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藏高原龍陽峽冷水魚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成為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出口基地建設中的耀眼品牌。 調查顯示,龍陽峽冷水魚國內市場前景良好,需求持續釋放,企業創新意識強,但技術創新難、產能提公升有限、深加工探索不足等問題已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幾大難題,需要進一步突破。
一、基本情況。
1)“龍陽峽冷水魚”養殖環境。龍陽峽水庫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拔2600公尺,水域面積383平方公里,年水溫約12攝氏度,平均水深64公尺,透明水體5公尺以上。 龍陽峽湖區目前擁有完整的現代綠色科技漁業產業鏈,擁有智慧型管理和資料處理中心、研發中心、自動降溫平台、智慧型投喂平台、冷水魚自動加工生產線等,從魚卵、飼料到網箱和生產線均以進口為主,配套生產設施和環保設施具有自主智財權經冷卻、消毒、清洗、分級、包裝等工序,產品均高於國家標準線,暢銷國內外。
2)“龍陽峽冷水魚”品牌建設。近年來,我國冷水資源勘探力度加大,線上銷售渠道發展迅速,國內冷水養魚規模逐年擴大,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消費者需求也越來越高。 龍陽峽冷水魚因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產品優勢,被農業農村部、國家等部委評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並順利獲得ASC、BAP國際雙認證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國內獲批出口歐洲的冷水魚品牌。
二是市場形勢。
1)國內市場需求持續釋放。隨著冷水養殖效益的不斷提高、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政策的不斷支援,冷水魚市場需求不斷釋放,我國冷水魚產業發展迅速。 據市場機構**介紹,到2030年,我國冷水魚市場消費量將比目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ii) 進口魚類的影響。新冠疫情期間,進口魚的進口鏈受到衝擊,市場的供給端被國內冷水魚企業主導。 雖然疫情對國內企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由於沒有主要的海外競爭對手和不斷上公升的聲譽,公司進一步開拓了國內外市場,使龍陽峽冷水魚在疫情期間贏得了良好的銷售環境,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 2023年以來,疫情防控發生變化,進口魚回歸市場,競爭對手增加,對龍陽峽冷水魚的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 不過,在日本核廢水排放的背景下,進口魚的進口勢必會受到影響,國產冷水魚的市場份額可能更大。
三是龍陽峽冷水魚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1)國產化程度低,生產加工成本過高。據了解,國內冷水魚養殖業不同程度依賴進口生產加工裝置。 同時,除了引進裝置外,進口苗木和飼料是主要生產成本。 三倍體虹鱒魚苗種長期依賴進口,養殖成本大幅增加。 進口飼料在脂肪含量、加工工藝、殺菌技術等方面優於國產飼料,養殖冷水魚的肉質也存在明顯差異。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苗木和飼料的需求量巨大,如果企業因維護成本而提高售價,可能會失去“價效比”優勢。
2)生產標準化有待提高,區域品牌影響力不強。2022年我國虹鱒魚養殖產量為373萬噸,規模化養殖虹鱒魚企業有200多家,但專業養殖場只有50多個。 在青海、新疆等高原湖泊養殖的虹鱒魚,由於水質優良、養殖技術現代化、冷凍技術強,可以消除虹鱒魚的寄生風險,達到生食標準。 但由於養殖企業質量參差不齊,不同地區養殖虹鱒魚水質差異較大,一些不符合生食標準的虹鱒魚也進入市場,影響了虹鱒魚的聲譽。 此外,“龍陽峽鮭魚(虹鱒魚)”地理標誌品牌在品牌策劃、品牌團隊、品牌推廣、品牌投資、品牌服務等品牌建設方面表現較弱,在消費市場影響力較弱,因此未被大眾廣泛接受,影響消費市場整體銷售。
3)技術創新難度大,產能有限。國內冷水魚養殖業起步較晚,能借鑑經驗不足,正處於“摸石過河”階段,且在偏遠地區,專業隊伍的培養建設難度大,技術創新成本高,路徑少,科學養魚還存在困難, 綠魚養殖、數位化漁業、疾病防控機制不完善,優質冷水魚擠壓材料有待研究,產品產業鏈延伸有待拓展,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公升,即食熟食、預製蔬菜產品需要更多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理順。
四是以更加務實的措施推動龍陽峽冷水魚產業發展。
1)加大國產化產品的研發力度,促進降本增效。目前虹鱒魚的發展主要依靠大型養殖裝置,養殖規模大,對苗種和飼料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整合產業資源,構建穩定安全的苗種和飼料鏈。 要進一步加大規模化苗種生產技術核心技術和優質膨化飼料研發,依託相關苗種企業進行商業化生產,進而繼續替代對進口苗種和飼料的依賴,逐步解決冷水魚養殖成本高的問題,最終實現優質苗種和飼料的自給自足。
2)加大品牌創力度,促進質量公升級。當前,國家提出構建以國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推進農產品集約化加工,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 冷水魚行業勢必在生產標準化、特徵識別、營銷電商等方面進行跟進,實現扁平化營銷和質量追溯。 在堅持“生態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依託青海水體資源稟賦,借鑑國際鮭鱒養殖經驗和管理方法,加大各環節質量監測力度,更新完善全省鮭鱒魚產業發展思路和理念, 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質量公升級。同時,要積極打造生態區農產品公共品牌,加快品牌建設與提質增效同步提公升,推進品牌建設和產業轉型,打造自身“獨有特色”、“特色特色”、“優優”。
3)加強各層級合作,促進技術創新。未來,我國預製食品行業有望實現千億級規模,水產品預製菜是主力軍,冷水魚預製菜品是品質特色的代表,市場潛力巨大,未來產能和規模將迎來新的突破。 要共享這個大市場,需要各層級共同努力,進一步深化與龍頭機構、科研單位、行業協會和同行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嘗試開拓國內冷水魚預製菜和深加工產業,大力發展數字漁業,嘗試突破技術瓶頸, 提高產能上限,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實現本地、企業、漁民、消費者的共贏局面。
4)加大產業轉型力度,推進消費側布局。在消費市場上,國內淡水鱒魚完全取代海鮭魚是不現實的。 因此,國內冷水魚需要確定行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加快消費端布局,加大宣傳投入,闢謠“淡水魚有寄生蟲”和“虹鱒不能生吃”的謠言,除了生食推廣新菜品外,同時發展輕包裝, 易煮或即食的冷水魚產品,探索更好地融入中國食品加工熟食,為未來銷售開啟第二道門。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局)。
青海** 2024-02-20 第7版:實踐)。
宣告:以上內容為青海**原創手稿,未經書面許可嚴禁擅自,註明**的稿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