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媒對空軍首架裝備殲-20的“王海旅”進行了專訪,報道中,“王海旅”飛行員楊俊成表示,我國飛行員在與國外軍機的多次較量中一直處於主動地位。 這句話的意思是,“王海旅”的殲-20在與外國戰機的較量中一直處於主動地位。
雖然楊俊成沒有對他所說的外國戰士作進一步的解釋,但從一系列的報道中不難找到線索。 據官媒綜合報道,近年來,“望海旅”在東海、台灣海峽、宮古海峽空域圓滿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務,其中東海空域最容易遭遇外國戰機。
在面向東海的沖繩空軍基地,美軍部署了大量F22、F35、F15等先進戰機,經常進入中國在東海的防空識別區進行挑釁。 《解放軍報》報道稱,2022年7月,“望海旅”旅飛行員楊春雷駕駛一架殲-20戰機,對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外國飛機進行識別核實。 使用殲-20識別和驗證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充分利用其優勢給外國飛機乙個驚喜。
楊俊成說的那架外國飛機是什麼戰鬥機? 既然是可以與殲-20競爭的美製戰鬥機,那麼落後一代的非**戰機F15在這裡就不值一提了,因此,楊俊成所說的外機顯然是指與殲-20同級別的戰機,只能是F22或者F35。
“始終主動出擊”顯然是指對手沒能先發現殲-20,直到殲-20發出警告,F22或F35才知道自己被盯上了,由此帶來的威懾作用非常大。 因為在實戰中,這意味著F22或F35在沒有人注意到的情況下被擊落了。
這至少表明了兩件事:
首先,無論是美軍的預警機還是地面雷達,都無法遠距離及時探測到殲-20。 台灣軍方一直未能發現在島內活動的殲-20,要知道台灣軍方擁有一架E-2K預警機和一架MPQ53 65雷達,但還是找不到殲-20,這顯示了其出色的隱身效能。
其次,解放軍的預警機或陸基雷達在東海防空識別區探測到F22或F35。 這就不難理解了,使用殲-20進行識別和驗證也需要有指導,因為即使是殲-20在態勢感知方面也無法與預警機相提並論,甚至與陸基雷達相比,也存在缺點。
這是因為空警500採用了非常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數位化程度高,這意味著空警500的探測效能可以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高,更何況空警500也針對探測最佳目標進行了優化。 正如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空軍司令威爾斯**所說,空警500和J-20形成了乙個非常強大的“殺傷鏈”。 此外,我軍還裝備了大量各型號的公尺波雷達,面對由空警500和公尺波雷達組成的探測網路,F22和F35的隱身效能大大降低。
第三,殲-20感測器的探測範圍大於F22和F35。 在識別和驗證過程中,殲-20不在雷達上,由預警機或地面雷達指揮和引導,由於殲-20可以率先發現F22或F35的蹤跡,這表明其EOTS(光電跟蹤和瞄準系統)和EODAS(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的探測範圍超過了對手。
由於設計年代過早,F22沒有內建EOTS和EODAS,只能依靠紅外吊艙或ARL94被動探測系統來搜尋殲-20,但在殲-20沒有雷達的情況下,後者顯然無法發揮作用,外部紅外吊艙將嚴重影響F22的隱身效能。
至於F35,雖然裝備了EOTS和EODAS,但畢竟只是單引擎戰鬥機,體積比重型五代機殲-20小,導致其EOTS和EODAS的孔徑較小,不難理解,它在探測範圍上不如殲-20。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作為空軍第一支裝備殲-20的部隊,“王海旅”依舊裝備的是殲-20A和俄羅斯發動機,由於發動機推力小,推重比弱,殲-20A的供電能力不是很好, 這會影響其EOTS和EODAS的能源供應,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J-20A也可以處於活動位置,更不用說配備渦扇20C和渦扇10C的改進型J-1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