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中國有“三極”,第一極是陝西,在西北,第二極是河北,在東北,第三極是安徽,江蘇北部在東南。
第一極,陝西,很早就成為王者之地,如果從西周算起,經過秦、漢、隋、唐,近2000年。
同時,它也是明朝推翻李自成的發源地,慈禧西行的地方,“習事變”發生的地方,近代抗日革命的心臟。
第二極,河北,河北在歷史上貢獻之火的根源,在於它是與山海關接觸的唯一渠道,不容易感知唐宋時期的中原王朝,也可以說是胡漢混雜的地方, 而很容易成為“混沌”號角吹響的地方,是東漢開國元勳劉修的根據地,漢末“黃巾起義”的領袖張嬌的根據地,中山靖王之子劉備的故鄉, 隋末英雄竇建德故鄉,封建城鎮分裂時“安石之亂”的源頭。河北三鎮“的地位,後來甚至唯一的”京津“成為元代後大統的根本所在地。河北人雖稱“小透明”,但河北一直是歷史“煤氣眼”的所在地。
第三極,江蘇,北靠安徽,這裡在古代以中原以北,以東南為根基,出自劉邦、項羽、曹操、朱溫、朱元璋、段約瑞等英雄英雄。 因為南京作為首都不是很靠譜,所以這裡除了朱元璋之外,這裡的英雄英雄都屬於以家為家,南北吃飯的那種世界。
近代史空前生機勃勃,中西相聚、新舊交替,為歷史提供了大量新鮮素材和調味品,福建林玉堂在《我的祖國和我的人民》中指出,隴海線是歷史人物大量湧現的地方,隴海線是連雲港到新疆的交通要道。
大多來自河北、山東、安徽、河南,也以隴海鐵路為中心點。 山東出產吳佩孚、張宗昌、孫傳芳、盧永祥; 河北出產齊協元、李景林、張志江、盧仲林; 河南出品袁世凱; 安徽出產馮玉祥、段祁瑞。 江蘇沒有出將軍,卻出了幾位優秀的酒店服務員。
林語堂的《我的國家和我的人民》。
作為近代的福建海歸,林玉堂作為“旁觀者”更容易看問題。
事實上,除了隴海線,中國還有一條交通要道,即京廣線,也就是古代的大運河線。 這兩條主要交通要道通南北通、東西通,陝、河北、江蘇、皖北都在這條線上。
到了近代,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交通會影響人文,清末“曹雲”被鐵路取代,各地開始爭奪通行權,湖南、湖北掀起了一場革命,而第一條南北大動脈“鹿晗鐵路”(從盧溝橋到漢口)的開通也不無關係, 武漢的“辛亥革命”大獲成功,湖南產生了許多人物,從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開始,梁湖和梁光經營近代史。
清末亂世的需要與實踐(寶路運動等)相結合,是取得偉大成就的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