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動盪,克里公尺亞獨立,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的未來不確定。
烏克蘭曾經是地區大國,現在似乎正在遠離“發達”的目標。 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不穩定,國內寡頭強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此外,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東部局勢動盪不安,這也對該國的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
在前蘇聯,烏克蘭是地區霸主,光芒四射。 然而,自前蘇聯解體以來,烏克蘭的道路似乎越來越窄。 特別是自2014年克里公尺亞入俄公投以來,烏克蘭似乎正在走向“**”,“發達”也逐漸遠離。
那麼,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克里公尺亞半島位於俄羅斯南部,北部與烏克蘭接壤,南部與俄羅斯接壤,與黑海和亞速海接壤。
從歷史上看,烏克蘭和俄羅斯都覬覦這塊“胖子”,經過多年的拉鋸戰,直到1954年,克里公尺亞地區看起來相對穩定,因為烏克蘭在獨立後仍然親俄。
然而,尤先科在2005年上任後,這種平靜被打破了,局勢發生了逆轉。
強烈支援西方的烏克蘭人尤先科堅信,只有親近西方,烏克蘭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為此,他積極推動與歐盟的一系列合作協議,逐漸疏遠了與俄羅斯的關係。
然而,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台後,他試圖恢復與俄羅斯的關係,但這引起了該國親西方民眾的強烈反對。 2014年的Maidan革命爆發,亞努科維奇被迫**,同時克里公尺亞被宣布"獨立"。
2014年,烏克蘭的親西方示威活動如火如荼,與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派別發生激烈衝突。 克里公尺亞是第乙個站出來要求“獨立”並加入俄羅斯的國家。
在那之後,俄羅斯實際上控制了克里公尺亞。 雖然烏克蘭一直聲稱要“奪回”克里公尺亞,但實際上,它沒有能力這樣做。 而當年3月16日,克里公尺亞舉行公投,投票結果顯示,超過96%的選民支援加入俄羅斯。
就在第二天,克里公尺亞宣布獨立並要求加入俄羅斯。 這一決定在烏克蘭國內引起了極大的不滿,然而,烏克蘭似乎除了憤怒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因為從一開始,烏克蘭的做法似乎就錯了,把克里公尺亞推得越來越遠,直到克里公尺亞“憤怒地獨立”。
儘管克里公尺亞地區居住著 20 多個民族,但俄羅斯人仍然是當地佔主導地位的民族,以俄語為主要語言。 由於烏克蘭對克里公尺亞地區的重視,烏克蘭**自獨立以來一直向該地區增派部隊。
資料顯示,在克里公尺亞獨立之前的2014開始時,該地區已經有大約2軍隊和大量現代軍事設施。 因此,克里公尺亞的居民更傾向於俄羅斯文化,而且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克里公尺亞獨立運動並不是由於烏克蘭的軍事增兵而發生的,這無法在情感上贏得克里公尺亞人民的支援。 事實上,烏克蘭的“親西方反俄”**和亞努科維奇的推翻**,讓包括克里公尺亞在內的烏克蘭東部許多人感到不滿。
此外,烏克蘭對克里公尺亞的制裁,如“斷水斷電”、“暫停退休工資”等,讓克里公尺亞人民對烏克蘭當局更加反感,最終96%的支援率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克里公尺亞的獨立標誌著烏克蘭某種“厄運”的開始。 克里公尺亞成功獨立後,烏克蘭東部其他俄語地區也開始出現“迫在眉睫的行動”跡象。
烏克蘭東部的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地區不支援親西方的烏克蘭,烏克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正在下降。 結果,2014年4月28日和同年5月,這兩個地區分別宣布“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和“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
他們要求俄羅斯和其他14個國家和聯合國承認他們的獨立,但他們尚未得到烏克蘭或國際社會的承認。
有人指責這些獨立運動是俄羅斯操縱的幕後黑手,國際社會對此持懷疑態度。
然而,這並沒有阻止頓內次克***武裝部隊於同年11月宣布脫離烏克蘭。 雖然這兩個國家的“獨立”和“加入俄羅斯”尚未得到普遍承認,但實際上它們已經在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
這兩個州是烏克蘭境內重要的“工業州”,失去它們對烏克蘭來說是乙個沉重的打擊。 但從另乙個角度來看,普京似乎也處於俄羅斯實際“吞併”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的困境。
畢竟克里公尺亞入俄公投讓俄羅斯陷入了西方制裁,雖然這些制裁沒有動搖俄羅斯的根基,但對俄羅斯的油氣出口行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對俄羅斯經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克里公尺亞的地理位置對俄羅斯至關重要,因為它是乙個寶貴的機會。 因此,即使面臨制裁,俄羅斯也將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克里公尺亞。
2020年7月,當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再次提出獨立公投時,莫斯科回應說,它對此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反對俄羅斯的具體計畫。
儘管普京希望吞併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但克里公尺亞併入俄羅斯的後果仍在繼續,如果普京此時再次吞併烏克蘭土地,美國可能會將他逼入絕境。
很明顯,美國正在走下坡路,俄羅斯只需要耐心等待,未來領土擴張的機會就會毫不耐煩地出現。 雖然俄羅斯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真正肢解烏克蘭,但克里公尺亞已經脫離烏克蘭,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也在爭取獨立,烏克蘭東部**使其陷入困境。
有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目前的困境,可能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和方向,陷入了“親俄”和“親西方”的兩難境地,似乎只有在這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烏克蘭才能找到真正的發展方向。
然而,他們可能錯過了一條真正有利於烏克蘭的道路,那就是“依靠自己”。 在西方和俄羅斯的角力中,烏克蘭似乎成了受害者。
西方希望烏克蘭保持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因為這個國家是他們對俄羅斯的最大威脅。 雖然目前西方似乎不想公開支援烏克蘭,但他們永遠不會放棄。
因此,無論烏克蘭選擇西方還是俄羅斯,都會遭到對方的反擊,最終將損害自身利益。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烏克蘭位於歐盟和俄羅斯之間,不僅是北約東擴的必經之路,也是俄羅斯西防的重心。 如果保留大量前蘇聯遺留下來的核武器和先進裝備,或許能夠在兩大力量之間取得平衡,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
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烏克蘭似乎不得不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做出選擇,但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有成為棋子的風險。 此外,自2018年以來,烏克蘭的政治局勢一直動盪不安,如果國內社會經濟形勢無法改善,即使普京無意肢解烏克蘭,也可能導致烏克蘭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烏克蘭在西方的地位不被重視,國內的民粹主義情緒有所上公升。 他們渴望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同時反對西方的干涉。
然而,烏克蘭能否真正實現自己國家的獨立發展,目前還不得而知。 儘管克里公尺亞不太可能回歸俄羅斯,但有可能改變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的態度。
克里公尺亞的回歸是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和正確的人的結合,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效仿。
如果烏克蘭能夠真正找到消滅寡頭政治、扭轉命運、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和進步的途徑,那麼烏克蘭東部地區可能會變得更加“穩定”。
烏克蘭未來是否會被“肢解”,還是會迎來新的局面,歷經千辛萬苦成為地區大國,還有待觀察。
但如果烏克蘭人民能夠改變心態,俄羅斯和西方都不能長期依賴它,因為在國際政治中,國家利益是優先的,一旦烏克蘭觸及對方的國家利益,後果就只有烏克蘭了。
總之,烏克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收復頓內次克和盧甘斯克的損失,就必須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否則俄羅斯在時機成熟時會毫不猶豫地追求領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