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內塔尼亞胡如何統治以色列 20 年

Mondo 國際 更新 2024-02-18

爭議專案

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一直持續到今天,已經演變成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占領和對哈馬斯的殲滅。 這場衝突造成了沉重的人員傷亡**,使加沙地帶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監獄”。

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宣布,以色列將“無限期”承擔加沙地帶的“全部安全責任”。 這一表態反映出內塔尼亞胡希望通過本輪巴以衝突徹底剷除哈馬斯,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加沙地帶對以色列的長期敵意。

然而,實際上,鑑於加沙地帶全體人民對以色列的深仇大恨以及哈馬斯在當地根深蒂固的影響,徹底消滅哈馬斯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事實上,內塔尼亞胡是以色列右翼強硬派的代表,主張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 這種立場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近年來巴以之間的摩擦,並最終導致了本輪衝突的爆發。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內塔尼亞胡的動機,有必要回顧一下他的生活背景和經歷。 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乙個人的成長軌跡和心理歷程時,我們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他行為背後的原因。

自1996年首次當選總理以來,內塔尼亞胡於2009年再次當選總理,但1999年至2008年之間有近10年的差距。 這意味著他已經統治以色列近20年,成為以色列名副其實的“國王”。

1949年,以色列建國後的第二年,內塔尼亞胡出生於乙個顯赫的猶太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位猶太歷史學家,曾在以色列和美國之間旅行多年,是康奈爾大學的歷史教授,並且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堅定支持者。 他不僅積極遊說美國國會支援猶太人抗議活動,而且還撰寫了希伯來百科全書,並共同創立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在這樣乙個家庭的影響下,內塔尼亞胡從小就深受猶太歷史文化的影響,他的思想深深地烙印在猶太文化中。 他的父親確信猶太人起源於歷史上的希伯來王國,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而阿拉伯帝國是這片土地的入侵者。 這個想法在內塔尼亞胡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並成為他後來政治立場的基石。

14歲時,內塔尼亞胡隨父親移居美國,並在那裡完成了高中學業。 儘管在美國生活了很長時間,但這個家庭從未尋求成為美國公民。 根據以色列的國防政策,內塔尼亞胡高中畢業後返回以色列參軍,由於表現突出,他進入了總參謀部偵察部隊,開始參與軍事行動。 在此期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活動”日趨猖獗,特別是自殺式襲擊,給以色列軍民帶來了極大的恐慌。 這段經歷使內塔尼亞胡對以色列的防禦系統有了深入的了解,並為他贏得了上尉軍銜,同時也加深了他對巴以關係的理解。

1972年,從軍隊退役後,內塔尼亞胡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和管理學碩士學位。 隨後,他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政治學,並在波士頓諮詢集團工作一段時間後返回以色列。 這段經歷為他後來涉足政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1976年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內塔尼亞胡的人生軌跡。 他的兄弟在法航客機救援行動中喪生,成為救援隊中唯一死亡的成員。 這一事件摧毀了內塔尼亞胡,並對恐怖主義產生了深深的仇恨。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自殺式襲擊加強了他剷除恐怖主義的決心。 從此,“反恐”成為他政治生涯中的重要主題。 多年後,他首次以“內塔尼亞胡——安全和平”的口號競選總理,突顯了他在反恐鬥爭中堅定不移的立場。

開始政治生涯

回國後,內塔尼亞胡進入政界,加入以色列***,並以哥哥的名義成立了“喬納坦·內塔尼亞胡反恐機構”,專注於國際反恐工作。 他曾擔任大學反恐研究所執行委員會成員和主任,展示了傑出的外交和反恐技能。

憑藉出色的外交技巧,內塔尼亞胡在35歲時被任命為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 在此期間,他不僅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了以色列的立場和聲音,還與美國政界和商界的眾多人士建立了密切的聯絡。 其中包括唐納德·川普的父親弗雷德·川普,一位紐約房地產商人。

1988年,內塔尼亞胡返回以色列,當選為利庫德集團黨員,並成功進入以色列議會。 他開始在沙公尺爾**擔任要職,為以色列的政治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他的領導下,利庫德集團在當年的選舉中成為議會中最大的政黨,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以色列政治中的地位。

隨著政治經驗的積累,內塔尼亞胡先後被任命為以色列副部長和副總理,並逐漸嶄露頭角。然而,他政治生涯的真正轉折點出現在1996年。

那一年,以色列正處於激烈的戰鬥之中,工黨領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在選舉中一度處於領先地位。 然而,隨著哈馬斯的一系列自殺式襲擊,以色列的恐慌和佩雷斯的支援率開始下滑。 內塔尼亞胡利用多年打擊恐怖主義的經驗,以“內塔尼亞胡——為了安全的和平”為口號,強調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必須履行其繼續和平程序的所有義務。 這一策略贏得了許多選民的青睞,在他僱傭的美國右翼政治組織者的幫助下,他終於成功擊敗了佩雷斯,並於1996年5月29日當選為以色列第27任**總理。

內塔尼亞胡的當選創造了兩項以色列紀錄:他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47歲)和以色列建國後(1948年)出生的第一位領導人。 儘管他對巴勒斯坦懷有敵意,但他並沒有放棄在第乙個任期內尋求和平的可能性。

當時,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領導人是亞西爾·阿拉法特,他積極尋求與以色列的和平解決。 在此背景下,內塔尼亞胡和阿拉法特舉行了幾次會晤和談判。 1997年1月,雙方簽署了《希伯倫協定》,以色列根據該協定將希伯倫80%的土地移交給巴勒斯坦,並從西岸撤軍,標誌著巴以和平程序取得重要進展。 1998年10月,內塔尼亞胡和阿拉法特簽署了《懷伊備忘錄》,為巴以之間的和平與穩定奠定了基礎。

然而,內塔尼亞胡的執政風格始終以“土地安全”為指導思想。 他以撤軍為籌碼,要求巴勒斯坦人打擊恐怖組織。 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和平程序,但也容易加劇巴勒斯坦民族的極端主義情緒,導致哈馬斯等團體的報復性襲擊。 因此,內塔尼亞胡第一任期內的巴以和談一直處於斷斷續續的狀態,堪稱“不完全和談”。

此外,內塔尼亞胡的執政風格使他在某種程度上疏遠了右翼支持者和希望長期和平的選民。 這為他後來的失敗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沙龍當時作為內塔尼亞胡的首席部長,強烈反對簽署懷伊備忘錄,這也為巴以和談陷入僵局奠定了基礎。

告別**

1999年1月,內塔尼亞胡再次當選為利庫德集團主席,但工黨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使他的許多政策難以實施。 再加上該國右翼勢力對懷伊備忘錄的反對,內塔尼亞胡正面臨巨大的選舉壓力。 他宣布將在17個月前舉行**,但最終被工黨領袖巴拉克擊敗。 選舉的失敗導致內塔尼亞胡失去利庫德集團主席的職位,被迫從以色列議會休息,並辭去以色列議會的職務。

他的這段政治生涯雖然短暫,但對內塔尼亞胡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他深切體會到以色列殘酷的政治環境和巴以矛盾的複雜性,這為他日後成為更成熟的統治者奠定了基礎。 同時,這次失敗也大大降低了他對巴以和談的希望和熱情,預示著他未來執政風格的改變。

捲土重來

離開**的內塔尼亞胡並沒有閒著,他在一家通訊公司擔任高階顧問。 然而,他很快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這裡,他回到**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 於是,他開始在以色列講課,宣傳他的政治思想。 這些努力最終引起了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龍的注意。

2002年11月,內塔尼亞胡被沙龍任命為以色列看守內閣首腦,標誌著他的回歸。 2003年2月,他成為以色列財政部長。 在內塔尼亞胡的領導下,以色列經濟迅速增長,失業率急劇下降。 這份出色的成績單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沙龍宣布啟動一項單方面行動計畫,從加沙撤出猶太定居者。 這一決定在利庫德集團內部引發了轟動,利庫德集團隨後成立了前進黨,並於2006年宣布參選。 內塔尼亞胡因反對這一政策而辭去財政部長職務,並宣布競選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和以色列總理。 2005年12月,他再次當選為利庫德集團主席。

2006年4月,當沙龍因健康問題無法繼續履行職責時,他的追隨者奧爾默特接替了他,並最終帶領前進黨在2006年**擊敗了利庫德集團**,成為以色列總理。 面對失敗,內塔尼亞胡選擇休眠,等待時機。

2008年,奧爾默特因腐敗醜聞辭去總理和前進黨主席職務,但一直任職到2009年前夕。 2009年,在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擊敗了前進黨主席齊皮·利夫尼,被西蒙·佩雷斯選為以色列新總理。 至此,內塔尼亞胡的時代正式開始。

有爭議的權力之路

以色列長期統治的基石在於確保其人民的安全,這是內塔尼亞胡的專長。 他在***和巴以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將以色列的“安全”置於任何和平談判的最前沿。 他反對巴勒斯坦完全獨立,繼續擴大猶太人定居點,並試圖吞併戈蘭高地。 內塔尼亞胡的目標是建立乙個承認猶太國家的非軍事化巴勒斯坦國,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以巴衝突。

在他任職期間,針對以色列平民的自殺式襲擊幾乎消失了,確保了以色列本身的安全,儘管以色列經歷了許多武裝衝突。 這也為他在 2013 年、2019 年和 2022 年多次連任以色列總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然而,內塔尼亞胡的強硬政策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 2014年,加沙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使內塔尼亞胡和國際關係緊張。

在國際層面上,內塔尼亞胡與歐巴馬**的關係並不和諧,這導致了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冷淡關係。 然而,自川普上台以來,美以關係迅速公升溫。 川普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雖然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但得到了內塔尼亞胡的高度讚賞。

在內政方面,內塔尼亞胡擔任過許多重要職務,並重新利用宗教權力以鞏固自己的權力。 這引發了歐洲和美國猶太精英的不滿,並加劇了以色列內部的政治分歧。 與此同時,腐敗一直困擾著內塔尼亞胡政府,他一再面臨調查和指控。

近年來,以色列政治陷入動盪,選舉頻繁,難以調和以色列議會內各派別的利益和思想。 這導致內塔尼亞胡多次嘗試組建政府失敗,甚至短暫辭去總理職務。

2023年10月以來的巴以衝突,讓內塔尼亞胡面臨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截至11月9日,本輪衝突已造成12,30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加沙地帶的10,812人。 這使得內塔尼亞胡的權力前景不確定。

隨著內部矛盾的逐漸激化和對外戰爭的不斷公升級,內塔尼亞胡能否繼續穩坐“王位”,最終被分析結束近20年的統治,還有待觀察。

相關問題答案

    以色列媒體內塔尼亞胡希望改名為“鐵劍行動”

    據以色列 耶路撒冷郵報 報道,以色列總理本雅明 內塔尼亞胡正在考慮更改與哈馬斯作戰的 鐵劍行動 的名稱。報道稱,據以色列訊息人士稱,內塔尼亞胡在內閣會議上談到了這個問題。鐵劍 是軍事行動的名稱,而不是戰爭的名稱,他說。據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報道,內塔尼亞胡正在考慮的其他選擇包括加沙戰爭 托拉戰爭 和 ...

    以色列媒體內塔尼亞胡希望改名為“鐵劍行動”

    最近,總理本雅明 內塔尼亞胡 Benjamin Netanyahu 的一項提議引發了全球關注。據悉,內塔尼亞胡計畫將軍隊的 鐵劍行動 更名為 巨劍行動 此舉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熱議,許多人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和擔憂。自幾年前在中東發起 鐵劍行動 以來,這一軍事行動迅速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然而,內塔尼亞...

    向內塔尼亞胡大聲疾呼!土耳其總統以色列必須在國際法庭上受審

    本文將描述土耳其 埃爾多安反對以色列的批評的立場,並要求以色列將其戰爭行為提交國際法庭審判。巴以衝突使以色列受到更嚴厲的國際批評,一些國家不僅召回了駐以色列大使,還直接要求以色列受到 懲罰 土耳其一直站在巴勒斯坦人一邊,認為以色列是 恐怖主義國家 並一再呼籲抵制以色列。這一次,土耳其和以色列必須因其...

    示威和集會一再發生,內塔尼亞胡被“包圍”,以色列人選擇了死胡同

    當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未能取得重大成果時,以色列的輿論開始逐漸失控。日前,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再次出現萬多人示威,與此同時,內塔尼亞胡官邸也被示威者 包圍 據活動組織者稱,他們示威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求內塔尼亞胡 立即舉行大選,說白了,就是要內塔尼亞胡抓緊時間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以色列...

    哈馬斯停火! 突發事件,內塔尼亞胡收到噩耗,輿論瞬間炸開

    您的關心將是我的動力,您的鼓勵將是我們前進的動力!關注我,每天檢視我的更新。了解不斷變化的世界。示威 家庭要求更換。以色列最近發生了一連串的示威活動,主要是被拘留者的親屬。他們提出與哈馬斯達成交換協議,希望釋放被拘留者。示威的原因是人們對以色列 和哈馬斯的不信任和不滿,他們希望通過改革現行政策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