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鐵柱這個名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在三四十年前,他是中國籃球史上的傳奇人物,可謂家喻戶曉——因為他的身高,也因為他的戰績。
作為兩個時代中國籃球的領軍人物,姚明曾說過:他一直把穆鐵柱當成自己的偶像,但在穆鐵柱去世的時候,他沒有資格和他說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素有亞洲第一中鋒之稱的中國籃球巨星的精彩人生吧。
流離失所的青春期
1949年,穆鐵柱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的乙個貧困家庭。
他家多窮啊,慕鐵柱小的時候,家裡有五口人,沒有固定的住處,四處遊蕩,乞討食物謀生。
菏澤也是乙個容易發生洪水的地方,穆鐵柱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年過年,黃河被淹,其他家庭坐在家裡吃團圓飯,但穆鐵柱一家流浪到山西,發現了乙個被遺棄的破洞,住在裡面挨餓。
穆鐵柱家裡身高正常,但長了乙個又大又高的人,成名後還經常開玩笑說:“小時候不知道吃錯了什麼藥,長得這麼大。 ”
到他16歲的時候,他已經長到了2公尺高。 他的飯菜不小,一頓飯吃了一斤多的食物。 但那段艱苦歲月,他們家每月的口糧只有45斤,以他的消耗速度,家裡的口糧還不夠他乙個人吃飯。
幸運的是,當時他的妹妹在新疆邊境。 當時,每年都有一批復員軍人。 參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在那裡,你只需要參與勞動。 吃飽飯基本上不是問題。
就這樣,穆鐵柱一家搬到了新疆。 此後,它已基本穩定下來。 他們所在的地點是今天的塔城鄂民縣。
到了新疆之後,慕鐵柱再也不用為吃飯發愁了,小時候一年能吃半噸麵粉,比姐姐一家五口一年的總量還多。
擔心食物後,我又開始擔心我的衣服。 因為他的身高遠遠超過常人,在那個中國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6公尺的時代,很難買到合身的衣服,而且鞋子也經常找不到合適的尺碼,據說他的鞋子有54碼,長約33厘公尺。
他不僅衣著“捉襟見肘”,生產和勞動的工具也不適合他,讓他去挖地,普通人用的鋤頭對他來說太短了。 讓他開拖拉機,他不能坐在駕駛座上。 讓他去趕驢車,但驢子覺得太重了,寧願被抽也不願動。
在他參與新疆建設的那些年裡,關於他身高的笑話在當地廣為流傳。
命運的轉折
如果穆鐵柱留在新疆參與建設,估計以後也不會有傳奇人生了。 而命運的轉折點,還是在1968年,當他回到家鄉東明探親時,途中被人群圍觀,畢竟這麼高大的巨人,很難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巧合的是,當年山東省體委在東明縣選拔體育人才時,體委主任恰好找到了準備在市場上賣雞蛋的穆鐵柱。
祁偉主任當即做出決定:這麼高個子不打籃球,實在是太可惜了。
穆鐵柱自己也受寵若驚,遇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好事,他怎麼可能不同意出身貧民家庭,所以穆鐵柱幸運地被推薦給山東省體委,成為體育特才。
但誰能想到,幾天後,慕鐵柱就又回到了東明縣體育委會。 原因是:穆鐵柱之前沒有接受過職業籃球訓練,不能代表省隊參賽。
當時,像穆鐵柱這樣身高的人是非常難得的,國家體委在得知他的情況後,也不想浪費人才,於是以二十個籃球的代價將他請到了國家體委。
但那時候,那是乙個特殊的時代,大字報到處都是,但認真的人卻找不到。 整個體育系統基本癱瘓了,怎麼可能有人管得了穆鐵柱。 所以,穆鐵柱剛到國委時,跟著田徑教練練了半年,卻一直沒有機會接觸籃球。
事情正在好轉俞邦吉出現時,時任湖北省黃石市體委主任的余邦吉,當他接到穆鐵柱要從國家體委調到黃石的通知時,在沒人要他的時候,於邦吉欣然答應了。
Yu Bangji是誰?
194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畢業於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孫立仁將軍組建了一支部隊籃球隊,俞邦吉是這支隊伍的主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邦吉擔任八一籃球隊的隊長和主教練。 動盪時期開始後,八一隊解散,於邦基被調到黃石市擔任體育委員會主任。
俞邦吉從見到穆鐵柱的那一刻起,他就認定穆鐵柱雖然基礎為零,但卻是值得培養的好苗——他不僅身高優勢,聰明好學,而且訓練很勤奮,所以餘邦克肯收留了他。
此時的穆鐵柱已經19歲了,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這個年紀開始練籃球已經太晚了,骨骼發育和定型,但天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穆鐵柱跟著這位老師練了一年半的籃球,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
1973年,在動盪時期解散的八一隊重新成立,從地方軍區例行選拔優秀運動員,包括穆鐵柱。
他的身高優勢注定了他不是乙個普通的籃球運動員。 力量中鋒穆鐵柱的到來,對於八一戰隊來說,是錦上添花。
此後,八一隊先後奪得了1975年、1979年全運會冠軍,並一度在比賽中單場拿下80分,可以說是舉國無敵。
從1975年到1983年的八年時間裡,以他為首的八一隊員幫助重返亞洲籃球賽場的中國隊實現了五連冠。 其中,他是四次亞錦賽冠軍和一次亞運會冠軍。 這肯定是集體努力的結果,但穆鐵柱的沉著表現也少不了,他開始有了“定海神針”的稱號。
穆鐵柱的打法,雖然慢但穩,一經推出,就勢不可擋。 他是球隊中控制籃球板的人。 就像《灌籃高手》中赤城悟劍的那句名言:誰控制籃板,誰就能控制比賽!
穆鐵柱在場上的身高優勢非常明顯,只要在禁區內,基本都是穩操勝券,防守他的人對他無能為力,有時候連球都不知道在哪裡。 其他籃球運動員需要跳投,但對於穆鐵柱來說,得分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踩著腳趾就能做到,只要在場上,每場比賽至少要得到二三十分。
張衛平曾這樣評價他:他是世界籃球界最好的傳球中鋒。
所以有人猜測,如果當年穆鐵柱去NBA,他絕對會是籃筐的霸主。
巔峰時期的籃球巨人
30歲的穆鐵柱還沒有成家。 團隊的領導對他的人生大事感到頭疼。
就在這個時候,穆鐵柱也開始出名了,而且有乙個人不喜歡籃球。 女粉絲主動給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領導知道這件事後,急忙把女粉絲帶到了隊伍裡,安排她去見穆鐵珠。
這位女球迷名叫王轉紅,雖然也是她工作工廠籃球隊的主力,身高也不矮,172cm,但站在穆鐵柱旁邊,看起來還是那麼嬌小。
後來,兩人結婚了,體力勞動大隊給了他們一套房子。
夫妻倆人氣很大,婚禮很熱鬧,除了買家具,剩下的錢都用慕鐵柱辦宴席了,一場婚禮把他當時的積蓄都花光了。
夫妻倆幸福和諧地度過了一生。
1976年,穆鐵柱的命運受到中日兩國外交關係的影響,當時正值邦交正常化的蜜月期。
穆鐵柱自然是兩國人民關注的焦點,日本人對穆鐵柱特別好奇。
在一場電視直播比賽中,在他擊球的那一刻,解說員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東京塔轉身投出兩分球!
觀眾瞬間明白了——是啊,太貼切了,慕鐵柱不是“東京塔”。
東京鐵塔於1958年建成,高332公尺,用“東京鐵塔”一詞來形容木鐵柱,可見他的身高震驚了日本人。 當時,他在日本民眾中的知名度甚至達到了人們只要提到他的綽號就知道他在說誰的地步。
雖然這個比喻確實很貼切,但當時,不僅是日本人,還有我們自己的人,穆鐵柱的身高都是個謎。
成名後,穆鐵柱有兩樣東西特別不喜歡:一是他拒絕和粉絲合影,二是他不給別人量身高。
可能是因為這麼多年,他一直走在街上,一直被好奇的人用好奇的眼光注視著。
關於他的身高,他報告了 216公尺,濟南軍區報告220公尺,央視解說是224公尺等。
而這個謎團,就是在這場中日籃球比賽中,被日本人解開的。
當時,一家日本服裝公司表示願意為中國籃球隊的每位隊員贊助一套定製西裝,但前提是中國隊在日本逗留期間必須穿這套西裝。
當時,中國隊員們還不知道什麼是贊助,也不知道他們其實是在免費做廣告。 我沒有多想,所以我高興地同意了。
正是這個機會,穆鐵柱迷茫地讓日本人測量他們的身高:228公尺。
從那以後,每個人都弄清楚了他到底有多高。
退休後的生活
1987年,年近40歲的穆鐵柱在堅持參加第六屆全運會後正式退役。
退役後,穆鐵柱當了幾年籃球教練。 到他退休時,他享有副師的軍銜。 1999年,他被中國籃球協會授予“新中國籃球50英雄”稱號,以表彰他對中國籃球的貢獻。
僅在國家隊效力的14年裡,他的長跑里程就相當於登頂珠穆朗瑪峰5775次。 籃球運動員的身高和田徑運動員的訓練強度,讓穆鐵柱的身體嚴重透支,飽受腰椎間盤突出症、靜脈栓塞、心血管等疾病的困擾,退役後最大的夢想就是身體健康。
不過,他一直是乙個樂觀的人,即使受傷了,他還是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別看他的大手,但他很靈巧,做過很多小活:修電器,修汽車、電單車,甚至經常用縫紉機縫東西。
從籃球退役後,他很少再接觸籃球,而是開始嘗試新的東西。
早在1985年,他就為製造商拍攝廣告為一家床墊公司拍攝廣告。中國運動員的廣告也是從穆鐵柱開始的。
他還與陳培思、宋丹丹、潘紅等影星合作過。 除了身為演員,穆鐵柱還是中國體育界第一位拍廣告的人,開創了運動員拍廣告的先河。
他還多次被馮公砸在相聲中。 比如1998年,在春晚的相聲節目《坐享》中,馮公砸了他一句,“穆鐵柱的兒子生來就比我大! 還有一次,馮公在《星宴》中說,“海峽兩岸的猿猴吹木鐵柱,輕舟已經過了趙本山”。
是的,節目中的秸稈當年都是家喻戶曉的,當時沒有人不認識穆鐵柱。
穆鐵柱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但子女均未繼承他的身高,女兒172公尺,兒子180公尺。 然而,他們的家庭生活平淡無奇,非常幸福。
出身貧寒的穆鐵柱,退休後做了很多好事。
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退役和殘疾運動員籌集資金。 在全國各地開展了不下100場這樣的活動,雖然後期他很難自己動手,但還是堅持全程參與。
他希望更多各界人士關注這些運動員:他們年輕時在賽場上流過熱血,退役後,他們的光輝已經消失,他們面臨著各種困難,需要社會的關懷。
比起他們,穆鐵柱覺得自己很幸運,身為運動員,他能感同身受他們的處境。
2008年9月14日,中國籃迷永遠不會忘記,一代巨人穆鐵柱因心臟病在北京309醫院去世,享年59歲。 最後,他還是沒能熬過六十歲生日。 當時,整個體育界都深感悲痛,當時很多中國籃球明星都前去哀悼告別,其中就包括王治之、鄭海霞等人。
穆鐵柱的墓碑是他的家人為他豎立的,只有幾行字,卻總結了他的精彩人生——有一幅他用指尖拿著籃球的雕塑。 雕塑前有一塊石碑,上面的墓誌銘如下:鐵柱、中心賽峰、籃球國威、八一軍旗紅、德遠人、親人感動、人往神,籃球更是英雄氣概。
滾滾長江逝去,浪花沖走英雄,是非成敗空虛; 青山還在,夕陽紅了好幾次! 人生如一匹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