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錢學森極力推薦了一位年輕人,25年後,他成為中國航天界的英雄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2-03

近日,神舟十五號成功發射,神舟十四號順利返回地球的訊息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熱議,隨著神舟系列飛船近年來不斷載著太空人前往空間站,完成關鍵技術驗證,我國天宮空間站即將投入使用, 相反,國際空間站裝置嚴重老化,服役期臨近,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人類近地軌道上唯一執行的空間站。

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今天的成就並不容易。 在中國航天事業史上,有一位英雄不容忽視。 1964年,剛起步的他以出色的專業表現贏得了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賞識,1979年,他被錢學森大力推薦接任第一人,從此開始了“勝將”的旅程。

25年後,他不負眾望,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英雄,同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獎金500萬元。 可以說,他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起步和發展,同時,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也可以說是他的成長史,他把自己所學的一切貢獻給了中國航天事業。 那麼他是誰呢? 這是怎麼回事?

1979年,中國正在進行第二代飛彈的研發,作為第一代飛彈的領導者,錢學森在一群科學家心中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錢學森拒絕接手指揮,堅定地提出:“第一代飛彈有第一代的領頭羊,輪到第二代飛彈研製的時候,就由第二代負責。 ”

至於這位二代統帥,錢學森心中早就有了人選,這個人就是王永志。

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王永之能力的最大肯定,以錢學森當時的國際地位,能夠得到他的推薦,足以說明王永志絕不簡單。 而錢學森之所以如此堅定地推薦王永志,也源於王永志多年前的“自我推薦”。

1964年,為了盡快突破對外封鎖,大大提高國防能力,我國聚集了包括錢學森、錢三強、鄧家先等在內的眾多科學專家,並歸國科學家投身國防科學研究。 在這群人中,陌生的新面孔最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相應地,“新面孔”提出的建議也是最不容易被大家信任的。

當年6月,32歲的王永志第一次走進了荒蕪的戈壁沙漠。 正好趕上中國中短程火箭發射,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執行發射自己設計的第一批中短程火箭的任務,大家每天都在摸石頭過河。

果然,當任務在最關鍵的時候執行時,問題就出現了。根據最初的設計配置,科學家計算了火箭的推力,但發現:結果證明範圍小於預期按照最常規的思維方式,火箭的射程不夠,再加一點推進劑就好了,但是這時又有乙個致命的問題,因為火箭的油箱有限,再也無法“進食”更多的推進劑了。

另外,當時正值6月盛夏,天氣異常炎熱,火箭發射時推進劑的溫度變高,密度會變小,發動機的節流特性也會發生變化。 這樣一來,不確定因素太多,影響到整個機體,如果火箭的射程問題不能解決好,前期設計配置的努力將白費,甚至需要逆轉,這將遠遠超出發射任務階段的工作範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圍坐在一起不停地討論,邊說邊拿起筆來計算、驗證,最後大家絞盡腦汁,焦急萬分,卻誰也想不出完美的辦法,氣氛一時間陷入停滯,就在這一刻,乙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中尉突然站了起來,他就是王永志。 因為他是一張新鮮的面孔,所以他一站起來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接下來的話更是讓大家驚掉了下巴。

看著坐在那裡的眾多比自己更有名氣的專家,王永志沒有怯場,他堅定而自信地說:“經過我的計算,如果從火箭體上卸下600公斤燃料,這枚飛彈就會擊中目標。 這種想法可以說完全違背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別人急於增加更多的燃料,讓火箭射得更遠,唯獨他,完全相反。

而以這種方式打破常規思維的“代價”可想而知,那就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很多人只是認為他是剛出生的小牛犢不怕老虎,他想乖乖的,還有人直接毫不留情地說:“火箭能量不夠, 你還要卸貨嗎? 之後,大家又回到了之前的計算驗證工作上,置若罔聞地無視了他的建議。

像當時的情況,普通人未必能接受,大多數人聽到自己的提議被當眾否決,都會有自我懷疑,但王永志沒有,討論工作一時間落後,直到飛彈發射前,王永志越想, 他越是不甘心,他堅信自己的提議沒有問題,如果能採納,飛彈射程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但目前一直沒人支援。

突然,他的腦海中閃過一絲靈光,既然別人因為他年輕,不願意採納他完全不合常規的建議,如果這個建議能得到更權威的人的認可,那麼其他人自然會願意考慮。 弄清楚這一點後,他依靠自己的自信和不甘心的軸力直接去敲了乙個大漢的門,這個大漢正是坐在酒泉發射場的技術指揮官、大科學家錢學森。

當時的錢學森和其他人一樣,對這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並不熟悉,但錢學森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否決王永志的建議,而是仔細聽完他的意見後,眼睛一亮,興奮地喊道:“馬上去請火箭總設計師。 ”

火箭總設計師到後,錢學森指著王永志對總工程師說:“這個年輕人的意見是對的,說到做到就行了! 在後續的試驗中,科研人員按照王永志的意見對火箭進行了改進,卸下了火箭的一些推進劑,火箭的射程確實變長了,飛彈三次發射都擊中了目標,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從此,錢學森就想起了王永志。

後來,當錢學森退居二線,新一代太空任務急需有人指揮時,錢學森毫不猶豫地推薦了王永志。

值得注意的是,王永志之所以能夠得到錢學森的推薦,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有真正的天賦和學識。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遼寧省乙個貧苦農民家庭,雖然他出生在戰爭年代,但好在他一直有書可讀,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很喜歡他,後來小學停課後,八路軍在當地創辦了長北中學, 專門招收貧困家庭的孩子,王永志在那裡順利讀完了初中,後來被送到瀋陽讀高中。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王永志正在讀高中二年級,他經歷了一次校址搬遷,搬遷的原因至今記憶猶新,那就是美國飛機無所畏懼,學校裡的空襲警報聲不斷響起。 正是這段經歷,奠定了王永志對飛機的信念,王永志說:“國家要有強大的國防,讓別人不敢欺負。 ”

1953年,王永志堅決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並順利被錄取。 1955年,王永志赴蘇聯留學,當時蘇聯答應為中國培養學生學習原子彈和飛彈,王永志作為唯一入選的人才,從飛機設計專業到飛彈專業學習,期間他回到中國火箭研究所實習, 但也經歷了中蘇關係的破裂,經過幾次斡旋,最終決定讓國防專業各重要部門一人回蘇完成學業,王永志是唯一被分配回火箭與飛彈設計專業的學生

回蘇後,王永之師從蘇聯科學院院士、著名的火箭總設計師——公尺申,並在隨後的學習過程中以突出的專業能力贏得了導師的青睞,後來王永之讀完書後,眼看就要回國了, 他的導師也特意留住了他,希望他留下來繼續讀研究生,並承諾“我會做你的導師,我會出面在大使館和你談談。

此外,學校的副校長也和他談過話,甚至壓力很大地說:“你是我們學校唯一允許學習火箭和飛彈專業的外國學生,你應該珍惜這個機會,為了你自己好,我勸你慎重考慮,保持.......””

當時聽到這些話後,王永志被逗樂了,他禮貌地拒絕了導師和副校長的留任,毅然踏上了回國的旅程,他拒絕了導師,他說:“我的國家需要我。 ”

王永志說得沒錯,當時中國的航天事業確實剛剛起步,急需飛彈火箭專業的技術幹部;和當年的錢學森一樣,王永志如箭一樣回到了自己的心中,回到中國後,他立即走進了戈壁灘,投身於祖國國防建設中, 並很快嶄露頭角,贏得了錢學森的賞識。

尤其是在得到錢學森的推薦後,王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永志開始了“勝利將軍”的旅程。 他之所以被稱為“常生將軍”,是因為他先後擔任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863”計畫載人航天工程組組長、中國載人航天計畫總設計師他參與過的所有專案,從來沒有失敗過,而且每次都成功了

1986年,國際航天發射市場正處於多事之秋,大型衛星運載能力出現危機

“我們希望在'長征二號'火箭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大推力**火箭,這將使火箭的運載能力從原來的2倍提高近5倍5噸至9噸6噸,屆時,中國的火箭將能夠承包過去穿梭機發射的大型衛星,進而將中國的運載火箭推向國際市場。 而這枚火箭的綽號叫做“長兩捆”。

這個想法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以王永志為首的科學家團隊的實力,如果按部就班地做下去,實現起來並不難,但這個專案的難度恰恰是“按部就班”的難度。

他們當時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 據估計,按照雄心勃勃的目標完成所有工作,在發射台上架設Chang 2這樣的大型火箭,通常需要5-6年的時間,即使可以超過,根據一些國外同行的預算,也至少需要3年時間。

不過,直到1988年底,國家才正式批准了大推力火箭的研製專案,當時中國火箭研究院與美國衛星公司簽訂的合同規定:中國火箭研究院需要在1990年之前完成大推力火箭的飛行試驗。 在那個時候,可以這麼說中國火箭研究所的發展只剩下18個月了

能做到嗎? 當時,王永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吃不下飯睡是家常便飯,但他最終帶領同事們一舉成功,在短短18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外界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創造了世界運載火箭發展史上的奇蹟——7月16日, 1990年,“嫦兒綑綁”首飛成功。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計畫正式獲批。 當時,王永志已經六十多歲了,他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這個重擔,擔任了中國第乙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與現有的載人飛船計畫不同,王永志大膽提出了獨特的設計方案,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5年來,錢老坐在指揮位置上,坐在王永志身上,在王永志的帶領下,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歷時21小時23分鐘,神舟五號在軌14圈後成功返回地面, “航空英雄”楊利偉安全走出返回艙,向大家揮手致意,那一刻,北京指揮中心透過螢幕看著楊利偉走出機艙,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當時,一向沉著冷靜的王永志淚流滿面,王永志後來直言不諱地說:

“當時,看著楊立偉自己從返回艙裡出來,我真的很激動,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眼淚已經流了下來。 我這輩子不會因為興奮而哭很多次,像這樣無法控制地哭泣的情況也很少見。 這是因為外國太空人都是由人攙扶著走出艙門的,而我們的飛船顯然很好地保護了太空人的身體。 事實上,我們第一次載人時最害怕的就是太空人會受傷,所以載人飛船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確保安全是祖國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這一次我們完成了使命,取得了成功。 ”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和首位航天員王永志,第一位將中國送上天空的航天員也留下了珍貴的合影,他們都是遼寧的同胞,一起為家鄉爭光,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為了取得這樣的成績,王永志還不忘提拔自己的前任——錢學森,所以當神舟五號成功歸來,全國沸騰時,王永志第一時間給錢老打了電話,在**中,王永志認真地向錢老匯報:“你給我的任務完成了! ”

* 電話那頭的錢學森反覆回答:“好,好! 我很高興! ”

王永志去拜訪錢學森。

看著擺在桌上的“神舟”飛船模型,錢學森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這個模型是王永志在1999年中國第一艘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後88歲生日時送給他的。 當年,錢老收到了很多各式各樣的生日禮物,但是他卻把它們放在一邊,只有王永志送來了這個“神舟”飛船模型,錢老把它豎立的放在書架上,然後錢老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他需要在床上待很久,而他的床,正好在書架對面, 他總是盯著這個模型看了很久。

就這樣,4年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模型終於有了實物中國人幾千年來的飛行夢想已經實現。

2004年,王永志獲得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獎金500萬元,被譽為“中國第乙個實現飛行夢想的人”。

2005年,在王永志的指揮下,繼神舟五號之後,神舟六號成功發射公升空,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進入太空。

2006年5月,74歲的王永志卸下了肩上的重擔,但他仍然關心國家航天事業,培養航天人才,一直在為載人航天事業而奮鬥。 他說:“如果我能繼續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再工作幾十年,那將是我餘生最大的福氣。 ”

如今神舟十五號已經發射公升空,神舟六號搭載的兩名航天員已經完成了第二次公升空,王永志今年已經90歲了。 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號第三次出艙時,航天員們還發回了乙份特別的“宇宙祝福”,慶祝王永志院士的生日。

除了王永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航天員辛勤耕耘,不斷奮鬥,不斷重新整理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蹟。

相關問題答案

    2024年,一位年輕人拜訪了毛主席,了解了他訪問的目的

    年月初,乙個年輕人來到中南海,走進 住的房子。主席此時正在書房裡工作,卻不知道屋外來了個熟人。年輕人在客廳裡沒有看到董事長,立刻猜到他一定是在書房裡幹活,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董事長還這麼辛苦!男人快步走到書房外面,輕輕敲了敲門,走了進去。敲門聲把 從寫字的狀態中驚醒,剛皺著眉頭想說話,就看到眼前的人...

    2024年,乙個年輕人拜訪了毛主席,得知了他為什麼來,但主席很困惑

    年,乙個年輕人來 想知道他來的原因,董事長說 迷茫 早春時節,當他到達中南海時,乙個年輕人輕輕地推開了 住的房間的門。埋在書房裡,不知道外界來訪。年輕人猜到董事長一定是在書房裡辛苦了,才看到 在客廳裡,嘆了口氣低聲道 董事長還在努力!年輕人小心翼翼地敲了敲書房的門,然後慢慢地走了進去。敲門聲打斷了 ...

    毛主席親自下令一名年輕人擔任反法援助越南選舉小組的負責人

    解放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提供了軍事援助,恪守國際主義義務,響應胡志明的號召。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插曲,比如選拔軍事顧問團團長抗法援越南。越方最初提出陳庚為候選人,是因為胡志明和陳庚在大革命時期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們之間的默契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並沒有選陳庚當...

    它火了,一年賣出400多萬盒! 年輕人的“新寵”!

    找到先行者 你知道亞麻籽嗎?小,有點像芝麻。因為它很有營養。是許多年輕人的 新寵 網際網絡 在莫干山研究院,有一家專注於亞麻籽深加工產品的企業。年銷量達萬盒以上。一起來看看吧!在位於莫干山研究所的湖州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亞麻籽粕 植物奶 奶片等亞麻籽深加工產品不斷下線,由工人包裝,裝上卡車,銷往全...

    智慧型精靈3,年輕人的第一心跳

    當你想到電影 心跳 時,你會想到什麼?朱莉和布萊斯純潔昧昧的感情,以及兩個不同家庭的故事,共同成就了這部豆瓣高分電影。除了這些天真無邪的初戀,這部電影其實還隱藏著另乙個主題 成長。勇敢 真誠 善良的價值觀感動了許多成年人。對於生活在繁忙城市的人們來說,這些珍貴的東西似乎越來越少見。就像我們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