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惠譽解決方案公司BMI的乙份新報告,BMI分析師強調,中國、印度、東南亞和南亞的新興液化天然氣市場已經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以提高天然氣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份額。
BMI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作為該地區更廣泛的脫碳戰略的一部分,各國的能源轉型政策傾向於將天然氣作為過渡燃料,這仍將是天然氣需求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電力行業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加上石化生產對天然氣的日益偏好,以及亞洲新興國家城市天然氣市場發展的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天然氣消費的強勁增長。 ”
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2023年至2033年間亞洲的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1.2%年均增長率為9%,“天然氣消費總量將從2022年的9210億立方公尺增加到2033年的11320億立方公尺”。 “我們預計亞洲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將從2023年的3240億立方公尺進一步增加到2033年的4480億立方公尺,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印度和中國,”分析師補充道。 ”
BMI分析師在報告中警告稱,亞洲將繼續面臨天然氣短缺**,以跟上需求增長的步伐,他們表示,這將導致對該地區以外液化天然氣進口的依賴增加。 分析師在報告中強調:“亞洲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的軌跡將繼續受到電力和工業部門加速用天然氣替代煤炭和精煉燃料的影響。 ”
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將繼續成為亞洲長期天然氣需求增長的關鍵驅動力,報告指出,中國將貢獻近48%的天然氣消費量。 “預計2023年至2033年間,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將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長,”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以平均5%的增長率,總需求將從2023年的3690億立方公尺增加到2033年的4700億立方公尺。 除了電力、住宅和商業領域的需求強勁增長外,隨著國有企業越來越關注乙烷的化工生產,預計石化行業的天然氣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他們說,中石化和中石油正在投資使用乙烷作為原料的乙烯裝置。
分析人士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天然氣消費的下行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可再生能源在電力領域取代天然氣的發展速度。 “激進的可再生能源增長目標是對天然氣最明顯和最大的威脅,儘管它可能超出了我們的**期,”分析師補充道。 中國設定了非化石燃料的目標,以太陽能和風能等低成本可再生能源為首,到2030年佔能源結構的25%,到2060年佔80%。 ”
BMI分析師在報告中透露,他們預計2024年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將增加到950億立方公尺,“由於2023年開始的新的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 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國有企業引入第三方准入系統促進了私營公司進口液化天然氣,這些公司目前活躍在液化天然氣市場,以確保長期的液化天然氣**協議。 目前有近10家民營LNG進口企業活躍在中國LNG出口業務中,其中一些正在投資LNG接收站。 包括新奧能源、JOV集團和廣匯能源在內的主要私營液化天然氣公司正在投資自己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而英國石油公司、殼牌、太平洋石油天然氣和SK E&S等外國公司已獲得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第三方准入或少數股權,以促進液化天然氣進口到中國大陸。 ”
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儘管基礎設施限制和來自低價管道天然氣**的競爭帶來了挑戰,但其中許多公司已投資開發自己的進口終端。 “此外,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增長將受到沿海地區液化天然氣儲存能力持續擴大的推動,”分析師補充道。 根據“十四五”規劃,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擴大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儲存能力,覆蓋其天然氣消費的40%至50%。 ”
分析人士在報告中強調,“鑑於中國國內消費成本低廉”,中國繼續支援管道天然氣進口。 “俄羅斯、土庫曼、哈薩克和緬甸是管道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國,通常在該國北部和西部消費,”他們說。 擬議中的俄羅斯和土庫曼跨境天然氣管道的實施肯定會增加中國的天然氣**,但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會破壞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合同活動。 ”
根據能源研究所(EI)對世界能源的最新統計評估,2022年亞太地區天然氣消費量為9071億立方公尺。 這一數字佔當年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3%,同比下降2.如報告所述3%。報告顯示,從2012年到2022年,亞太地區的天然氣消費量平均增長了32%。
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在2022年的天然氣消費量方面排名第二。 報告顯示,北美以10994億立方公尺排名第一,中東以5606億立方公尺排名第三。
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天然氣消費量佔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7%9%,2022年,中東地區的天然氣消費量佔當年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4%2%。
報告強調,美國資料同比增長4%7%,中東資料下降03%。該報告指出,從2012年到2022年,美國天然氣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2.25%,中東地區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長率為32%。(陳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微信*** 智慧能源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