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4日凌晨3時,志願軍第119師炮兵團第9高射炮兵班3班士兵在沙里源火車站突然發現美軍轟炸機在天空中。
這是美國陸軍第13轟炸聯隊第3轟炸中隊的飛機,照常執行志願軍陣地的轟炸任務。 當時,排長王興民立即採取防禦措施,命令高炮團的戰士準備反擊。
經過一輪猛烈的炮火,一架美國B-26轟炸機被成功擊落。 一聲巨響,熊熊烈焰消失在不遠處的地面上。
這個“不幸”的訊息很快傳回了美國最高統帥部。 美國第8集團軍總司令範弗利特收到這個訊息後傷心欲絕。因為墜毀的這架轟炸機的飛行員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子“小范弗利特”。
在韓戰最激烈的時候,作為美國第8集團軍總司令的範弗利特海軍上將面臨著法定退休年齡。 為了給自己的軍事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他決定親自指揮一場偉大的勝利。
此時,中美兩國在山地前線處於對峙狀態,運動戰和圍剿戰都難以進行,雙方的軍事行動都集中在攻山為主。 範弗利特海軍上將的這一決定將是他告別軍事生涯的乙份特殊禮物。
當志願軍的迫擊炮掩護進攻時,他們發現山頂不是乙個容易攻擊的地方。 他們充分利用山地地形易守難攻的特點,穿插繞道而行,在幾個月內反覆攻守,使美軍白天贏得的陣地在夜間被志願軍奪走。
這讓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軍感到非常困擾,也讓範弗利特海軍上將感到焦慮,因為他的服役倒計時已經開始以天為單位計算,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失去兒子的催化下,範弗利特一直在尋找中國和朝鮮軍隊防禦的漏洞。 幾個月後,他制定了一項名為“攤牌作戰”的計畫,即後來的“金華攻勢”,準備在上甘嶺與志願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他打算利用美軍壓倒性的火力強度,迅速消滅志願軍的生力,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美軍在範弗利特的指揮下,對上甘嶺發動了人類戰爭史上火力密度最高的炮擊。
總共傾倒了190多萬枚炮彈和5 000多枚航空炸彈,創造了“範弗利特彈藥量”一詞。 經過兩個小時的高強度密集炮擊,上甘嶺整座山峰被砍倒了兩公尺,岩石被炸得粉碎,方圓數十里的方圓都被火藥覆蓋。
上甘嶺戰役後,美軍炮彈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山體,每秒6發炮彈的火力讓整座山體劇烈顫抖,彷彿置身於洶湧的海面上。
這場戰鬥的規模是自 1951 年 11 月美國第二師占領悲傷的心嶺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戰鬥中,志願軍戰士遭受了巨大的衝擊,他們中的許多人牙齒、舌頭、嘴唇甚至耳朵和鼻子都被打碎了,鮮血四濺。
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堅持戰鬥,勇敢無畏。
雖然我軍不怕美軍火力的壓制,第45師的前鋒部隊在這種猛烈的炮火下堅守了四天,但秦繼偉意識到敵人正在拉大陣地,於是決定轉為地道戰,以避開美軍的主攻。
然而,在我軍撤退到隧道後,範弗利特陷入了狂喜之中,他忍不住宣布"我們贏了"為什麼? 志願者們有沒有犯過什麼嚴重的錯誤?
範弗利特的幸福並非一無是處,因為他們在八年前就經歷過類似的進站戰術。 1944年8月,美國海軍在硫磺島遭遇日軍,第一次看到了隧道戰的威力。
戰爭開始前,栗林忠道強行挖空了一座死火山,整個島嶼的一半都被設防,這讓美軍吃虧,先進的**裝備在這裡完全失去了作用。
在硫磺島戰役中,日本人躲在火山隧道中,但隨著戰爭的進行,美國人找到了突破口。 他們使用各種戰術手段,如炮擊、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包,繼續向前推進。
儘管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 6,821 人死亡,21,865 人受傷,但美軍最終還是成功占領了硫磺島。 然而,日軍的損失更加慘重,在戰鬥開始前,栗林忠道率領的 20,000 多名日軍中只有 1,083 人投降。
我們會贏的。 ”
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共制定了為持久戰做好充分準備、尋求和談結束戰爭的戰略。 然而,此時出現了乙個緊迫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守住前線,迎接持久戰的挑戰。
在運動戰中,志願軍能夠根據戰情靈活運用戰術,有效擊退敵軍。 但是,在陣地防禦中,戰術戰術的使用受到限制,持久戰需要對雙方綜合國力的更大考驗。
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和原子彈,志願軍將領們提出了地道戰的策略,即讓部隊在地道中避難,從而避免被敵人發現和攻擊,保護生力。
在志願軍進入朝鮮之前,他們已經開始準備塹壕戰。 每個志願軍士兵都帶著乙個秘密**——一把鏟子。 接到防禦命令後,他們立即用鐵鍬挖出了大量的貓耳穿孔防禦工事。
貓耳孔頂部的厚度達到30公尺以上,坑口的厚度也達到10-15公尺,這些貓耳孔可以有效抵禦敵人的炮彈和輕型炸彈。
但是,如果敵軍使用大口徑榴彈炮和重磅炸彈,這些貓耳孔將無法自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志願軍在實戰中不斷尋找新的應對策略。
1951年10月,聯合**發動秋季攻勢,共和联邦師對馬良山陣地進行了無情的炮擊轟炸,密集的炮火將貓耳洞的防禦能力推向了極限。
然而,在緊要關頭,志願軍士兵們憑藉自己的智慧,發現了提高貓耳孔防禦能力的關鍵:他們將兩個貓耳孔相互開啟,形成乙個U形隧道,使乙個隧道變成兩個隧道,直接子彈很難破壞它。
此外,為了更好地對付敵人的炮火,志願軍士兵們還在部分隧道上架設了反斜面飛機,背對敵人,利用山脊的掩護,背對敵人在山坡上修建防禦工事,使整座山成為抵抗敵人炮火的掩體。
一般情況下,敵人的遠端炮火會被山體阻擋,而迫擊炮等弧形火炮則容易擊中背斜的死角,有效保護了志願軍士兵的安全。
如果敵人放棄遠距離進攻,到達近高地,志願軍可以通過正坡和山脊的制高點形成全面的防禦體系,將敵人完全包圍起來。 這是軍事智慧與勇氣的完美結合,也是志願軍不屈不撓的戰士保衛國家的英勇表現。
反斜坡設定使敵人的炮火難以對我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此我們的隧道作戰方法得到了廣泛推廣。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時,我們在戰場上修建了數萬條隧道,總長1250公里。
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還改進了U型隧道,推出了Y型隧道和H型隧道,甚至還有防空、反火炮、防病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等七條防隧道。
由於這些隧道防禦工事的驚人抵抗力,到 1952 年,敵人平均每傷員發射 660 發炮彈。 戰機白天不消耗水面陣地,在陣地殺傷敵生力後才進入地道,晚上再出去奪回水面陣地。
這種一對一的打法讓范弗利特幾乎崩潰,這是他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第一次看到有人將戰術運用到如此神聖的程度。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戰士們展現了無可比擬的智慧和勇氣。 他們不僅在隧道中表演,而且至關重要的是,他們把隧道改造成自己的臨時避難所,配備了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
就算是被敵人圍困,他們也毫無顧慮,這種靈活的隧道戰術,是硫磺島日軍無法企及的,這是範弗利特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的。
因此,無論範弗利特擁有多少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和最密集的火力覆蓋,他都無法徹底消滅志願軍。 為期 43 天的上甘嶺之戰注定了範弗利特的失敗。
隧道裡的志願軍士兵,憑藉著堅強的戰鬥意志和靈活的戰術策略,終於粉碎了範弗利特的夢想。 這位美軍將領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乙個落後國家的人民,竟然有如此高的戰鬥意志,哪怕是戰到乙個士兵都死,也絕不與對手妥協。
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些為命而戰的人如此執著,但其實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信仰。
信仰不是一種神秘的、遙不可及的存在,它是生命的基石。 不管是美軍還是美軍,他們都有信仰,但真正的信仰是無神論的,是人民解放軍以人民為信仰。
他們來自人民,他們為人民服務,他們不會期待戰爭,但他們永遠不會投降,他們永遠不會放棄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的家人。 他們是輕步兵的巔峰之作,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的信仰,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將永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