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地標承載著一座時代城市的象徵。 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認知往往來自城市的地標性建築,每個時代的地標都不同,但無論如何,每個地標都有自己獨特的意義,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太原這座有著2500年悠久歷史的老城,在城市建設上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現代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老式的建築地標顯得昏暗而沉浸,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無論城市如何發展變遷,這些地標都書寫了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省體育館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太原市文體產業的標誌性建築,承載著半個多世紀的太原人民文體情懷......
有的老太原人知道,當時太原市民文體活動主要有兩個地方,乙個是迎澤街的工人文化宮,乙個是雙塔街的體育館。 工人文化宮改造後我去過很多次,也開車進過地下停車場,但自從加固改造後,我就沒去過體育館。 2019年全國青年運動會剛結束不久的一天,我走到二丫書店買書,走到省體育館門口,看到大殿前廳的柱子上掛著兩塊牌子。 竟然被改造成山西省體育博物館? 已經開館好幾年了,我都沒進去過,進去看內容還是很多,因為有些東西沒有詳細參觀,後來因為疫情的出現,我去參觀了好幾次都被停了,最近參觀了幾次,博物館的主要內容才了解。 體育館因為種種原因已經關閉了好幾年,關閉前我在這裡的大殿練習了很多年,對改造前的體育館還是很熟悉的。
省體育館始建於1958年,1961年投入使用,是我國首批建成的國家體育館,也是山西省乃至全國最早的室內體育館之一,建築面積為0。57萬平方公尺,館內3400多個座位,主廳整體立面呈現歐式古典風格,簷口處理細膩,工藝精湛,體現了解放初期中國建築的建造技術水平,是20世紀50年代太原市的代表建築之一, 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是全省唯一受保護的體育歷史建築。這裡曾舉辦過許多全國性的重大比賽,改革開放之初,體育館還引進了各種文藝演出,那段時間,各種演出活動層出不窮,劉歡、江大偉、趙忠祥、於淑珍等,可以說那個時代的明星幾乎從未來過體育館演出, 那時候這樣的演出真的很難找,那時候剛到太原上班,單位離體育館很近,在這裡見過很多“明星”。
現在,如果它的鄰居不是太原市公交公司,如果“體育場”站牌不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許很多人早就忘記了它的存在。 據說,由於體育館優越的地理位置,當時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幾次都想在這裡開發房地產,是省體局領導經過慎重考慮,還是保留了這座地標性建築,為後來的體育博物館創造了最好的條件,從此永遠保留了“體育館”這座地標性建築,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太原地鐵2號線至今仍保留著這個車站的名稱。當時,地鐵2號線站名在市內時,有三個以單位名稱命名的地鐵站,太鋼、體育館、動物研究所,太鋼和動物研究所兩個站名最終因公眾的強烈反對而改為建草坪和電子西街站, 而體育館是地鐵2號線上唯一使用建築(單元)名稱的地鐵站,可見體育館地標性建築的影響力,如果沒有體育館,站名必須是“雙塔西街站”。過去,山西省體育館一直是乙個單位的名字,但近年來,機構改革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體育館”只是乙個城市地標的名稱,太原的“雙子塔”與單位名稱沒有直接關係。
太原的兩座歷史建築——工人文化宮和體育館,也有乙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主樓上的銘文60多年沒有改變。 工人文化宮是第一位寫過一段話的委員長,大家都知道,體育館這三個字因為沒有報酬,筆者從很多方面都學到了,據說是出自中國著名書法家鄭林之手,他創辦了山西省書法研究會和山西省書法篆刻研究會, 並擔任山西省書法家協會首任會長,是當之無愧的書法界人士,人們熟悉的晉寺、英澤公園、英澤賓館、山西大學、劉呼蘭烈士墓等都是他的作品。
體育館改造後,又演變出乙個新的“身份”——山西省體育博物館。 僅僅保留體育館,不是山西體育人的宗旨,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歷史作用,才是他們的目標,作為全國現存為數不多的蘇式建築體育館,它凝聚了乙個時代的歷史,作為太原最早的室內體育館,它幾乎見證了山西競技體育發展的全過程,何樂而不展現呢? 理念的發展,為山西體育館迎來了新的生機。 新建的“山西體育博物館”是山西體育文明的殿堂,是連線山西體育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橋梁。
現在的體育博物館只是利用原體育館的前廳改造而成,分為兩層,面積約1200平方公尺,中間是5000平方公尺的主廳,還具有小型體育館的功能,可以舉辦一些企業、學校或一些專門的體育會議, 而且也是廣大體育愛好者的活動場所,可以說現在的體育博物館就是體育館裡的博物館。與以前的體育場相比,翻新後的體育館拆除了原單位的圍牆,減少了關閉的大門,成為乙個完全自由開放的場地,廣場上有噴泉等景觀,真正成為全民健身場所。 據講解員介紹,自體育博物館開館以來,由於藏品的不斷增加,展覽內容進行了多次調整。
體育館內容主要包括古代體育、現代體育、奧運走廊、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山西體育名人堂、國防科技體育6個部分,其中前5個部分位於1號館,即主館前廳,國防科技體育館位於2號館, 在正殿後面。為什麼會有專門的國防科技體育館? 這是因為過去我國的軍事運動(又稱國防科技運動)是完全獨立的,專案相對專業化,主要是射擊、跳傘、滑翔、航空模型、無線電等,1978年後合併。
古代體育展區。 山西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更是中國古代體育文明的搖籃。 栩栩如生的壁畫和珍貴的藏品真實記錄了古代豐富多彩的體育形象,反映了古代山西體育發展的悠久歷史。 在這裡可以了解山西丁村遺址出土的石球,還可以看到弓壺等運動,還可以從棋譜、棋石、彩繪圖畫的瓷盤等收藏品中直觀地了解蘊含深厚中國文化的象棋活動。
現當代體育的部分,以黑白為主,定格了現代體育發展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從一流的長跑運動員顧德勝,到上世紀30年代風靡中國網球界的“姐妹”王春景和王春薇,從民兵表演《疊羅漢》到著名的“格鬥籃球隊......”第120師團通過老**,我們可以看到近代山西體育的發展。 進入當代體育展區,歷屆山西省運動會情況,山西省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更新變化,山西體育俱樂部的發展,以及各類獎盃、獎牌、簽名球衣和簽名籃球等展品,展現了山西體育發展的新面貌。
奧林匹克走廊展區展示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和發展,以及歷屆奧運會的概況,包括時間、地點、比賽條件、國歌、旗幟等,生動地展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盛況。 這裡展示了我省火炬傳遞所用的主火炬。
山西體育名人堂展示了山西建國後在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和綜合運動會不同時期取得的一些傑出成就和體育名人,展示了山西運動員的風采,以及包括奧運冠軍周曉蘭和董東在內的一些運動員的制服、獎牌、證書等, 山西“摔跤王”梁磊等。
本展館內,展出了山西省射擊、射箭、無線電側身、模型飛機、廣播電台等國防科技運動成果和競賽裝備。
當我看到山西體育場的發展和變化時,我突然想起了興華嶺體育場,這是太原市第一代體育場,建於上世紀40年代。 據說,在省體育館建成之前,省運動隊的所有訓練都是在這裡露天進行的,環境十分艱苦,看台上沒有能容納1萬人的椅子,這是太原最早的體育場,1993年被拆除,如今已成為永恆的記憶。 省體育場的建設取代了興華嶺體育場的部分功能。 省體育場於1993年投入使用,在20世紀末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太原市第三代場館,現為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 山西體育中心於2011年落成,即“紅燈籠”體育場,是太原市最先進的場館,它的外觀點亮了太原市,是太原現代體育場館的象徵。
“紅燈籠”體育場的建設,從根本上改變了山西省體育設施相對落後的面貌,目前山西省各大體育運動隊的運動隊都集中在這裡訓練,山西體育中心的籃球館、山西星瑞女籃已經鑄就了WCBA三連冠王朝,山西男籃主場是全國聞名遐邇的。
體育博物館是體育發展的見證,也是城市獨特的文化象徵。 山西體育產業的成就必將載入史冊,這些成就也將在山西省體育博物館不斷展出。
作者簡介:李洋龍,山西運城人,現居太原,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太原市作家協會會員。 我總想用千變萬化的文字記錄自己的人生經歷,理解人生,讚美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澆灌生命常青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