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人生》以黃文秀為原型,講述了黃文秀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廣西百色市,投身脫貧一線的感人故事。 影片採用以小見大、以表為切的傳記敘事手法,運用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跨界敘事,展現新時代背景下莊鄉“人間美”、“景美”“精神美”的主旋律故事和美好圖景, 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徵。
首先是“大與小的結合”,在小細節中展現大主題。 《美麗人生》主要通過很多細節來敘述,幾乎沒有巨集大的鏡頭語言。 比如影片中,黃文秀把賣給貧戶的活鴨子放在汽車後備箱裡,在街上搶購廉價運動服“甩賣”,在河邊洗紅薯,在山上砍樹枝等等,展現了她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優良作風, 彰顯廣大黨員幹部深深扎根於脫貧一線的樸素拼搏形象。影片通過對脫貧攻堅過程中一系列具體事件的平淡敘述和對細節的巧妙處理,體現了共產黨員不怕困難的堅韌不拔和“不失全勝”的堅持。 同時,影片巧妙地運用美麗清澈的不留河、手機鈴聲中響亮的山歌、“得不到”的特色語言等細節進行敘述,呈現了廣西迷人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傳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
二是“點與面的結合”,以平民敘事塑造時代典範。 黃文秀是新時代扎根西部、扎根基層、立志建設家鄉的優秀青年先進事蹟的生動體現,是千千萬萬名脫貧戰線隊員的縮影。 影片通過敘述黃文秀的日常工作,展現了村里廣大扶貧幹部的形象。 同時,通過展現村里廣大扶貧幹部的平凡日常生活,塑造了新時代千千萬“黃文秀”等優秀青年的生動形象。 比如,在黃文秀的影響下,影片中的“李鶴”、“廖書記”等人自覺承擔起了扶貧的具體工作,讓觀眾不禁被現實中的真實故事所震撼,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黃文秀身邊的“黃文秀”,覺得英雄來自他們身邊,英雄來自人民。
三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將紀實表達與藝術敘事相結合。 影片堅持紀實與創作相結合,將現實主義與藝術性融合得當。 比如影片中的“戰圖”和工作筆記本,就是黃文秀堅持深入群眾、深入群眾奮鬥、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的真實寫照。 團隊所穿的“紅大衣”和“蝴蝶”的象徵性表達昇華了影片的主題——鮮豔的紅色代表著熱情、活力、奮鬥、犧牲,而“蝴蝶”則代表著突破、成功、渴望、重生。 身穿紅衣的少年身影穿梭在荒蕪破敗的山村中,蝴蝶在美麗的鄉村中自由翩翩地飛翔,實現了畫面美與形象美的完美結合。
影片通過平民敘事和藝術細節,生動地呈現了黃文秀先進事蹟中蘊含的偉大精神和高尚情操,突出了千千萬的“黃文秀”如何以青春美人演繹中共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巨集大主題。 該片榮獲2022年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首先是引領主流價值觀。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影片的主題,也是黃文秀不畏艱辛為之奮鬥的力量源泉。 比如影片開頭,黃文秀在一輛汽車的儀錶盤上看到了25萬里行後,他在微信朋友圈發文“這是我心中的長征”。 在黃文秀身上,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她對人民的熱情和關心。 正是因為顧不上貧戶,她才毅然決然地冒著暴雨開車回村,不幸身亡。 黃文秀的人生態度和目標,體現著乙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追求,體現著新時代乙個好青年的精神面貌。 影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可以在無形中起到價值主導作用。
二是樹立榜樣,發揮模範作用。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以身作則。 黃文秀積極響應黨的偉大號召,走出山,毅然決然地回到了山上。 懷揣著改變鄉村面貌的願望,她扎根西部、深入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她幫銀匠搬家,勸桂平去上學,找桂芳回家......她所做的小故事生動、具體、真實。 她是能在廣大人民群眾身邊學習、可信的先進人物,讓每乙個普通黨員幹部都能自覺跟上,讓每乙個普通人都能感受、能學習。 黃文秀是無數奮戰在脫貧一線的首秘和班子成員的縮影。 如今,“黃文秀”已成為脫貧攻堅的象徵,這個特殊的象徵與新時代千千萬萬的優秀青年聯絡在一起,發揮著示範作用。
三是充分發揮美育價值。 影片依託真實動人事蹟與藝術敘事手法的融合,加上民族和地域元素,在遵循價值核心的基礎上,呈現給觀眾內容美、形式美、意義美等獨特的審美情趣。 影片將“美麗生活”與“美麗山川”高度融合,簡單的鏡頭語言將莊祥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鄉村的美麗風光與黃文秀的美麗心靈相互映襯,構建出一幅充滿風景、人與精神的美麗畫卷。 山川壯麗,精神無窮無盡,年輕的黃文秀就是在這裡奉獻了她的熱情、她的毅力和她的青春......影片提供了滋養觀眾心靈的營養,能給觀眾強烈的視覺震撼,讓觀眾在影片中發現、感受和欣賞美,促使觀眾培養和提公升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性格和美的能力。
作者梁玉峰,百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本文是廣西新一輪一流學科建設專案——百色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百色大學校級教學改革專案(2023JG5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