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農田閒置,河流水位低,是農田水利建設的第一階段,江西省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如火如荼。
1月30日,記者驅車前往南昌縣南新鄉,南新鄉山下村幹部龔建群正站在村口,聽取大糧農對高標準農田改造公升級專案的建議。
南昌縣南新鄉耕地面積約10萬畝,年糧食產量近2億斤,是南昌縣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 2024年,全縣建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170,000 英畝,其中 1 英畝正在翻新和公升級5萬畝,總規劃投資5100萬元,涉及6個鄉鎮,南新鄉是其中之一。
趁著這兩天的雨水,我們和幾位大糧農一行實地考察了施工的質量和進度。 龔建群說,這次高標準農田建設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允許村幹部、大糧農、群眾代表參與專案監督。 去年9月,專案一啟動,村里就成立了兩個監測小組。
高標準農田改造公升級工程新建井4口,排水溝增加3公里。 村民黃國春說,由於山夏村高標準農田建成12年,部分設施已經跟不上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2022年嚴重旱災導致部分田地受到影響,抗旱防澇成為他最大的訴求。 他高興地告訴記者,自己承包的30畝耕地也包括在專案建設中。
農田在公升級,農民的種植意願也在增加。
這兩天,我和鳳州村談土地流轉,準備再調出1500畝,加上去年種的600畝,今年的流通面積可以達到2100畝。 隨著春耕的日子越來越近,南新鄉的“農機之王”劉峰忙得不可開交:一邊加快40多台農機的維修,一邊洽談土地出讓,去年5月建成的苗廠最近也接到了訂單。
高標準農田地塊大、道路便捷、用水方便,可實現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畝可節約300元左右。 劉峰捏了捏手指頭,給記者算了算賬,“就拿插秧來說,用一台大型插秧機一天就能完成幾十畝田地,不僅效率高,而且每畝人工平均成本只有一半。 去年,劉峰兄弟倆種了600畝水稻,全過程耕種管理機械化,平均畝收益近1000元。
高標準耕地正在成為我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支撐。 資料顯示,去年全省糧食作物畝產平均單產3883公斤,比上年增加8公斤4公斤; 早稻產量增幅居全國首位。 (記者 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