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歐外長對話之日,歐盟是否打算對中國企業進行“威懾”? 中歐外長會晤中,博雷利稱讚中國發展成就,王毅外長說了什麼? 博雷爾的正面表態是否意味著中歐關係將迎來轉折點?
據《觀察家報》報道,2月16日,歐盟宣布對中國中車集團旗下中國中車青島四方啟動“反補貼”調查。 究其原因,中國企業在參與保加利亞的競標時,提交了“過於優惠**”,導致其他投標人沒有競爭的機會。
中國中車。 據悉,保加利亞**計畫購買20列電動列車,需要15年的維護協議和員工培訓,估計市場價值為6輛1億歐元。 因此,中國中車青島四方提交的**比歐盟公司少47家**5%。根據歐盟的說法,這是因為中國提供了 175億歐元的補貼,因此歐盟決定展開調查。 如果最終認定中東和青島四方利用**補貼獲得“不當優勢”,歐盟委員會可能會阻止中國公司中標,或根據《外國補貼條例》作出無異議裁決。
這已經不是歐盟第一次以“反補貼”為由打壓中國企業了,除了電動列車,中國的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機在歐洲也遭遇了類似的遭遇。 歐盟知道,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歐洲企業已經無法抗拒中國企業占領歐盟市場,因此只能通過行政手段制定歧視性政策,強行干預自由市場秩序。
歐盟。 歐盟企業缺乏競爭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缺乏創新能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歐盟一直難以保持真正的統一,更不用說真正的戰略自主了,導致歐盟的決策無法符合自身利益。 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盟完全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在沒有任何緩衝的情況下完全切斷了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導致能源成本飆公升,通脹問題突出。 歸根結底,是歐盟的決策者無法保持務實的心態,堅持戰略自主,往往在意識形態上發號施令。 因此,無論歐盟如何打壓中國企業,自身的問題依然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歐盟宣布對中國企業啟動“反補貼”調查的同一天,恰逢中歐外長會晤。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歐盟是否想在會前給中國乙個“解雇”。 據《觀察家報》報道,當地時間2月16日,正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外交部長王毅應要求會見了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何塞普·博雷爾。
王毅外長會見了博雷爾。
王毅外長在博雷爾的陪同下強調,面對日益加劇的世界局勢混亂,中歐作為重要的國際穩定力量,應攜手應對挑戰。 雙方應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堅持合作共贏主基調。 充分發揮各領域對話機制作用,加強在氣候變化、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前發展。
博雷利當場表示,中國的發展令人欽佩,符合歷史邏輯。 言下之意,歐盟承認中國的崛起是乙個歷史趨勢。 博雷爾還表示,雖然中國和歐盟之間存在競爭,但合作也應該加強。 他支援發展中歐關係和正常的雙邊經貿往來,反對與中國“脫鉤”。
博雷爾。 博雷爾的話聽起來很熟悉,拜登也多次對中國發表過類似的宣告。 博雷爾在與王毅外長面對面會晤後,是否意識到中歐合作共贏的重要性,還是應該效仿美國,說一套做一套,這取決於歐盟未來的實際行動。
歐盟政策制定者應充分認識到,中國與歐盟之間不存在根本性的利益衝突,合作共贏符合各自發展利益。 相反,如果中歐陷入對抗,受益的只有美國。 歐盟要想擺脫目前的困境,就應該摒棄對華意識形態的偏見,務實看待中歐關係,堅持戰略自主,而不是跟美國跳舞。
中歐關係。 美國即將在年底舉行**,如果川普重返白宮,無疑將是歐盟的另一場災難。 在保護主義捲土重來的時刻,奉行“美國利益至上”的川普,絕不會把歐盟當成盟友,而是當成收割或打壓的物件,美國和歐洲很有可能再次爆發。 在這樣的關頭,如果歐盟仍然選擇與中國對抗,無異於將自己置於絕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