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文版將於2023年出版,豆瓣評分9分3。
發布一系列龍卡,分享數百萬現金
作者貝基·甘迺迪(Becky Kennedy)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和精神病學家,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專門從事親子關係診斷和治療。
作者結合自己的知識、工作和生活經驗,寫了一本非常好的關於在家育兒的書,是2022年《紐約時報》第一暢銷書。
本書所講的原則簡單而深刻,父母的回答清晰而有效,語言真誠而巧妙。
這本書不僅涉及育兒問題,而且幾乎所有的原則都可以應用於更廣泛的關係,如婚姻、朋友和工作場所。
吹噓的言語很差,一句話:這本書值得父母“翻”一頁。
從1924年陳鶴勤先生的《家庭教育》到2023年出版的《看孩子》一書,時間跨度剛剛超過100年。 我讀過閻陽初的平民教育,陶行之的人民教育,胡的文學、哲學和歷史教育,杜威的美國式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蘇聯式教育,現在又回到了家庭教育。
巧合的是,除了蘇霍姆林斯基之外,其他人都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和任教。
我在教育上讀書的旅程暫時結束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需要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反覆練習和錘煉,畢竟“知道做起來容易”。
下一步是閱讀這本轉向食品和飲料管理行業的書。
以下是從書中彙編的 16 個實際應用筆記,以及一篇關於育兒十項原則的單獨文章。
1、育兒路上第乙個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1. 在建立親密關係之前,我們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 我們不能從行為開始,我們只能從親密關係開始。
2、積累親密關係的方法:放下手機,專心與孩子共度時光; 填充遊戲(擁抱孩子並說,“媽媽在你裡面還不夠,我會向你收取一點費用”); 接種情緒疫苗(提前展示即將到來的困難、問題); 了解孩子; 一起玩遊戲(唱歌、跳舞、手工藝品); 告訴您的孩子,“我以前有過這個問題......“積極修復裂痕。
2. 如果我的孩子不聽話,我該怎麼辦?
1. 問題是你和孩子的關係。 要先拉近關係,再提出要求(委託別人通過後門做事的感覺)。
2.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
3.提高遊戲力(使用誇張的動作,搞笑的語言......)
3. 如何處理孩子的發脾氣?
1.發脾氣是正常的。
2、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可能聽話聽話,長大後可以大膽自信。
3、孩子發脾氣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再保證他們的安全。
4.記住“真相不是唯一的”,大人的決定,孩子有發脾氣的權利。 更重要的是,父母決定他們與孩子交談的方式。
5.如果你的孩子發脾氣,準備一些東西讓他發洩。
6. 之後,您可以偶爾與孩子一起回顧和反思。
第四,兄弟姐妹糾紛怎麼辦?
1.不追求公平,而是尋求滿足孩子的需求。
2.追求公平,就是鼓勵孩子更加警惕:“你們互相關注”(Insight,Daigo 賦權)。
3.降溫: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如何糾正孩子的對抗?
1.父母不應認為孩子對自己不尊重,而應將對抗行為視為孩子未能成功調節情緒的結果。
如果他們認為自己不被尊重,他們的父母會對他們大吼大叫,而後者的想法會讓他們冷靜下來思考。
2. 如果我們以同理心和善意回應孩子的粗魯行為,孩子會感到“被看見”,並可能以善意回應我們。
6.孩子喜歡抱怨?
1. 了解投訴的動機有助於減少投訴。
2. 用機智和幽默來回應。
3. 用正常的語氣改寫孩子的話。
7. 如果我撒謊,我該怎麼辦?
1.說謊大多來自孩子的慾望,說謊被視為一種慾望。
2.孩子有時無法區分現實和想象。
3. 說謊有時是兒童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
4.父母應該深吸一口氣,放下自己不能被冒犯的尊嚴。
8.怎樣克服恐懼和憂慮?
1.當孩子處於恐懼模式時,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陪伴和關心。
2. * 恐懼的原因。
3.提前排練。
9.害羞和猶豫
1.這不是乙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際上,是父母在乎。
2.父母擔心孩子害羞只會造成惡性迴圈,父母需要先反省自己。
3.自信是了解自己的感受,接受當下的自己。 如果您不確定是否要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並四處觀察,這可能是自信的表現。
4.那麼,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很自信,父母自己就不會感到尷尬或不舒服。
10.孩子受不了挫折?
1.學習領域存在乙個悖論:我們越是承認自己不理解,越是承認自己錯了,我們就能越快地成長和進步。
想要幫助孩子提高挫折容忍度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對孩子挫折感的容忍度(孩子也在觀察父母)。
2.我們必須冷靜,克制,不要指責,不要在孩子面前看重結果。
無論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我們自己。
3.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包括成年人! 他們不怕挑戰,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能在困難的事情上堅持更久,因為他們相信努力會帶來成長。
4. 我家的4個價值觀:我喜歡接受挑戰; 努力比結果更重要; 挫折意味著學習新事物; 堅持做困難的事情,會讓人成長(已故的聯家創始人左暉有句名言:把難的事做對了)。
11.孩子吃得不好
1.當父母討論孩子的飲食時,他們實際上是在談論他們是否做得好。 因此,如果孩子吃得不好,父母會覺得自己無能。 然後,強迫孩子吃東西; 孩子越是感到被控制,他就越堅持不吃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2.暢銷書作家艾琳·薩特(Erin Sartre)開創了“責任分工”理論。
父母的責任:決定吃什麼,在哪裡吃,什麼時候吃。
孩子的責任: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大多數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只愛吃零食,然後讓他吃? 我做不到)。
12. 讓孩子跟隨他或她的內心感受是很重要的
1.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父母不宜使用:太誇張,真的能演,胡說八道,你太敏感了......和其他心理虐待術語。 這會讓你的孩子覺得你不信任他,慢慢地也會導致孩子產生自我懷疑。
2.告訴孩子:“你是你身體裡唯一的人,所以只有你知道你喜歡什麼(美式獨立,但適合中國嗎? )。
3.(對於孩子哭泣)父母一方面對行為規則堅定不移,另一方面表現出同理心和接納,接近孩子。
13.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1.自信來自於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2.父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增長。 如果你能對孩子比較不舒服的情緒,如悲傷、嫉妒、憤怒等感同身受,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增長得更快。
3.我們都需要外在的肯定,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肯定,這樣在沒有外在肯定的情況下,孩子才會感到迷茫。
14. 你會糾正孩子的完美主義嗎?
1.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比較極端,舒適區小。
2.我們需要讓完美主義的孩子學會在成功之外找到自己的價值。
3.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完美主義,而不是擺脫它。
4.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錯誤; 為錯誤歡呼; 說出孩子的感受; 通過遊戲向您的孩子示範。
15. 如何緩解分離焦慮?
1.分開時,父母不能表現出焦慮和恐懼。
2.提前排練。
3. 回想一下之前的分離。
16.如何對待高敏感度的孩子?
1.邏輯在理解情緒方面沒有作用。 這在高度敏感的兒童面前尤為明顯。
2、家長要冷靜先控制局面,敏感度高的孩子往往會“失控”。 告訴他:“你是個好孩子,只是你現在遇到了麻煩”。
3.這句話可以當一句口頭禪,我會給自己修正:我是乙個好媽媽,但我遇到了困難。
4、家長應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