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個女知青嫁給了乙個貧苦農民一年後,他因病去世。
1968年,年輕女子廖曉東毅然響應國家的號召,與同學們一起走進最偏遠、最貧困的山村,接受貧苦中農的再教育,為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堅定地走上了與貧農結合的道路。
在一次苦樂參半的會議上,一名民兵連長講述了他三代單身的“家族史”,他自己已經30多歲了,但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伴侶。
這時,廖曉東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表示願意嫁給他,幫助貧苦農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民兵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驚訝,他不敢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好的東西,他還送來了自己的“妻子”。
坐在她旁邊的朋友徐麗拉著廖曉東的袖子,問她是不是“瘋了”。 她大聲回答:“我沒有瘋,我想和這個貧苦農民結合,在農村生根發芽,在這裡開花結果。 ”
在場的眾人都很驚訝,還有人心裡嘀咕道:幫農夫的辦法有很多,沒必要嫁給他,趁著自己的幸福。 不過,廖曉東這句話是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的嗎?
嫁給他後她會幸福嗎? 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烈士孤兒廖曉東是紅軍後裔,革命烈士之女。 她的父母在南下途中與敵軍激戰,最終英勇犧牲。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師渡過長江,攻占了南京。
但是,南方各城仍有一些國民黨殘餘勢力頑強抵抗,給老百姓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為了掃除這些反對派勢力,她的上級命令一些幹部組織清洗,她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她的父親被槍殺。 母親化悲痛為力量,看著懷裡的女兒,眼裡打轉著淚水,深情地吻了吻她可愛的臉頰。
母親把女兒託付給戰友,並勸告說:“如果我犧牲了,我必須好好訓練她。 然而,他的母親最終沒有回來,英勇地死在了戰場上,留下年幼的廖曉東成了孤兒。
在養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廖曉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他們無私地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非常愛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們把她帶到了山東青島,在那裡她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這種自由快樂的氛圍,讓她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為她從小就很聰明,所以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養父母的期望很高,她不負眾望,順利考上了當地的一所重點中學。
如果一切順利,她將能夠進入一所好大學繼續深造。 然而,生活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1968年,廖曉東高中畢業,面臨就業或繼續深造兩個選擇。
她一直嚮往農村生活,國家號召知青“上山下鄉”,到基層鍛鍊。 於是,她決定響應號召,成為一名農村知青。
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養父母時,他們反對。 她的養父母告訴她,她是烈士的孤兒,而不是他們自己的。 不過,聽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廖曉東並沒有改變主意。
她說,正是因為她是烈士的孤兒,才應該繼承和發揚父輩的優良品質,報效祖國。 養父母雖然感到既欣慰又苦惱,但也為她的成長感到驕傲。
養父母勸說廖曉東不用下鄉,可以考高考成為國家的棟樑,但她堅持要下鄉當家裡的老大。 養父母終於被她的堅持所感動,支援她去了山東諸城縣桃林公社。
她和同學們落車時,受到村民們的熱烈歡迎,被村民的樸素和天真所吸引,同時又被農村的貧困落後所震撼,她決心投身於鄉村建設。
當他們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從城市來到農村接受貧苦中農的再教育時,革命委員會主任熱情接待了他們,表示熱烈歡迎。
導演希望他們能夠早日適應農村生活,與貧中農打成一片,在這裡有所作為。 廖曉東,乙個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女孩,雖然從未做過農活,但她很快就適應了農村生活,靠著自己的毅力,和農民打成一片。
然而,當她發現這裡不是最困難的地方時,她主動找到公社領導,要求去最困難、最貧窮的山區。 考慮到他們的特殊情況,公社領導將此事報告給縣領導,經批准後,他們被安排到桃林公社最困難的三關廟大隊。
他們用拖拉機運著,懷著革命的熱情前往三觀廟旅。 儘管山路崎嶇,坑坑窪窪,但顛簸的日子並沒有澆滅他們的熱情,他們興高采烈,一路上唱著革命歌曲。
然而,當距離目的地還有三四公里時,拖拉機突然停了下來。 司機告訴他們,前面沒有拖拉機,他們需要步行。
廖曉東和幾個人拎著幾個大包和小包下了車,向著山娃村走去。 山瓦村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十分偏僻。 他們沿著崎嶇狹窄的山路緩緩前行,大汗淋漓。
不過,廖曉東沒有退縮,骨子裡的倔強讓她勇敢地向前邁進。 走了幾公里,他們走了三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他們接下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他們被安置在村里兩間閒置的草屋裡,四面通風,條件非常差。 這是他們的選擇,無論多麼艱難,都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廖的人生軌跡在一次會議上發生了變化。 在1969年的“苦樂參半的追憶”會上,陸兆棟講述了自己的悲慘經歷,深深震撼了在場的廖曉東。
她決定響應***的號召,走上了與貧中農結合的道路,並表示要嫁給盧兆東。 面對徐麗的驚訝和反對,廖曉東堅定地說:“我沒有瘋,我想嫁給陸兆東。 ”
陸昭東也答應了這門婚事。 然而,這段婚姻卻以悲劇告終,盧兆東死於肝炎。 廖曉東婚後放棄了知青團的生活,開始過著地道的農村女性生活。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她就起床去田裡幹活、做飯、餵豬、挑水、洗衣服,什麼都做。 而陸兆棟是文盲,有很強的封建思想,和廖曉東沒有共同語言。
這樣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 儘管如此,廖曉東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她希望將自己的才華和熱情用於農村建設,而不是像丈夫所希望的那樣在家中。
不過,陸兆棟並不想讓廖曉東整天露臉,兩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念和成長環境,隨著時間的流逝,矛盾逐漸浮現,甚至還遭受了家暴。
最終,廖曉東被打得鼻青臉腫,這段不幸的婚姻以悲劇收場。
婚後的幾天裡,廖曉東懷上了孩子,但丈夫卻沒有改變對她的冷漠態度,這讓她感到壓力很大。 儘管如此,廖曉東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她還是選擇在農村扎根,創辦了一所小學,幫助孩子們走出山村。
然而,她的丈夫不理解她的行為,甚至不時對她使用暴力。 雖然她的知識分子已經向村支部書記報告了情況,並要求他們離婚,但村支部書記無法干涉,因為他們的結合得到了上級的批准。
無奈之下,廖曉東堅決不離婚,堅持在農村建設和發展上下功夫。 然而,由於工作壓力和營養不良,她逐漸出現了一些身體問題,同時也遭受了丈夫的憤世嫉俗和暴力。
1974年2月的一天,她病倒在課堂上暈倒了。 村民們立即將她送往公社醫院,醫生診斷她患有急性肝炎。 然而,由於當時的身體條件有限,她最終在27歲時去世。
陸兆東又成了單身漢。 在她去世之際,她握著領導的手,低聲乞求:“不要.......”給。。。。。。到國家浪費金錢......她去世後,諸城市委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追認她為共產黨員和烈士。
為了堅持走“最徹底”的貧農結合之路,廖曉東放棄了城裡的優待,毅然來到了農村。 她熱愛鄉村,扎根鄉村,建設鄉村,用年輕的生命奉獻一切給鄉村。
她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所做的努力將永遠激勵廣大團員和青年。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她“傻”,嫁給了乙個不識字的貧苦農民,把自己一生的幸福置於危險之中。
知青嫁給貧農是當時最天真爛漫的下鄉方式,雖然結局並不理想,但廖曉東堅持到底的精神令人欽佩。 那麼,你覺得廖曉東扎根農村,嫁給貧苦農民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