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平台上,我注意到乙個發人深省的帖子。 主人公回老家過年時,正好叔叔來探親訪友,帶了禮物。 然而,母親堅持以此為藉口,要求主角將一筆錢還給他的叔叔。
主人公對此感到困惑,認為按照傳統禮儀,侄女在過年之際給叔叔送錢是很少見的,更何況她還沒有成家。 她和舅舅的關係並不深厚,兩人只見過很多年,而且舅舅也沒有給她買過禮物,過年的時候也沒有給過年錢,所以,在主人公看來,這筆錢是沒有必要付的。
當她向母親表示不願意給錢時,她遭到了母親的嚴厲訓斥。 母親的理由是,不久前舅舅生病住院的時候,主人公無法探望,所以這次特別需要用錢來補償。
最後,在母親的堅持下,主人公無奈地包了個600元的紅包送給叔叔,但母親還是覺得金額不夠,於是自己又加了100元。 本以為事情到此為止,誰知後續的發展令人震驚:媽媽居然向男主角索要了額外的100塊錢。
主人公對此非常生氣和寒心,她關心的不是成本本身,而是母親事後索要的行為,這讓她感到失望。 更讓主人公心痛的是,母親對她的要求似乎僅限於自己,她從未對姐姐有過類似的要求。 只因為姐姐性格強勢,稍有不滿就會失控情緒,而男主角相對容易妥協,往往會選擇忍耐。
主人公透露,他從十幾歲起就一直獨立工作賺錢,父母從未給他經濟支援,而相比之下,他的妹妹一直能夠從家人那裡獲得經濟支援,直到她大學畢業。 這樣的反差,無疑加劇了主人公內心的不公和悲哀。
我姐姐經常惹麻煩,甚至讓她丟了工作。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求提問者負責為妹妹找工作,陪她玩,打理各種事情。
有一天,提問者半夜乘高鐵探望妹妹時不小心燙傷了手,但妹妹沒有注意。 遺憾的是,父母對提問者不關心表示不滿,認為她對家庭貢獻不大,不夠孝順。
此帖發布後,迅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向你索要 100 美元太過分了。 這是你母親硬塞給你的。 如果她覺得還不夠,她應該自己再補100塊錢。 就100塊錢就伸手給女兒,這種行為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建議盡快離開家人,遠離這些吸血鬼。 ”
你太善解人意了。 試著在未來表達自己。 ”
提問者由於性格善良和溫順,總是被家人支配。
同時,有人掌握了“發瘋”維權的手段。
在另乙個討論帖中,@momo分享了乙個創造性和令人信服的個人經驗,即如何巧妙地應對家庭結婚的壓力。 這個故事在網路上引起了很多關注。
敘述中提到,在一次家庭聚餐上,莫莫的爸爸再次提起了她的婚姻問題。 起初,沫沫也試圖溫和地處理,但當她發現常規的反應無法平息父親的催促時,她決定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
只見她在飯桌上突然把頭撞在桌子上,狠狠地吼了一聲**,把家裡男長輩的婚姻和感情上的過失列為反口。
她直言不諱地指出,爺爺年事已高,仍在外面尋找情感寄託,表哥沉溺於富二代的身份,過著腐朽的生活; 二爺爺早早就和村里的小寡婦糾纏不清,甚至因為疫情期間翻牆被批評和教育。 更令人驚訝的是,莫莫指出他的父親經常光顧修腳,並質疑他是否能保持純潔的關係。
她情緒激動地抱怨說,家裡的女性成員沒有享受到她們應得的幸福,現在她的父親正在強迫她走同樣的道路,過著可能不幸福的生活。
她苦澀地問:“你只在乎面子,你不在乎我女兒的感受! 你為什麼生我? 為什麼? 為什麼? 伴隨著這一連串的問題和巨大的桌子敲擊聲,整個場面無比緊張。
這種大膽而堅決的反抗顯然起到了威懾作用,讓爺爺和爸爸再也不敢輕易提和莫沫結婚了。 這種看似戲劇性的發洩,其實卻成為了一種有力的自衛手段,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和深思。
在生活中,我們很難避免與一些無視真相、依舊賣舊、肆意踐踏他人權益的人打交道。 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人往往出於對傳統美德的堅持而選擇忍受屈辱、保持沉默,例如“敬老尊德”和“不犯任何罪”的觀念。
然而,現實並不總是以忍耐換來和諧,有時候你的退步並不能換取對方的理解和趨同,反而可能會一步步逼迫,越來越囂張。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嘗試另一種應對方式呢? 在適當的時候“發瘋”,或許能讓我們在困難的情況下找到乙個生存的空間。 俗話說,“哭泣的孩子有奶”,這一原則在生活的各個角落都閃耀著智慧。
網上流傳著一段話**:一群小男孩在玩滑板時被廣場舞阿姨趕走,這些男孩選擇了一種巧妙的反擊方式——他們裝瘋傻,不停地開著“微微......的玩笑在他們的嘴裡”
最後,阿姨們被激怒了,吐出了國家的精髓,甚至用了手腳。 在這場沒有火藥的心理戰中,看似“瘋了”的男生們取得了勝利。
我見過很多情況,得到公平比溫柔的溝通要好,比如隊、被區別對待、被言語冒犯、遇到垃圾商人等等。
有時候越說越輕鬆,被對待的就越少,但如果對方知道“完了,這個人不好騙”,他們就被迫注意了。
“瘋狂有用”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要讓對方意識到,選擇“不解決”問題所付出的代價遠高於主動“解決”。
一位論壇主曾分享過自己糾正高鐵不文明行為的經驗:
本來房東買商務座是為了享受寧靜的乘車環境,卻遇到了幾位缺乏公共道德的乘客。
面對這一幕,一些乘客試圖以禮貌的方式提醒他們,低聲要求降低音量。
然而,這些人對此置若罔聞,繼續大聲疾呼。 當他再也無法忍受時,房東決定採取戰略行動。 他假裝打電話給家人**,聲稱自己因別人來電噪音過大而情緒失控,是精神病患者,並指示家人準備聘請律師,同時提出起床的動作。
就在房東剛站起來還沒開門的時候,喊**的乘客們趕緊結束通話了電話**。
就這樣,房東巧妙地運用了一種看似“瘋狂”的方法,成功地阻止了高鐵上的噪音,捍衛了自己的權益,沒有直接與任何人發生衝突。
這裡的“瘋狂”並不是刻意傷害他人的意思,而是準確地把握了人性對強弱的本能反應。
只有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人們才會反思和克制自己的不當行為。
在這個世界上,受傷的往往是沉默寡言、堅忍不拔的老實人,是那種即使被針尖刺傷也不會輕易喊痛的眾生。 然而,現實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忠誠而對他們表示憐憫,而是因為他們的忠誠,這往往為其他人的強化辯護。
只有當這些誠實的人站起來,表現出他們鮮為人知的憤怒和瘋狂時,其他人才開始擔心他們,並意識到他們的底線是不可侵犯的。
著名作家於華先生曾在《細雨中吶喊》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震耳欲聾的句子:“人們常常誤以為反覆的忍耐可以換來美,這實際上是一種無知的認知。
人們之所以這樣對待你,是因為他們認為你會選擇耐心。 只有當我們以堅毅的態度面對世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時,世界才會突然變得溫柔起來,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
因此,與其無休止地疲憊自己,不如及時釋放壓抑已久的瘋狂,從而喚醒外界對我們的關注和敬畏。
讓我們互相鼓勵,學會在必要時勇敢地向前邁進,捍衛我們的權利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