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正常化”頻頻失敗,蘇杰生怒斥開國領袖,指責中國不懂得報恩
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渴望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其申請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 近日,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出版了一本新書,批評印度開國領袖尼赫魯,指責中國沒有回報印度的“善意”。 然而,這種指責確實站不住腳。 蘇杰生忽略了乙個重要事實:印度本身沒有資格獲得常任理事國資格。 加入聯合國需要聯合國成員國的支援,在現有五個常任理事國不行使否決權的情況下,即使中國不反對,印度仍需獲得至少128票的成員國支援。 尼赫魯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因為他認為這將有助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蘇杰生無視這些事實,把責任歸咎於中國,這是不公平的,也是沒有道理的。
第二,馬爾地夫決心親華,南亞局勢將發生變化莫迪被羞辱,印度發起瘋狂報復,馬爾地夫岌岌可危?
馬爾地夫最近決定與中國接觸,此舉可能會改變南亞的局勢。 馬爾地夫新任莫伊茲表示,他將對中國持開放態度,並計畫進行國事訪問。 這一訊息在印度引起了不滿和報復行動。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突然訪問馬爾地夫附近的拉克沙群島(Lakshadweep Islands),並發布了旅行團**,被視為對馬爾地夫政策的警告。 然而,馬爾地夫進行了反擊,不僅侮辱了莫迪,還嘲笑了印度在旅遊業方面的能力。 印度隨後進行了報復,取消了飛往馬爾地夫的2,500個航班和8,000多家酒店預訂,並暫停了馬爾地夫的三名副部長。 這種強硬態度只會適得其反,加速馬爾地夫更加傾向於中國的決心。
印度長期以來一直希望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其申請一直受挫。 然而,這不能完全歸咎於中國的抵制。 成為常任理事國需要聯合國會員國的支援,現有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不能行使否決權。 即使中國不反對,印度仍需獲得約128個成員國的支援票才能成功加入。 印度申請常任理事國資格進展緩慢,因為它沒有資格獲得國家安全委員會常任理事國的常任理事國資格。 因此,指責中國阻撓印度入盟是沒有根據的,印度自己也應該反思為什麼不能滿足申請要求。
馬爾地夫最近改變了與印度的親密關係,更接近中國。 此舉可能會對南亞局勢產生影響。 新馬爾地夫莫伊茲表示將對中國開放,並計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一決定引起了印度的不滿和報復行動,加劇了與馬爾地夫的緊張關係。 然而,馬爾地夫的選擇不會直接改變整個南亞地區的局勢,該地區仍存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問題和利益衝突。 儘管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印度和美國等其他大國在該地區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 因此,南亞局勢的變化將不僅僅取決於馬爾地夫的選擇。
簡言之,印度在申請常任理事國資格方面屢屢失敗,不能歸咎於中國,因為印度本身就沒有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 馬爾地夫親中路線的選擇可能會產生某種影響,但南亞局勢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