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指揮紅軍之謎
雖然多年來,人們一直在質疑李德的真實身份,但現在他的真實情況基本清楚了。 當時,**的董事長也提出要查明自己的身份,但不幸的是,在***去世之前,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共產黨員利茲由於與共產國際的關係而設法進入蘇聯軍隊,並擔任騎兵師的參謀長。 他被蘇聯軍隊總參謀部派往上海,在上海共產國際東方部遠東局軍事顧問弗雷德手下擔任普通參謀。
這三個基本的哲學問題——他是誰? 從**? 你怎麼能指揮紅軍? 直到今天,這仍然是乙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李德的俄文名是利特洛夫,他以“德”字為中文名,就像張聞天的俄文名伊斯梅洛夫一樣,以“羅浮”字為中文名。
有人把李德解讀為“姓李的德國人”,這是一種誤解。 當時,博古和李德都在蘇聯學習,他們在莫斯科相識,後來在共同的革命事業中更加熟悉。
李德善於言辭,談吐格外,談軍事問題一馬當先。博古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深厚興趣,口才好,希望能與李德聯手,共同為中國革命獻策。
於是,博古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臨時領導人,向共產國際提出申請,希望聘請李德為軍事顧問。 那麼,共產國際對此有何反應呢?
共產國際同意了,但強調官方顧問是弗雷德在上海,李德只是中國共產黨和弗雷德之間的聯絡人,不是共產國際的正式任命。
可以說,李德的顧問身份並不是官方認可的,而是博古推薦的。 此外,利德的德名是“奧托·布勞恩”,他不是奧迪品牌的創始人,這與另一位德國人弗雷德不同。
李德的力量完全是**博古。
李德的真實身份,除了博古和王明,似乎沒人知道。 博谷作為王明在中國的頭號人物,作為顧問,對李德的來龍去脈瞭如指掌,也是這一決定的重要推動者。
王家祥曾說,李德的事情是王明和博古策劃的。 出於各自的原因,兩人一直對李德的真實身份守口如瓶。 博古在1946年的“四八”空難中喪生,王明在1956年以看病的名義再也沒有回來,使得李德的真實身份成謎。
博古帶著自己的特殊考慮聘請了李德。 作為年輕的領導人,博古擔心自己資歷不高,不懂軍事,可能無法控制蘇維埃地區的紅軍。
因此,他刻意將李德包裝成共產國際的“帝國使團部長”,為他製造神秘的光環,而李德作為國際顧問的身份標籤,也是博古刻意塑造的。
博古在**蘇區的指揮權得益於軍事顧問李德的支援。 李德於1933年9月抵達蘇聯地區,當時蔣介石還聘請了一位德國顧問塞克特。
博古強調,李德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戰略家,他的到來如雨後春筍般,能夠與蔣介石的德國顧問一較高下。 菩古和李德之所以能夠在蘇維埃地區存在,有三個原因:一是中國共產黨尊重共產國際,二是當時紅軍對外國顧問的盲目信任,三是左傾領導人在組織上重視從蘇聯歸來的學生, 博古就是其中之一。
憑藉共產國際的威望和博古的信任,李德自視甚高,不僅自封為名人,而且經常表現出傲慢的態度。 李德雖然在莫斯科伏龍芝軍校學習時已經是共產國際的知名將領,但他聲稱自己在蘇區的指揮水平不如普通參謀,甚至把劉調到紅五軍擔任參謀長。
據蘇聯在中國的專家說,專家只參與專業事務而不參與其他事務的建議是吸取歷史教訓的結果。 李德身邊有兩名翻譯,乙個是吳秀全,他更廣為人知的是中國副總參謀長,在聯合國發言; 王志濤年紀輕,年紀大,曾是馮玉祥軍隊的一名士兵,後來被張子忠派往蘇聯學習,還曾在莫斯科高等步兵學校擔任軍事教官,後來成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王志濤曾回憶李德:身高1.9公尺,是人群中的佼佼者,用李德自己的話說,就是“從人群中脫穎而出”。 李德住在蘇區特意建造的獨立房裡,出差時被九匹高馬和四匹青騾圍住,侍衛們圍著他,使他成為蘇區獨一無二的風景線。
從一開始,蘇區第五次反“圍剿”軍事行動的決策權就完全掌握在博古、李德、項英和駐上海國際顧問弗雷德手中。
博谷和向英缺乏實踐經驗,沒有主見。 來自日耳曼的兩位傲慢的顧問,經常由於戰術問題,頻繁地交換電報,甚至打電話給莫斯科,諷刺他們為“電報革命”。
在長征中,紅軍遭受了指揮失誤,採取了與蔣介石思想背道而馳的戰術,結果損失慘重。 遵義會議,軍方領導被換掉,李德被邊緣化,但***仍然看重李德的貢獻。
雖然曾與李德發生過衝突,但仍強調李德的精神值得稱讚,並要求鄧英超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在穿越草原的長途跋涉中,**病得很重,但他還是把牛肉給了李德。
這顯示了***個人對李德的尊重和革命友誼。
由於李德在中國的失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監督委員會於1939年對李德進行了審查。 當時,**在蘇聯,因為從馬上摔下來,胳膊受傷**,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對李德的審查。
任碧石、毛**、劉亞樓等人也作證。 劉亞樓在長征期間擔任紅一軍第二師政委,他的部隊參加了湘江血戰,損失慘重,早就對李德的指揮不滿。
再加上劉亞樓本身的火爆脾氣,他狠狠地批評了李德,指責李德的盲目指揮給紅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還批評他霸道霸道。
隨後,幾位中國同志也紛紛發言批評李德。
在***等中國同志的合理建議下,共產國際監督委員會作出了處理李德的決定,認為李德雖然錯了,但考慮到他是顧問,中國共產黨是獨立的,因此免於處罰。
在《中國紀事》中,李德回憶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雖然博古曾經給予他絕對的指揮權,但他卻以《凡爾賽宮》的口吻強調,他只是乙個顧問,反“圍剿”失敗的責任不是他。
他似乎想讓人們認為他是無辜的,過錯在別人身上,完全忽略了自己在其中的角色。 然而,他忽略了這樣乙個事實,即他在中國的經歷是不可磨滅的,他的行動和決定對中國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
** 在處理李德的錯誤時,他採取了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認為我們不能只關注個人,而應該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並以此為警示,繼續前進。
這是處理它的 *** 明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