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中蘇邊界談判期間,蘇方拿出一張地圖,將邊界線劃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中國岸邊,而鎮寶島位於烏蘇里江主航道中線的中國一側,即蘇聯想據為己有。
面對領土主權問題,中國自然不肯讓步,因此,中蘇兩國從此在鎮寶島地區不斷發生摩擦。
1969年2月,蘇軍在兩國邊境的挑釁行動更加頻繁,中蘇邊界衝突不斷公升級。 3月,中國邊防軍為捍衛國家主權,聽從**軍委的指示,在邊境勇敢地反擊蘇聯,這就是著名的鎮寶島自衛反擊。
鎮寶島事件發生後,中蘇關係進一步惡化,兩國都不願退縮,蘇聯也聲稱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並作出相應安排。
但最終,囂張跋扈的蘇聯不僅沒有使用核武器,還與中國達成了不進行核戰爭的共識。 金銀島的所有權問題最終是如何解決的?
眾所周知,新中國在建國之初就實行了“一邊倒”的政策,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中國始終與蘇聯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然而,儘管50年代的中蘇邊界還是和平的,但中俄之間歷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和兩國之間的邊界爭端實際上並沒有得到解決,這也為後來的中蘇邊界衝突埋下了隱患。
上世紀60年代,中蘇兩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方針和策略上存在嚴重分歧,直接導致了中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的對抗。 隨著兩國關係的惡化,以前沒有提及的中蘇邊界問題也逐漸爆發。
據不完全統計,從1964年到1969年,蘇聯在中蘇邊境挑起了4000多起事件。 面對蘇聯。
在軍事和政治壓力下,儘管中國不斷加強邊境警戒,但考慮到外交關係和國家形象問題,中國總體上仍處於隱忍和克制狀態。
1968 年 12 月 28 日和 1969 年 1 月 23 日,中蘇兩隊在鎮寶島發生了兩次更嚴重的衝突。 2月19日,中國總參謀部和**聯合發布命令,批准黑龍江省軍區的戰鬥計畫。 3月,我軍在鎮寶島正式發動一系列對蘇自衛反擊。
在鎮寶島自衛反擊後,蘇聯意識到中國在邊界問題上的不妥協、不怕戰爭的態度,於3月29日發表宣告,表示願意與中國進行邊界談判。 但與此同時,蘇聯在背後繼續增加在中蘇邊境的軍事力量,甚至準備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面對蘇聯的核威脅,中國毫不畏懼,一方面號召全國開挖防空洞、儲存糧食,另一方面積極備戰,秘密進行核爆炸試驗,隨時準備反擊蘇聯。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有與中國破冰的意圖,一直密切關注著中蘇兩國的行動。 中蘇關係的破裂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美國在鎮寶島事件後也向中國丟擲了橄欖枝,可以說鎮寶島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美關係破冰。
1969年,尼克森在美國上台。 早在尼克森上任之前,他就早就有改善中美外交關係的意圖,他在就職演說中也表達了與中國對話的意願。
但鑑於此前美國對國民黨的支援及其對中國的打壓,中國認為兩國打破僵局需要一些時間和機會,中國不想過於積極,給外界留下中國正在叛逃美國的印象, 以免在中美談判中落後。但另一方面,美國認為中國在鎮寶島事件中處於被動地位,因此也在等待中國主動邁出破冰的第一步。
然而,1969年9月11日,**突然在北京與柯西金舉行會談,這完全出乎美國的意料,尼克森非常著急,最後主動向中國示好,暗示可以從台灣撤軍,解除對中國的鎮壓。
美國的干預讓蘇聯非常驚訝,本來就害怕中國核**的蘇聯也著急了,要知道,比起中國,美國才是蘇聯真正的敵人,一旦美中結盟,蘇聯在戰爭和世界格局中將處於更不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世界各國也都非常清楚,一旦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打擊,中國將不可避免地使用核**進行反擊,第三次世界大戰極有可能爆發。 而且,核**的影響範圍不容小覷,一旦爆發核戰爭,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會受到影響,沒有乙個國家可以倖免。
因此,大多數國家不支援蘇聯對中國的核攻擊,而在美國選邊站後,反對蘇聯發動戰爭的聲音更加強烈。
迫於壓力,蘇聯最終沒有對中國使用核武器。 此後,雖然兩國關係長期不妙,但達成共識,不發動核戰爭,不發動大規模軍事衝突。
80年代後期,蘇聯在美蘇爭奪霸權的鬥爭中逐漸處於劣勢,中蘇關係開始緩和。 1991年5月16日,中蘇兩國簽訂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珍寶島的所有權問題終於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