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國和歐盟輪番以涉俄問題為由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其目的是什麼? 中方如何應對美國、英國和歐盟打壓中國企業的錯誤行動? 有哪些對策?
當對中國的迫害失敗時,美國和西方變得憤怒,開始攻擊中國公司。 據全球網2月20日報道,美國媒體爆料稱,拜登正在考慮以“中俄合作”為由對相關中國企業實施制裁。 事實上,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以涉俄為由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 而美國只是提前得到了乙個訊息,歐盟已經開始行動了。 當地時間2月21日,歐盟宣布第13輪制裁時,也將中國企業列入名單,還威脅此舉將削弱俄羅斯的進攻能力。 2月22日,英國緊隨其後,宣布對三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理由是它們“支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美國和歐洲。 美國、英國、歐盟輪流與中國企業打交道,其實是在告訴中方,他們沒有聽從王毅外長在會晤中就烏克蘭問題重申的立場。 三人相繼出手,顯然是提前勾結。 2月22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也與美國和西方在這一輪制裁中合作,稱中國企業與俄羅斯的合作加強了國防工業能力。 中國對俄羅斯的政治和外交支援讓美國“失望”。
伯恩斯的話,不管怎麼看都是莫名其妙的。 拜登**公開將中國定義為“重大戰略威脅”,布林肯揚言要堅持做中國不喜歡的事情,現在又指望中國與美國合作遏制其反霸權夥伴俄羅斯,這本身就很荒謬。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
這一次,美英歐串通一氣,利用烏克蘭問題針對中國企業,其目的有三大。 首先,為了進一步打擊俄羅斯經濟。 至於效果,外界看得出來。 美國和歐洲已經對俄羅斯發起了幾輪制裁,認為俄羅斯經濟將因此崩潰。 相反,美國和西方無視國際規則,實施單邊制裁,這讓各國對美國和西方,尤其是美元的霸權越來越反感。 這一次,美國、英國和歐盟正在“檢查和填補空白”,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注定是有限的。
第二,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援。 2月24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將持續兩周年。 但令美國和西方尷尬的是,在他們的支援下,烏軍不僅沒能順利完成大**,最近還在烏克蘭東部遭遇了重大潰敗。 此外,美國國會援助烏克蘭的立場動搖,共和黨不願繼續大力支援烏克蘭。 為了掩飾尷尬,拜登聯合英國、歐盟對俄羅斯發起新一輪制裁,還擴大了制裁物件,只為製造勢頭。 但這些虛幻的制裁將無法擊敗俄羅斯軍隊。 前線的戰爭不會因為美國和西方的制裁而逆轉。 因此,當美國和西方無法拿出更實際的援助時,這可以算是基輔當局的一點安慰。
俄烏衝突。 第三,為了挑撥中俄。伯恩斯的表態很容易讓外界誤以為,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做出了妥協或某種承諾。 但事實上,中國的立場從未改變,美國徒勞地試圖通過施壓迫使中國與俄羅斯保持距離,這完全是一廂情願。 美西方的言論旨在挑撥離間,對中俄合法合作造成寒蟬效應。
對於美國、英國和歐盟對中國企業實施的制裁,我們的駐外使館已經做出了明確的回應,大致可以分為三點。 首先,堅決反對,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態度。 我們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
**發言人毛寧。
第二,重申中方立場。 美西方惡意歪曲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需要糾正。 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只會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推動和談,不會像美國那樣,更不會對任何一方“出刀”。 必須強調的是,這是中方自身立場,不是任何一方施壓的結果。
第三,針對美國以俄羅斯為由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中國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中國有權與世界其他國家開展正常合作。 言下之意是,無論美西方對其施加多大的壓力,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都不會受到影響,外界也不應強行將中俄合作與其他地緣政治問題掛鉤。
中俄關係。 當然,除了必要的外交宣告外,中方還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利益。 近年來,美國和西方經常出於各種原因對中國企業發起無理制裁,為了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早已制定了成熟的應對體系。 我們可以根據《反外國制裁法》和出口管制措施,對美國和西方發動必要的反擊。 讓他們意識到時代不同了,我們手中的反制“工具箱”可能不亞於美國和西方。
去年,中國加強了對鎵、鍺和石墨的出口管制,美國和西方對此反應激烈。 如果中國再打“稀土牌”,他們未必能承受得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更新了《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其中包括對稀土加工技術出口的限制或禁止。 這意味著,即使美國和西方能夠建立一條繞過中國的稀土**鏈,在加工階段也很難繞過中國。
稀土。 事實上,美國、英國和歐盟似乎只是團結一致。 這一次,歐盟希望在制裁俄羅斯時將中國公司列入名單,但遭到德國的反對。 梅赫西迪-賓士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康林松日前也表示,對中國的打壓將對歐洲產生毀滅性影響。
歐盟也應該知道,美國以涉俄為由拉攏歐盟制裁中國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破壞中歐合作,利用歐盟來消費中國。 簡單來說,就是要歐盟衝到“反華”前線,充當美國的炮灰。 不過,從近期德法與中國的互動來看,至少歐盟內部的大國不想被美國利用,仍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戰略自主。 因此,美英和歐盟以俄烏衝突為藉口組建的“反華”陣線注定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