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淒美、不朽,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舉世聞名,在交響樂、芭蕾舞、影視等流派中永垂不朽,其中之一就是法國作曲家古諾留下的著名詩歌。 2018年,國家大劇院首次上演古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和旅遊年,近日,指揮家徐忠率領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唱隊、合唱團和管弦樂團,攜手中法、意、德等國藝術家,將這個版本再次搬上舞台。
情感序曲響起,帷幕緩緩公升起,開啟極簡主義的純白色空間,巨大的弧線堆疊巢狀,像一條延伸到深處的時空隧道,紅衣凱普萊特一家人走著,他們載舞載歌,但深紅色的、面目全非的面具和擊劍面具,讓氣氛中充滿了一股恐怖的暗流——世人都熟悉《羅珠》的結局, 家庭紛爭,命運的詭計,都露出了此刻撕扯年輕戀人獠牙的獠牙。
導演斯特凡諾·波達刻意模糊了故事的時間和地點,用一種前衛和高度象徵性的編舞風格,賦予這個古老的故事更具有超越時空的普世思維,關於愛,關於恨,關於各種鬥爭的永恆重複。 “弧線的靈感來自國家大劇院的外觀,形成了一條從近到遠的靈魂和記憶的通道。 所有的舞台元素都以一種“環”的方式存在,這也意味著人類歷史就像乙個迴圈的旅程,令人眼花繚亂,又相似。 斯特凡諾·波達說。 他在作品中植入了無處不在的隱喻:朱麗葉和羅密歐所屬的卡普萊蒂和蒙塔古家族,各自穿著紅黑相間的衣服,壁壘清晰; 隨著劇情的展開,樓梯開始旋轉,象徵著兩家世仇的“朱麗葉陽台”出現,“朱麗葉陽台”懸在空中,編織出一條暗線......這說明了故事的方向
純正的色彩、現代的服飾、簡單多變的線條,再加上極其緩慢內斂的表演,讓這個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呈現出一種超然與超現實的感覺,不得不說,在帷幕之初,詭異、科幻的風格表現會給觀眾帶來不少視覺衝擊, 甚至帶走了一定的注意力,但**本身的美感和力量,還是能克服劇中的一些“不適感”。
徐忠領導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技法與美感、激情與抒情之間取得了平衡,演繹得相當細膩。 朱麗葉的德國演員阿尼·喬倫茨曾多次演繹過這個角色,從墜入愛河的女孩之心到為愛而死的堅決無畏,複雜而強烈的情感在她的歌聲中逐漸進步,而飾演羅密歐的法國歌劇演唱家托馬斯·貝廷格也演繹了角色的深情與痛苦,飽滿感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團的演員陣容中,飾演朱麗葉的張玫瑰,嗓音柔和動聽,層次分明,這位冉冉公升起的年輕女高音歌手給不少觀眾留下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