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30周年
30年前的今天,國家批准了北斗一號工程,中國北斗“三步走”開始邁出第一步。
從1994年到2024年,在30年的征程中,北斗工程的每一次發射任務,都離不開火箭研究所研製的長征三號A系列運載火箭(簡稱“長三甲系列火箭”)的支撐,大家也都生動地稱這一系列火箭為“北斗專列”。
長三甲系列火箭由長征三甲、長征三乙、長征三號丙(簡稱“長三甲”、“長三一”、“長三三”)三型運載火箭組成,其研製成功是我國航天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長三甲、長三乙火箭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而長三甲系列火箭則在2007年獲得“金牌火箭”稱號。
與“北斗”攜手共進。
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逐漸意識到自主可控導航系統的重要性,盡快發展我國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被提上日程。 1994年1月10日,國家批准了北斗一號的正式專案,中國北斗開始邁出“三步走”的第一步。
北斗衛星重量大,執行軌道多樣,有的離地球很遠。 為了將構成北斗系統的數十顆重型衛星送入太空,搭載新型氫氧發動機和強大動力的長三甲系列火箭成為當時將北斗衛星送上天空的最佳選擇。
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矗立在發射場。
長頂三火箭公升降機。
2000年10月31日,長三甲火箭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拉開了我國自主建設衛星導航試驗網的序幕。 同年,長三甲系列火箭繼續將“北斗”送入太空,隨後北斗一號系統完成。
北斗一號系統的正式建成和執行,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實現了中國衛星導航從無到有的突破。
北斗一號系統示意圖。
此後,“北斗專列”再接再厲,以100%的發射成功率完成了北斗二號、北斗三號導航專案的發射任務。 截至2023年12月26日,作為“北斗專列”,長三甲系列火箭已成功將62顆北斗導航衛星(4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58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
將“北斗”改為“新”。
長三甲系列火箭之所以能成為“北斗專列”,除了其初步配置總體規劃和整體技術方案外,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大局性和適應性,也離不開研發團隊對技術創新和火箭可靠性的不懈追求。
電子質量確認。
北斗系統是乙個龐大的太空專案,由數十顆衛星組成。 為了跟上北斗導航的組網節奏,長三甲系列火箭研製團隊不斷創新,在技術和管理上多練“本”,採取分任務等方式提公升火箭產能; 開發和部署整體網路和動態測控系統,準確掌握火箭各裝置的健康狀況,讓發射過程中的各種隱患無處遁形......還有批量生產管理模式、多工並行工廠連續發射模式、發射工藝優化、精細化工藝、質量確認體系等,確保火箭處於高水平的可靠性和高質量。
常三一火箭與遠征1號合作,為“北斗”護航。
同時,由火箭研究所研製的“太空輪”,即元正一號的上級,也與長三甲系列火箭合作飛行,將北斗導航衛星直接送入工作軌道或送近工作軌道,為衛星節約能源,延長工作壽命......衛星的
一系列創新,大大提高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的任務適應性,保證了火箭的“發射”和“準確發射”。
星與箭攜手,取得穩健而深遠的成果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三號,從一年幾次發射到一年十幾次發射,長三甲系列火箭研發團隊一直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斗專列”將繼續與“北斗”攜手綻放,繼續書寫“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部分**:CCTV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網。
編輯:王海璐。
製片人:王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