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6日,中國國防部發出《致晉、馬、臺、澎霍軍民同胞的信》,希望通過和平談判實現兩岸停火。
該呼籲主要針對台灣省、金門、媽祖和澎湖列島的同胞,並很快到達蔣介石的辦公室。 蔣介石把訴狀讀了三遍後,氣得一拍桌子罵道:“這些美國人太蠢了,太壞了!
這將使我們今後的合作變得更加困難! “那麼,為什麼蔣介石看到這本呼籲和平的同胞書後如此憤怒呢? 為什麼他將矛頭指向他一直認為是“最後手段”的美國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中國多年來抗日鬥爭也取得了勝利。 人們希望在戰後和平相處,然而,蔣介石和國民黨反動派繼續堅持**的思想,鎮壓革命者和進步人士,撕毀了代表和平的“雙十”協議。
他們派兵進攻解放區,使廣大人民群眾再次陷入戰爭的漩渦。 於是,解放戰爭爆發了,持續了三年多。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在兵力上沒有優勢,表面上處於弱勢地位。 但是,人民解放軍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贏得了人民的堅定擁護。
再加上最精準的戰略決策,我軍在戰場上屢次以少勝多,發展迅速。 三大戰役結束後,局勢迅速逆轉,長江以北的國民黨主力被我軍擊潰,剩下的殘餘勢力也不再可怕,解放全中國只是時間問題。
1949年1月26日,蘇聯特使公尺高揚一行四人乘飛機,途經旅順、石家莊,來到第一軍所在的河北省西柏坡基地,與第一等人商討下一步的戰略事務。
更令人驚訝的是,公尺高揚還帶來了乙個極其機密的資訊。
已經宣布被解職的蔣介石計畫將軍隊和財產轉移到台灣省,試圖利用台灣海峽作為天然的防禦陣地來阻止解放軍的進攻。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正準備出兵幫助國民黨殘餘分子在台灣省堅守陣地。 得知這個訊息後,領導們陷入了沉思,因為當時我軍的主戰場還在大陸,海軍編隊還沒有建立起來,要阻止蔣介石的行動是非常困難的。
大概是因為知道我們的海軍還沒有建立,蘇聯對解放台灣持悲觀態度,公尺高揚甚至建議**放棄這一行動。 然而,**對此非常生氣,堅決地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的戰略是解放全中國,那麼台灣自然應該包括在內,我們絕不會放棄! ”
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決心和信心越來越堅定。 3月15日,新華社報刊大發,撰寫了題為《中國人民必須解放台灣》的社論。
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解放台灣省,解放全中國! 口號。 不久之後,渡江之戰如火如荼,解放軍戰士英勇作戰,一路南下,成功清除了長江以南的國民黨殘餘勢力。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在天安門門樓上宣告成立時,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中華民族也迎來了歷史的新篇章。
**我關心的始終是台灣、金門等地的同胞尚未解放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是向盤踞在台灣省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發出了求和建議,但在蔣介石拒絕後,他立即組織人民解放軍進攻。
然而,由於缺乏渡海攻擊要塞的裝備,國際形勢的變化,加上美國的干預,第一次武力解放台灣的行動未能完成。 金門戰役後,考慮到新中國剛剛成立,許多方面仍處於廢墟之中,海軍結構不足,決定將短期解放台灣的戰略改為長期任務,解放台灣逐漸演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1950年金門海戰後,決定大力發展海軍,尋求蘇聯的援助,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 然而,就在這時,朝鮮半島抗美援朝運動發生了,導致原來進攻金門和台灣的計畫暫時擱置。
然而,美國利用這個機會,將已經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第七艦隊轉移到高雄和基隆港,為蔣介石提供了重要的軍事保護。
美國艦隊的重新出現阻礙了**以武力解放台灣省的計畫。 在美國的高階政治家中,沒有人比1952年成功當選的艾森豪和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更敵視我們的國家。
新**上台後,他們共同策劃了一系列對共產黨陣營構成嚴重威脅的事件,包括煽動阿瑪斯從宏都拉斯入侵和在巴格達建立**條約組織。
其中,杜勒斯是一位在美國企業集團和資本的幫助下上台的政治家,他對共產主義思想深表敵意。
在聯合國會議上,杜勒斯堅決宣揚共產主義的恐怖,並提出了“這些革命力量將把世界顛倒過來”的荒謬論點。 他還慫恿西方國家拒絕承認新中國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甚至拉攏美國國會的軍方派出更多**對我國進行封鎖和禁運。
這些行動嚴重阻礙了台灣省的解放和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並在韓戰和第七艦隊駛向台灣省方面發揮了作用。 由於杜勒斯思想極端,他的出現經常帶來戰爭和動盪,因此他被賦予了“不祥鳥”的稱號。
1954年4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中美兩國代表在日內瓦召開會議,解決朝鮮問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
在會議開始之前,杜勒斯下定決心,不允許美國代表與我方任何人握手。 這種行為既太幼稚又荒謬。
由於這種對我們的“仇恨”,杜勒斯也開始試圖“接近”國民黨的殘餘勢力。 甚至在1958年,他就去了台灣省,會見了蔣介石。
然而,正是這種自以為“親近”的舉動,讓蔣介石大發雷霆,罵杜勒斯又蠢又壞。
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其他國家無權干涉。 這一提議得到了亞非國家的一致支援,但美國卻置若罔聞,繼續干涉台灣,單方面終止與中國的和談,加強蔣介石,在國際社會鼓吹不利於祖國統一的言論。
1954年12月,美國與蔣介石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企圖阻止我軍解放台灣省。 面對美國的挑釁,**認為必須給他們乙個教訓,以消除別人在台灣問題上放棄我們的誤解。
於是,1958年4月,**命令福州軍區的韓憲初、葉飛等炮兵部隊前往泉州、廈門沿海地區,準備炮擊。
8月23日,美國忙於黎巴嫩戰爭,無暇顧及台灣海峽,下令炮擊金門。 3萬多發炮彈射向天空,狠狠地擊中了國民黨軍隊。
金門的炮擊聲如此之大,以至於蔣介石以為人民解放軍將對台灣省發動全面進攻,急忙聯絡美軍求援。 然而,當美軍**小隊趕到時,發現我軍因為害怕自己的海實力而沒有撤退,於是下令"直接擊中蔣介石的船,而不是美國船"炮兵部隊猛烈地瞄準海峽的國民黨艦隊**。
看到周圍的國民黨船隻紛紛沉沒,美軍開始害怕起來。 他們想利用我們海軍的不完美弱點,炫耀他們在海峽的力量並威懾我們。
然而,解放軍的堅定意志出乎他們的意料。 由於擔心他們會受到影響,美軍別無選擇,只能逃跑。
金門炮擊平息後,美高官召開緊急會議,他們不確定中方是否真的會對美艦出手,但他們堅信,自己的**不願意與中國徹底決裂。
經過慎重考慮,美方認為,蔣介石放棄離大陸較近的金門島和媽祖島保護台灣更為有利。 杜勒斯提出了這個建議,並公開呼籲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他認為非常划算的戰略決策。
然而,這個提議卻讓蔣介石大發雷霆。
提議提出後,金門的命運於10月6日宣布。 宣告清楚地表明,杜勒斯的提議是企圖利用台灣來遏制整個中國,而蔣介石和國民黨只是美國的棋子。
蔣介石看到這個訊息後,在辦公室裡憤怒地譴責杜勒斯,稱他為虛偽的政客,這個提議既愚蠢又令人討厭,擾亂了前線士兵的士氣。
然而,與蔣介石的矛盾可能會讓其他政治對手認為他“靠在我們這邊”,這對他的政治生涯沒有任何好處。
1958年10月21日,杜勒斯緊急訪台,向蔣介石表明立場堅定,承諾與蔣介石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這些話稍微平息了蔣介石的怒火,因為他清楚地意識到,與美的僵局會讓他完全不靠譜。 在暫時安撫了蔣介石之後,杜勒斯松了一口氣,回到了美國。
美國曾試圖通過援助金門來阻止解放軍的炮擊,但杜勒斯和美國對此無能為力。 回國後,杜勒斯未能繼續在政治舞台上發揮影響力,並很快被診斷出患有癌症。
1959年4月,他辭去國務卿職務,乙個月後在家中去世。 美國利用台灣省遏制中國的陰謀未能實現。 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再加上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和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的國力明顯增強。
**主席的明智決定使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 結果,他們選擇撤出駐台灣省的部隊,撕毀兩岸的《共同防禦條約》,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從那一刻起,台灣回歸祖國的懷抱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