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予軍銜時,一人被授予將軍軍銜,他的老部下和老領導都為他感到高興,但他自己卻悶悶不樂,不是因為他覺得軍銜低,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他就是一向低調謙虛的朱良才, 時任北京軍區政委。
朱良才對妻子說:“我的能力有限,不配上將軍軍銜。 “能被授予將軍軍銜的將領,都是經過層層把關的,不可能不配,可是他本人太謙虛了,對那段歷史稍有了解,就知道朱良才有多偉大了。
1925年,25歲的朱良才已經是一名小學教師,他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但在救國救民的思想驅使下,他投身於農業運動。
1927年,在白色恐怖籠罩的環境中,他仍然選擇積極入黨,後來參加了湘南起義,並跟隨朱先生來到井岡山,在那裡他擔任紅四軍軍事部第一書記,譚震也擔任秘書,譚崢被授予上將軍銜。
當時,在井岡山上與敵人的鬥爭非常艱難,要想在井岡山上站穩腳跟,就必須打敗敵人的“圍剿”。在京岡山的多次防禦和反“圍剿”戰役中,朱良才率先出擊,軍事才能一展身手。
1929年初,朱良才跟隨朱先生、朱先生進軍蘇南和閩西,參加了紅軍的絕地反擊戰——大白地戰役,元帥稱這場戰役是“紅軍成立以來最光榮的一戰”。 1930年,朱良才被任命為第7縱隊第3支政委。
後來,朱良才也參加了活捉張惠山的戰鬥,1932年,朱良才擔任第十五軍政委,朱良才的軍事才能和政治工作水平受到稱讚,在長征中,朱良才被調到四方面軍工作,堅決抵制了少數人的錯誤行為。
1937年初,朱良才參加西征,他獨自拖著受傷的右臂,偽裝成乞丐一路乞討回到陝北,右臂留下了終身殘疾,多年的戰鬥生涯,讓朱良才已經遍體鱗傷,朱良才在抗日戰爭期間被調往後方。
在此期間,朱良才主要協助軍政建設,後擔任軍政教師,為解放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將領,1955年,朱良才被任命為北京軍區政委,可見黨內對他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由於長期工作疲勞,再加上身上的舊傷,朱良才不得不住院治療,因為經常住院,讓朱良才感到深深的愧疚,他擔任了這麼重要的職位卻不能工作,他為黨和人民深感惋惜,於是朱良才打算辭職。
1958年,朱良才主動提出辭職休養,幾位老元帥勸他安心休養,生病後再工作,他堅持辭職,聶帥向***匯報此事,讓聶帥勸說,朱良才還是堅持辭職,不再勉強他。
1959年,組織正式批准朱良才辭職養生,此後朱良才一直住在北京的一家干休所,去世時,坐在輪椅上的朱良才仍堅持向***的遺體致敬,向***告別,1989年2月22日,朱良才因病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