年10月24日,中美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談判。
原定中方出席的最高階別人員是季鵬飛,但暫時改為***本人。 基辛格一上來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公報措辭尖銳,令人無法接受。 ”
但 *** 也沒有讓步:
我們也不能接受您的草稿。 ”
基辛格畢竟還是老練的,他向***詳細解釋了美方無法接受的原因:
我們不反對每一方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如果公報成為你們抱怨我們立場的工具,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如果尼克森訪華回國,說他受到了侮辱,不僅會影響你和他的關係,也會影響到他和他的繼任者的關係。 ”
基辛格還詳細列舉了中方的一些措辭,比如開頭的一句話:
國家對獨立的渴望,民族對解放的渴望,人民對革命的渴望,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基辛格認為,美國要簽署協議,而協議第一段的第一句話是“人民要革命”,他無法解釋。 雙方已經就「革命」二詞進行了多輪討論,美方最初提出用「人民要正義」,但最後改為「人民要進步」——基辛格欣然同意。
基辛格與***然而,與“革命”和“進步”這兩個詞的調整相反,公報中對台灣問題的表述才是核心和關鍵。
為此,中美兩國在三天內共進行了五輪談判,中方堅持要求美方在公報中明確每一條,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必須從台灣撤軍”。然而,美方一直試圖通過各種委婉而含糊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一直只承諾寫“隨著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駐國部隊人數”。 ”
談到結局,基辛格自己也承認:
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不了解對方,我們很了解對方,問題是我們不同意你說的。 總理要求澄清,而我設法含糊其辭。 ”
對此,答案是:
中國人不滿足於某些事情的模稜兩可。 ”
基辛格暗示:
如果太清楚,我們就麻煩了......”
最後,他再次向***重申了自己的底牌:
我們可以做的比我們能說的多,但如果把這些實質性的東西寫進公報,恐怕我們會因為接受中國立場的極端表述而受到美國的譴責。 事實上,我們已經接受了您 85% 的草稿......
既然基辛格已經把這件事都說了,**說他也明白自己的“有限權威”,願意等他回去匯報,等尼克森**來後再決定。
於是基辛格帶著這份草案回到了美國。
雖然會談沒有最終結果,但雙方的意圖是無限接近的。
只是雙方都做好了心理準備: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1972年1月3日,美國亞歷山卓·黑格准將抵達中國。
黑格當時的頭銜是“美國事務副助理”,他訪華的目的是為尼克森的中國之行做一些技術上的安排。
但很明顯,黑格准將來中國不僅僅是做一些常規的技術安排。 他一到中國,就要求與總理會面,因為“有乙個重要資訊要傳遞”。
1月4日深夜,**會見了黑格,黑格立即傳達了尼克森和基辛格的資訊,該資訊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首先,蘇聯正在實施包圍中國的戰略,美國對中國的“生存能力”表示擔憂,願意幫助中國抵抗蘇聯的威脅;
第二,美國親蘇、親台、官僚勢力已經知道尼克森訪華計畫,可能會要求記者寫與事實不符的報道。 為了突出尼克森作為“世界領導人”的形象,希望《公報》能顯示出更多積極的一面;
第三,鑑於各種勢力的阻撓,希望進一步修改《公報》的台灣部分。
黑格(右)後來成為美國國務卿,並在羅納德·里根遇刺後說過一句名言:“在**副手回來之前,我將控制白宮! ”立即表示無法回覆,必須請示***
**第一時間拿到黑格帶來的資料,立刻表示不屑:
圍攻中國? 想讓他們救我們嗎? 怎麼了? 他擔心我們,這是乙隻貓哭老鼠! 頂背! 只是尼克森不來,不來也不來! 如果你22年不來,再等22年,如果尼克森不來,Tuxon,Bricksson會來! ”
**還特別厭惡尼克森自稱的“世界領袖”:
美國人也奇怪,說國內有那麼多反對他的勢力,他連美國的領導人都做不到,卻還想當世界領袖? ”
為此,**特意加了一篇文章:
把“人民要進步”改回“人民要革命”,是因為他們害怕革命。 他們越是害怕,我們就越要提! ”
1月6日晚,**與黑格見面,直奔主題:
半年前,尼克森稱中國為“世界五大國之一”,現在美國突然懷疑中國的生存能力,聲稱要維護中國的獨立和生存能力,這讓我們感到意外。 我們認為,任何國家都不能依靠外部勢力來維持其獨立和生存,否則它只能成為其他國家的保護國或殖民地。 ”
** 他特別質疑美方使用“生存能力”一詞,認為它泛指“胎兒或嬰兒的生存能力”,黑格立即解釋說這是軍方的引述,可能造成了誤解,他願意帶回中方的意見。
之後,黑格一行人去了上海(因為尼克森也計畫訪問上海)。 上海的接待同志從一些渠道了解到“貓哭鼠”,接待中出現了一些情緒化的行為。 **獲悉後得知,美方代表團隨行覺得上海的太妃糖非常好吃,當即指示美方人員每人給10斤,美方欣然接受。
隨著黑格一行的歸來,《公報》的“手腕角逐”也暫時告一段落。
大戲即將開播。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率領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正式訪華。
在尼克森舉行各種會議的同時,《公報》第二階段談判也如火如荼——這一次,中方被喬冠華副部長取代。
喬冠華上前,明確了中國的態度
在美方眼中,台灣問題只是乙個表態問題,但在中方眼中卻是乙個實質性問題。 ”
雙方在臺灣問題上的分歧主要反映在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認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因此絕不會承諾“只能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其次,美方既然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當然應該撤出所有駐台美軍,而不是說成是“逐步減少美軍實力和設施”。
第三,中方說“台灣是中國的乙個省”,但美方只同意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基辛格說,如果中方被採納,美國會認為美國已經完全“把台灣交給中國”,我們“背叛了我們的朋友,施加了太大的壓力”。 喬冠華立刻回道:
你去告訴他們,蔣介石自己說過台灣是中國的乙個省。 ”
第四,“人民要進步”要改回“人民要革命”。
喬冠華(左)在聯合國大會上與著名的**在這些問題上,基辛格一行人反覆拉鋸戰,最後在尼克森要回國的那天深夜,喬冠華只能丟擲“殺手鐧”:
基辛格博士,你在為你工作,我在為我們的總理工作。 天色已晚,再過幾個小時,尼克森就要回家了。 **訪華本身就是一次重大勝利,是一次震撼全世界的國事訪問,有沒有公報都無所謂,可以跳過聯合公報。 ”
基辛格立即回答說
如果我們不發表聯合公報,對中國沒問題,對我們不行,有些人會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
最後,美方同意中方的大部分表態,但在“台灣是中國的乙個省”問題上,美方表示,根據自己的表述,美方的英文版本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此沒有異議”。
中方同意了。
2月26日凌晨,中美雙方就《公報》的具體內容達成一致。
但在最後一刻,又發生了一些事情。
當天上午,在飛往杭州的飛機上,美國專家宣讀了《公報》草案。
他們的回答是:“不滿意! ”
美國國務卿羅傑斯立即將該材料的副本交給尼克森,其中涉及對《公報》內容的15處改動,如將“全中國人”(all Chinese)改為“所有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相信只有乙個中國”,改為“中國人”; 另乙個例子是將“美國**不反對這一立場”一語中的“那個立場”改為“這個立場”。
國務卿羅傑斯陪同尼克森與***會談。 羅傑斯長期被尼克森排除在核心之外,後來被美國人形容為“歷史上最無能為力的國務卿”。尼克森在那天晚宴前把基辛格叫到他的房間,徵求他的意見。
基辛格說這很困難
《公報》的文字是我和喬在北京寫了20多個小時,現在要改的地方太多了,幾乎等於推翻了......並重新開始”
尼克森也很生氣:
我批准了,**也批准了,現在我們不得不單方面提出修正案,我還是美國嗎**? ”
但不管怎樣,尼克森還是要求基辛格在飯後與喬冠華談判。
當著喬冠華的面,基辛格委婉地說:
在正常情況下,這很好,但我們需要動員公眾支援我們的方法......如果喬先生能夠合作,讓我們的***覺得他也做出了貢獻,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
喬冠華直言不諱地說:
你的意思是你還想修改公報的文字嗎? ”
基辛格誠懇地點了點頭。
喬冠華立即打斷了與基辛格的會面,向***匯報,向***匯報。
最後,美方的答覆是:中方拒絕修改。
最終,美方沒有堅持。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聯合公報》正式發表。
全文摘錄如下:
中方宣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國家對獨立的渴望,民族對解放的渴望,人民對革命的渴望,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應該平等,大國不應該欺負小國,強國不應該欺負弱國。 中國永遠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方表示堅決支援所有被壓迫人民和民族爭取自由和解放的鬥爭; 各國人民有權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維護自己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國侵略、干涉、控制和顛覆。 所有外國球隊都應撤回本國。 中方表示堅決支援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援南越南共和臨時革命**的七點建議,以及今年2月對兩個關鍵問題的解釋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會議的聯合宣告; 堅決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71年4月12日提出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平統一八點計畫和關於廢除“聯合國大韓民國統一重建委員會”的建議; 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援日本人民建立獨立、民主、和平、中立日本的願望; 強烈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根據聯合國關於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將其全部部隊撤回本國領土和查謨和克什公尺爾停火線兩側,堅決支援巴基斯坦**和巴基斯坦人民維護獨立和主權的鬥爭,堅決支援查謨和克什公尺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鬥爭。
美國表示,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必須支援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部壓力和干涉的情況下實現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 美國相信在目前緊張局勢的背景下解決衝突根源的努力。 美國致力於實現公正和穩定的和平。 這種和平只是因為它滿足了各國人民和國家對自由和進步的渴望。 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了外部侵略的危險。 美國善於將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聯絡起來,以減少因事故,誤判或誤解而導致對抗的風險,這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 各國應相互尊重,願意進行和平競爭,讓行動成為最終評判者。 任何國家都不應一直聲稱自己是正確的,所有國家都應該準備好為了共同利益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 美國強調,應允許印度支那人民在沒有外國干涉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 美國的首要目標始終是談判解決; 越南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於1972年1月27日提出的八點建議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基礎。 在談判沒有達成決議的情況下,美國希望所有美軍最終撤出印度支那,這符合該地區每個國家的自決目標。 美國將與南韓保持密切聯絡和支援**; 美國將支援南韓為緩和緊張局勢和加強朝鮮半島關係所做的努力。 美國高度重視與日本的友好關係,並將繼續發展現有的密切關係。 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1971年12月21日的決議,美國贊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繼續停火,並撤出其領土內和查謨和克什公尺爾停火線兩側的所有軍事力量。 美國支援南亞各國人民在沒有軍事威脅的情況下和平建設自己的未來的權利,而不使該地區成為大國競爭的目標。
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外交政策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但是,雙方一致認為,所有國家,無論其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按照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其他國家、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處理關係。 國際爭端應在此基礎上解決,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在相互關係中適用這些原則。
考慮到上述國際關係原則,締約雙方宣告:
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符合各國的利益;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任何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均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與另一方就其他國家達成協議或諒解。
雙方都認為,任何乙個大國勾結另乙個大國反對別國,或者把世界大國的利益範圍劃分開來,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的。
雙方回顧了中美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 中方重申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 台灣是中國的乙個省,早已回歸祖國; 解放台灣是中國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 所有美國武裝部隊和軍事設施必須撤出台灣。 中方**堅決反對任何製造"***"、"乙個中國,兩個**"、"***"、"***"和宣傳"台灣的地位尚未確定"活動。
美國宣告:美國承認臺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相信只有乙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美國** 對這一立場沒有異議。 它重申關心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考慮到這一前景,它肯定了從台灣撤出所有美國武裝部隊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在此期間,隨著該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它將逐步減少其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雙方一致認為,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是可取的。 為此,他們討論了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具體領域,在這些領域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將是互利的。 雙方承諾為進一步發展這種接觸和交流提供便利。
雙方認為雙邊關系是另乙個可以帶來互利的領域,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系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 雙方同意促進兩國的逐步發展。
雙方同意通過不同渠道保持聯絡,包括不時派美國高階代表到北京,就推動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雙方希望這次訪問的成果將為兩國關系開啟新的領景。 雙方認為,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有利於緩和亞洲和世界的緊張局勢。 ”
雖然之後的道路並不平坦,甚至充滿了曲折,但終究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本文完)“雅秋說。
沒錯,這兩天,很多後台的朋友都讓我談談俄羅斯和烏克蘭。
但我不打算說,我也不會在這個阿丘質量作者名單中說出來。
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我不明白。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以我個人的能力,我還沒有想通,也沒有明白,所以我更願意看,聽大家怎麼說。
至於推動,我還是寫一篇文章紀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 其實,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今天確實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直到現在,這份《公報》對於當下和未來的國際政治格局和博弈還是有不少借鑑意義的,回頭看當初,背後有多少次最高階別的博弈和較量。
歷史有時候回首往事,未必看清,更別說站在乙個未知的十字路口,我們這些普通人,又有多少能輕易地一言以蔽之,看清利弊,定義未來?
所以最後,我忍不住想提醒一下:
這段時間,如果你身邊有那種讓人覺得他是普京的姐夫或拜登的二叔或澤連斯基的班主任,或者有火炬般的眼光,謀略並洞察人類文明史5000年,把天下當棋,願意再借500年, 目標是鍵盤英雄......星辰大海
其實沒什麼,聽聽就好了。
全文完)。本文主要參考**:
1.《中美上海公報談判第一階段》(鐘龍彪,《等待中國歷史研究》,2011.05)。
2.《中美上海公報談判第二階段》(鐘龍彪,《等待中國歷史研究》,2012.01)。
3.《上海公報》發表的遊戲(吳廣祥:《黨史》,2013年第04期)。
4.《中美上海公報與台灣問題》(陶文釗,*2012.03)。
5.《關於上海公報中台灣問題措辭談判的評析》(朱偉斌,《理論月刊》2009年第01期)。
6.《從美國秘密檔案看中美上海公報的談判》(鄭華,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05期)。
7.《中美關係三個公報的發表記錄(一)——中美上海公報發表的曲折》(孟紅,《黨史概述》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