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福退休後,安傑陪著江德福回過一次老家。
這次回到家鄉的時候,安傑意外地看到了孤零零的張桂蘭,白髮蒼蒼,衣衫襤褸,瘦骨嶙峋地站在風中。
看得出來,張桂蘭生活得很糟糕,在一堆破舊的磚房前,她看起來和江德福同齡很老,更像是安傑的長輩,晚年生活黯淡。
按理說,江長義在部隊裡已經混得不錯了,他應該稍微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她不應該活得這麼差。
這只能說明江昌義對張桂蘭沒怎麼照顧。
其實從江長義的所作所為也可以看出,江長義是乙個特別自私唯利是圖的人,他對張桂蘭的不敬在之前的劇情中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江昌一能夠去松山島認“父”,說明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可以不顧母親和家人的名聲。
畢竟,乙個父親意味著江德福對原配的背叛,發達國家一代的忘恩負義,以及被唾棄的陳世美。
江昌義心裡只有自己的前途,他不在乎對江德福的影響,也不在乎他給家人帶來的傷害。
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的未來更重要了,他不想再背對天空面對黃土,過著那種沒有前途的生活,他想出人頭地,他想改變更好的生活方式。
他的自私和對未來的不顧一切的追求,讓他恨之入骨的**,如果不是母親的出軌,也許他的人生會是一番景象。
應該是他住在指揮官的大院裡,不用因為他的出身而被指指點點、被欺負、被辱罵,整天都抬不起頭來。
可以說,江昌義對母親的感情是複雜的。 他沒有想到母親獨自在家生活的寂寞、寂寞和艱辛,也沒有想到母親獨自呆在空蕩蕩的房間裡度過漫漫一夜的無助。
他想到的是,母親因為一時的衝動,葬送了他本該擁有的幸福生活和光明前程。
這種情緒支配著他,在他爬上高枝之後,他不想回家面對母親,因為當他看到母親時,這讓他想起了自己難以忍受的童年,想起了母親不遵守女性道德的嚴重後果,想起了他在島上為了創造美好未來而受到的乙個月的不友善, 以及他所遭受的委屈和傷害。
江昌義知道自己的人生經歷。
後來,母親再婚了,他在家裡應該沒有存在感。
這就是人之本性,在農村,這種繼子在家庭中沒有立足之地,畢竟他不是這個家庭的一員。
對於江昌義來說,那個家只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他童年避風避雨的地方。
在那個家裡,他總是乙個局外人。 在別人眼裡,他也是乙個局外人。
母親、繼父和弟弟是這個家庭。
這個觀念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
那個家,對於江昌一來說,沒有溫暖,更沒有懷念,有些只是他不想回憶的回憶,還有他不想提及的過去。
乙個曾經給他帶來無限傷痕的地方,他怎麼會願意回去面對呢?
更何況,江昌義後來事業越來越好,更不願意回到那個讓他傷心的地方。
江昌一和安然在一起後,安然的人生理念和習慣在一定程度上與安傑相似。
對於乙個受過教育、經濟獨立的新時代女性來說,她一定與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婆婆有著巨大的代溝和隔閡。
想想安傑和德華,當初兩個同齡人在一起過得很開心,這讓江德福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可想而知,如果張桂蘭生活在江昌義和安然之間,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的生活。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人生觀念的問題,很多觀念根深蒂固,誰也改變不了誰,合在一起只會矛盾,人生就是一根雞毛。
顯然,江昌義希望大家都安好。
而且,張桂蘭家裡還有丈夫和兒子,有團聚的家庭,有愛她的人和她關心的人。
畢竟,這也是她一生都帶著感情生活的地方。
讓她跟著江長一,等她長大了,開始在新的環境中生活,她會有很多不適,感到陌生,感到孤獨。
因此,張桂蘭生活在農村,沒有跟隨江昌義享受幸福是合理的。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想和孩子住在一起。
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工作和休息方式不同,難免會有顛簸和顛簸在一起。
張桂蘭沒有和江昌義住在一起,但並不代表江昌義不孝,也可能是張桂蘭習慣了勤儉,捨不得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