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任命庫爾特·坎貝爾為副國務卿一事引起了廣泛關注。 坎貝爾被美國稱為“印太沙皇”,因為他在拜登制定的印太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拜登的印太戰略,包括轉向亞太戰略和美英澳AUKUS軍事同盟協議,都是在坎貝爾的指導下制定的。 他主張在中國周圍建立封鎖和包圍圈,以遏制中國的崛起。 坎貝爾對中國有深刻的了解,他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威脅和挑戰者,並希望挑戰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 他的觀點揭示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思想和對中國的偏見。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再穩定。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綜合國力持續下降,面臨嚴重的內外問題。 儘管如此,拜登還是選擇與中國競爭和對抗,而不是尋求合作。 坎貝爾就職的訊息讓專家們普遍認為,拜登的對華政策已經改變,合作將被競爭和對抗所取代。 這一轉變將對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過去,中美兩國元首在三藩市會晤,表明拜登渴望與中國密切合作。 然而,坎貝爾上台後,拜登似乎已經放棄了合作,將競爭和對抗作為中美關係的主旋律。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強調,中美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種轉變可能導致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局勢的不穩定,給所有有關國家帶來難以承受的代價和損失。
中國一貫強調合作共贏理念,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推動國際關係平衡穩定發展。 然而,美國採取對抗的方式,可能會引發中美之間的對抗和緊張關係。 這種局面對兩國和世界都沒有好處,只會導致爭端加劇,地區衝突公升級,甚至引發新冷戰。
坎貝爾作為“印太沙皇”,對中國的戰略意圖和行動懷有敵意。 他呼籲建立乙個遏制中國的“小圈子”,加強與印度和越南等國的關係,並深化與日本、南韓和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的合作。 這種做法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挑戰,只會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一直保持冷靜和理性。 中國一貫主張和平發展、互利共贏,希望通過合作建設乙個穩定繁榮的地區。 中國將繼續堅持外交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對話協商,推動區域合作共同發展。
中美關係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 中美之間的競爭和對抗將對全球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技術和國際規則制定方面。
然而,無論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合作永遠比對抗更有價值。 中美雙方可以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廣泛合作,加強經貿往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完善。 只有通過合作,中美才能實現共同發展,才能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拜登應該認識到合作在解決全球問題中的重要性,摒棄霸權思維,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應對中美關係。 只有建立互信合作機制,才能實現中美和世界的共同發展和繁榮。 對此,中方將始終堅持開放、公平、包容的原則,積極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