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至6月,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發動了國民黨戰場的最後一戰和抗日戰爭。 日軍調集8萬大軍,對湖南西部,特別是知江機場一帶進行大規模進攻。
國民黨調集了10支大軍,總兵力超過11萬人,以雪峰山為後盾,巧妙地引誘敵人深入國內,發動了最後的抵抗。
日軍進攻枝江的目的是摧毀中國空軍基地,壓制野戰軍,從而阻止該中隊獲得美軍武器和部署。 最終,日軍將能夠集中所有力量對抗沿海的美軍。
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的最後一場決戰中全力以赴。 早在1944年春,日軍就發動了“一號行動”,表面上達到了打通中國交通線的目的,但實際上收效甚微。
這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到1945年初,日軍海空主力遭到盟軍的嚴重破壞,被迫撤退到日本本土的沿海島嶼。
雖然日軍倖免於難,但其對中國土地的侵略野心並沒有減弱。 結果,他們繼續率軍攻打中國,尤其是在國民黨軍隊得到美國大炮支援的情況下,日本人迫不及待。
於是,1945年4月9日,湘西戰役正式打響。 在這場戰鬥中,日軍採取了分攻和合攻的戰術,兩翼反應,從中間突圍,企圖包圍枝江。
中隊以雪峰山為主戰場,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決戰。 湖南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主力陣地,許多部隊駐紮在知江地區,國民黨軍事組織達到200多人,總兵力約10萬人。
儘管日軍積極進攻,但雪峰山上中隊的鍥而不捨,表明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湖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以堅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與日軍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他們用生命守護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在湘西戰役中,國民黨軍隊雖然面對強大的日軍,但最終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進攻。
這場戰鬥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祖國的深厚熱愛。
在這個戰場上,除了駐紮在美方的6000多人外,還有乙個司令部叫做“駐華美軍司令部”。 80,000 人的日軍的到來,旨在奪取這條重要的交通線,然後在中國的土地上肆意屠殺。
4月15日,日軍司令員半西一郎在邵陽設立指揮所,從新華、邵陽、東安三個方向向致江發起進攻,但兇猛的氣勢並沒有使中隊撤退。
面對日軍的進攻,國民黨軍隊的主力是王耀武的部隊,他與唐恩伯緊密配合,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畫。 雖然日本人低估了中隊的部署,但中隊並沒有讓它成功。
除陸軍外,該中隊還將部隊從印度戰場空運到枝江,作為準備戰鬥的預備隊。
國民黨軍隊成功地將日軍帶入了中隊設下的圈套,導致日軍士氣大跌。 4月26日,國民黨軍隊在雪峰山成功包圍了日軍。
雖然日軍在這種情況下顯得有些虛弱,但對知江機場還是抱有希望的。 4月16日,日軍成功攻占新寧,直接從北方入侵水東、關下地區。
29日,日軍成功攻占武陽,然而,這一行動導致第74軍乙個連的烈士殉難。 目前,日軍的實力已經滲透到中國大地上,形勢發展十分緊張。
4月27日,日軍對武岡城展開三面包圍,第58師團頑強守住城內外三道防線,成功抵擋日軍進攻。 日軍的目標是枝江機場,突破雪峰山主陣地是唯一的出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軍派出四支主力分別從黑田鋪進攻三口關。 守軍的反擊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損失,他們不得不向西推進,渡過紫水,於28日進入新華揚西,在南山寨和銅鳳山與第73軍激戰。
雖然敵人遭受了重大打擊,但出現了一些問題。 日軍司令官久田之助親自率兵,於5月2日渡過桃頭坪,企圖從洞口攻打雪峰口。
* 面對日軍的“盲目”進攻,他表現出頑強的抵抗。 第74軍、第100軍聯手保衛陣地,經過一周的激戰,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企圖。
在這場歷時20多天的戰鬥中,中隊依靠有利的地形,嚴重消耗了日軍的兵力。 同時,他們不斷組織力量前進和反擊敵人。
雖然敵人已經攻入了河口和無水以東的山洞,但他們仍然被困在崎嶇陡峭的山谷中,面臨糧食彈藥短缺和補給困難,士兵們處於疲憊狀態。
此時,日軍陷入被動,中隊抓住機會組織機動部隊,在第一次作戰中投入了大量精銳部隊。
日軍在與中隊的對抗中感到無能為力,中隊發動的這次反擊動搖了他們再次進攻中國的計畫。
面對中隊的反擊,半西一郎堅決不願放棄志江機場的戰鬥,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日軍再次進攻中國。
然而,形勢的發展並沒有給日本更多的勝利機會,坂西一郎的提議遭到了駐華部隊的拒絕,認為這不僅會讓中隊進行更大的反擊,而且會給對美國的戰備帶來很大的困難。
從大局考慮,日軍決定於5月9日暫停支江作戰計畫。
雖然日軍宣布停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中隊也應該停止戰鬥。 他們的下乙個目標是對日本發動全面反擊。 在日軍宣布停止致江行動之前,該中隊開始了大規模的**行動,從5月初持續到6月2日,投入大量兵力進行**,進行了追擊、攔截和包圍敵人的戰鬥。
他們於 5 月 1 日奪回了武陽,並於 12 日奪回了高沙。 5月6日,該中隊第20軍第44師突破敵渡武水,奪回新寧。
已經滲透到中國土地上的日軍開始陷入混亂,分散在各地的支隊受到中隊不同程度的攻擊。
日本防衛廳的戰史記載:“各部隊混亂不堪,日軍無法進行有效指揮。 “5月8日,敵軍700餘餘人向東南突圍,一到望鄉山又被包圍。
到5月12日,只剩下400多人逃往膠陵,我軍隨後追擊,敵軍分散在深山叢林中。 5月19日,日軍全軍殲滅。
6月2日,國民黨軍隊收復失地,恢復了戰前形勢,我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4月9日至6月2日,在歷時55天的湘西戰役中,該中隊共擊斃敵軍28174人,俘虜247人,繳獲輕重機槍步槍1433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這場戰役不僅結束了日本對華戰略進攻,也宣告了日本侵略中國野心的徹底破滅,預示著中國人民抗日八年戰爭的勝利即將到來。
1945年8月15日,致江舉行投降儀式,日本裕仁天皇通過無線電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終於勝利。
志江投降:8月21日,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英欽將軍在枝江會見日使,代表蔣介石接受投降。 致江之所以被選為投降城市,是因為它是抗日戰爭最後一戰的勝利之地,同時也是乙個儲存完好的軍用機場。
蔣介石兩次電報岡村寧治到枝江投降,最後,日本副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及其參謀人員於8月20日抵達枝江。 8月21日,何英琴和50多名記者乘坐四架運輸機從重慶前往枝江。
這次投降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
8月21日下午3點,會場中央懸掛著孫中山的畫像。 在何英勤主持的投降儀式上,今井武夫只交出了一張駐華日軍作戰序列圖集,並申明岡村仁治只負責指揮中國戰區的日軍,台灣、越南、緬北等其他日軍不在他的指揮之下。
面對日軍的言辭,中方決定將15個投降區按區劃分,並派代表接受投降。 9月9日,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致江投降儀式圓滿結束。
致江的投降,是中國人民堅持八年抗日戰爭的直接結果,也是近百年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 湘西戰役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民的支援和當地中共組織和游擊隊的積極配合。
湖南湘西戰役的勝利,是軍民合作的典範。 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和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配合正面作戰,為打贏這場戰鬥奠定了基礎。
人民積極為戰爭做準備,為戰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在知江、湘西等11個縣,近2萬名農民工用肩膀、石頭和鋤頭,為盟軍在遠東地區建造了第二大軍用機場。
日軍來的時候,老百姓也會帶上鋤頭修跑道,填坑,還帶頭在雪峰山自發建立了一些簡易機場。
今井武夫自告奮勇地參與並指揮了洞口的爆破作業,儘管困難重重,但道路建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順利完成。
這場戰鬥的背後,是數百名英勇犧牲的人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在湘西戰役中,中國人民充分展示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有效利用了各種有利條件,最終取得了勝利。
湘西之戰和致江投降的歷史將永遠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