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在剛剛結束的亞洲盃上的失利讓當局非常不滿,也引發了管理者對聯賽政策和措施的重新思考。 中國足協發布《中國足協關於暫停職業俱樂部簽訂球員工作合同的通知》,開始重申限薪令。 中超聯賽球員人數不超過1000萬,甲級聯賽球員人數不超過500萬,乙級聯賽球員人數不超過300萬(以上均為稅前收入,國際球員可浮動20%)。 需要注意的是,歸化的華裔球員將等同於本土球員。 根據《2018年全球體育薪資報告》,中超聯賽球員年均收入約743萬元,是中國普通職工的平均年收入(460,000元)160次!英超聯賽是世界上商業化程度最高的英超聯賽,球員與該國國民之間的平均收入差距是其115倍,而西甲聯賽則為124倍。 中超足球運動員與中國平均國民收入的差距位居世界第一。
事實上,限薪對於中國足球的長遠發展來說,還是一件好事。 在俱樂部向足協上報的統計資料中,在32家中超俱樂部中,球員的工資和獎金佔俱樂部總支出的75%以上,部分俱樂部超過85%,工資是所有俱樂部支出中最重要的部分。 目前,中超聯賽的所有俱樂部都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只能依靠母公司繼續輸血。 價效比最低的恆大俱樂部,今年1-6月的總收入只有4個26億元,但總成本高達1138億元,營業利潤-712億元。 球員的薪水高得離譜,這也讓一些俱樂部難以生存。
根據目前的訊息,中超聯賽將達到18個,中超聯賽20個,中超聯賽20個,乙級聯賽48個。 此次調整可能不涉及中超聯賽的擴軍,但中超聯賽的擴軍可能會推遲三年,據悉,出於財務考慮,中超會先限制投資和薪資,然後在此基礎上擴軍。 在今年的中超聯賽中,一些俱樂部對中超聯賽的對沖並不積極,原因還在於他們相當害怕中超聯賽的高額投入,這或許也是中超推遲擴軍的原因。
根據草案,國內球員的逗留將全面重啟,足協計畫再建設8至10個青訓中心,有前途的優秀球員將由中國足協資助培養。 上個月在上海舉行的國際足聯理事會會議上,中國足協和歐足聯達成協議,中國足協將在歐足聯設立辦事處,該辦事處將於明年初正式啟動,該辦事處將幫助年輕球員在歐洲留學。 如果俱樂部有中國足協推薦的U23本土球員有機會留在國外,將能夠適當減少U23球員政策在聯賽中的實施。 此外,各俱樂部U21本土球員稅前收入不超過100萬元,通過經濟調控增強青年球員留國的主觀意願。 此外,足協將調整轉會制度,限制30歲以上球員的轉會,鼓勵年輕球員,加速年輕球員的成長。
青訓留在國外是一件好事,但世界上沒有乙個國家以足協為執行機構來做這件事,青訓中心不應該與青訓優秀的俱樂部競爭,而應該發揮服務功能,而不是引領功能。 如果足協真的實施了這個計畫,那和20多年前的建力寶模式有什麼區別? 中國足球走了太多彎路,經不起改天折騰。 作為足協,主要職能應該放在國家青訓體系的發展上,比如職業聯賽的發展和國外球員的留守應該留給職業聯賽運營商和俱樂部來解決,但在中國的環境下,行政命令似乎將再次凌駕於足球發展的規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