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勤齋,文物盜賊,已婚乙個年輕的妻子,與婆婆曖昧,死在異國他鄉。
他在國內受到批評,被認為是乙個很有意思的人,但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乙個文化繼承者。 在一些人眼中,他的所作所為幾乎是乙個僧侶,但他總是堅持自己的信仰,為自己辯護,並相信他正在盡最大努力保護文化遺產,他是乙個真正的愛國者。
陸勤齋:古董盜賊還是愛國商人? 陸勤齋是**年間最有名的古董商,但他在國內收藏家中的口碑並不好,經常被貼上“文物盜賊”的標籤。
據統計,**期間在海外流失的1000多萬件文物中,有一半是他轉讓的。 其中,包括唐太宗昭陵的六匹馬、薩魯紫、拳毛,這些由他出售的文物,至今已被全球200多家博物館收藏超過160萬件,而且都是珍品級的。
這些文物的購買對國家來說是很困難的,更不用說要收回了。 1957年,盧榮枝在瑞士去世,他的去世讓很多人感到悲痛。
然而,他的評估仍然沒有定論。 他是乙個複雜的人,雖然他在國內發了大財,但他也用它來資助國內的抗戰。 他原本是商人,是僱傭兵,但也無償為國家捐贈了幾件寶物。
或許,這是陸秦齋對自己最有力的辯護。 他的一生充滿爭議,但他的人生軌跡卻值得我們深入**。 陸勤齋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市陸家渡村乙個普通農民家庭,本名陸煥文。
陸煥文成長於晚清中國社會的動盪之中。 他的父親沉迷於鴉片和賭博,放棄了務農,加劇了家庭的貧困。
陸勤齋的童年注定是艱辛的,母親因疲憊和父親的去世而離開了他,他成了10歲的孤兒。 幸運的是,他的遠房表弟願意收留他,給了他乙個住處。
在籬笆下的生活中,陸勤齋學會了如何照顧別人,努力工作。 這段經歷磨礪了他的意志,讓他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乙個機會。
盧勤齋15歲那年,張家二兒子張靖江,錢有勢,為了避外險,被父親安排去法國任職,只收了22歲的陸勤齋當傭人。
張靖江骨子裡有一種強烈的叛逆情緒,整天想著推翻清廷,推翻封建制度。 雖然周圍的人都擔心,陸勤齋也極度害怕,但他毅然決然地跟著張景江,踏上了出國之旅。
這是陸勤齋第一次有機會出國,外面的世界太美妙了,他不止一次想過在這裡安頓下來。
除了在巴黎工作外,張景江還創立了快遞公司,經營中國絲綢、茶葉、瓷器和古董。 陸勤齋被安排負責店裡的古董生意,雖然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古董,但通過每天仔細觀察,他逐漸對這些古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向張靖江表達了從零開始學習的想法,張靖江非常高興,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他。 在得到張靖江的指導後,陸勤齋從學徒做起,除了學習古董,還學習了英語和法語。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張靖江遂將他提拔為掌櫃,讓他負責古董生意。 陸勤齋的勤奮和才華,不僅幫助張靖江實現了他的願望,也讓張靖江即使身處異國他鄉,也仍然關心國內形勢的變化,經常與孫中山等志同道合的人保持聯絡。
張靖江在法國賺了大錢後,把這些收入的大部分捐給了國內的救國運動。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敬江決定回國。
由於對革命事業的傑出貢獻,張靖江贏得了“革命聖人”的美譽,成為國民黨四元老之一。 與此同時,在法國做生意的陸勤齋生意興隆,他選擇留在法國專心做生意。
從此,陸勤齋的國籍和利益選擇開始向商業利益傾斜。 1908年,有了經濟基礎,陸勤齋開了第一家古董店,叫來源公司,意為遠道而來的古董。
為了拓展自己的事業,他決定給自己包裝,這時給自己起了個新名字——陸勤寨,西方人稱他為Ct.loo。
盧先生熱衷於開一家古董店,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古董市場非常繁榮。 隨著清朝的滅亡即將成為事實,那些曾經身居顯赫地位的皇室貴族一時間失去了經濟。
為了維持生計,他們紛紛出售自己的古董收藏品,這些古董的售價遠低於實際價值,國內古董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
那些年,陸勤齋每年都會回國買貨。 他鑑賞古董的能力獨樹一幟,幾乎從不錯過任何乙個節拍,這也讓他每次回國都能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購買文物,然後運往國外出售。
不久之後,鑑於古董數量龐大,擴大業務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1912年至1915年,陸勤齋與上海知名古董商吳啟洲合作,創辦了魯武古董公司,成立於巴黎,一度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當地古董店、最輝煌的民營古董出口公司。
同時,陸勤齋還不斷在國內收購大量古董,並將這些古董存放在魯武古董公司,暫時成為“倉庫”。 但由於當時歐洲國家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偏好低於日本文化,大量文物無法出售,積壓嚴重。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也給盧的生意造成了嚴重的挫折。 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陸勤齋的創業步伐,反而為他後來的生意爆發積蓄了力量。
正如佳士得國際拍賣行高階副總裁Laura對他的評價:“他是第一位了解全球市場的古董商。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盧將注意力轉向了崛起的美國,並說服吳與他一起在紐約麥迪遜街和37街的拐角處開了一家古董店。 中國藝術和文化在這個時候突然風靡一時,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陸勤齋的努力。
他舉辦了許多關於中國文物的展覽和學術研究,並創造了“中國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等新術語,使中國文化更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由於這一系列措施,前期積壓的文物被賢購,陸勤齋每年還是回國購買民間珍寶,尤其是散落在民間的民寶,他從盜墓賊那裡搜尋和購買佛像和壁畫。
此外,他還收藏了大量的瓷器、古玉、青銅器、書法、繪畫和水墨珍品等,每次回國,他的包裡總是滿滿的。
張靖江與陸勤齋的關係,讓陸勤齋在一等班的嚴格監督下,成功運送了一大批文物。 雖然當時已經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和限制文物出口的規定,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陸勤齋的行動。
通過在國內市場收藏古董,陸勤齋積累了大量的收藏和客戶。 他提供的商品種類公道,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客戶,贏得了“古董教父”的美譽。
在此期間,陸勤齋向國外運送了大量文物,給國家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其中最著名、最具爭議的文物是國寶“唐太宗昭陵六馬”。
在唐朝太宗陵墓中,雕刻了六匹前戰馬,放置在陵墓兩側,與他一起埋在地下。 這六匹戰馬被尊為“六匹馬”,日夜守護著唐太宗,成為陵墓的一部分。
然而,在1914年,列強想將“六馬”從墓壁上剝離,並準備將它們偷運出境。 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並沒有實現。
隨後,“六馬”落入軍閥之手,經過多次易手,最終落入陸勤齋之手。 作為國寶,“六馬”備受矚目。
然而,陸勤齋要把這些文物“光明正大”運出去並不容易。 於是,他決定破壞神器的完整性,並嘗試以這種方式獲得幸運。
然而,他的計畫最終被發現,並繳獲了四匹“六匹馬”。 其中,薩魯子和拳頭毛被運出中國。 1916年,這兩匹馬被運到美國,被陸勤齋以極低的價格贈送給50,000 美元被賣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
今天,這兩匹馬在大學的博物館展出。
陸勤齋獨樹一幟,憑著他的毅力,他多次向中國索要古董,但都沒有成功。 他不怕困難,為整個中華民族找古董問題,這就是他的陸勤寨。
1920年,40歲的陸勤齋決定投身於商業,特別關注巴黎的發展。 他夢想著在巴黎市建造一座中式建築,供這位古代導演的事業使用。
巴黎城在規劃和管理上非常嚴格,但陸勤齋並沒有阻止這一點。 1926年,他以一大筆錢買下了拿破崙三世的豪宅。
三年後,他設法將其改造成一棟五層高的鮮紅色建築,帶有地下室。 他將其命名為“紅樓”,而當地人則親切地稱其為“中國羅浮宮”。
這座建築是中國5000年文化的縮影,擁有豐富的室內珍寶和大量的國寶,極為罕見。 地下室陳列著各大石窟的佛像等珍貴物品,上層陳列著精美的壁畫、花鳥物品、漆畫、浮雕、從印度等地進口的外國文物。
為了推廣紅樓的文化,盧先生分別於1934年和1935年在巴黎和倫敦舉辦中國青銅器和文化玩具展覽,以推廣紅樓的業務。
然而,在1937年,當國內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階段時,陸勤齋覺醒了民族意識,他動員全體員工捐出數千法郎,在日內瓦拍賣行出售了9件珍寶,將所有收益捐給了中國。
從那一年起,陸勤齋每年偷偷給老家寄2000美元,卻一直沒有署上真名。
1938年,陸勤齋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贊助了倫敦的中國文物展覽,還為美國醫療救助協會提供了資金支援。
然而,1948年7月2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陸勤齋準備多年並打算再次出海的342件文物在中國被截獲,其中包括一尊春秋末期的牲畜雕像,現為上海博物館的珍品。
從那以後,陸勤齋再也沒有機會將文物運走,他上海分公司存放的大量重要文物也被沒收,同時,他之前建立的“幫兇”團夥也被擊斃。
陸勤齋的古董生意也漸漸走向夕陽。 據統計,從1915年開始,陸勤齋30餘年不斷向外界轉移,通過自己手中的文物數不勝數,僅在他親自在紐約舉辦的兩次拍賣會上,就賣出了2800多件文物,而在巴黎的一次拍賣會上,他賣出了3000多件青銅器, 雕塑和玉石。
隨著紅樓展出的眾多文物,陸勤齋在個人和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當時,魯武古玩公司很多員工都拿到了豐厚的分紅,乙個小股東的年度分紅甚至可以超過琉璃廠的年總收入。
然而,在1950年,Lo選擇退休並清算紐約分店,回到巴黎的總店。 幾年後,他將商店的生意轉讓給了別人,但把紅房子留給了女兒。
直到2006年,紅房子才被拍賣為家庭財產。 他於1957年因肺癌去世,享年77歲,但他再也沒有回到他渴望的故鄉。
陸勤齋的古董生意帝國是歷史,不是因為他沒有繼承人,而是因為他沒有繼承人可以託付。 他的生活和家庭也充滿了爭議。
當他在巴黎開設第一家商店時,他遇到了一家帽子店的老闆娘奧爾加。 因為店面緊挨著,所以經常在開店和關店時相遇,兩人被對方吸引,慢慢墜入愛河。
瑪麗·羅斯·奧爾加比陸勤齋大四歲,兩人談戀愛時,似乎對一切都有相同的看法。 然而,奧爾加並不是普通的單身女性,她曾經是乙個在豪門打工的保姆,但她在19歲時被男主人**生下了乙個女兒瑪麗·羅斯。
男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一直把奧爾加當情人,為她開了一家帽子店,以掩蓋真相。 此時,奧爾加的心思完全被眼前的中國男人陸勤齋所吸引,但為了保護帽子店,與陸勤齋保持聯絡,她大膽地提出讓女兒嫁給陸勤齋作為掩護。
陸勤齋答應了這個荒謬的求婚,兩人30歲結婚,之後生了四個女兒。 然而,在這段時間裡,陸勤齋與奧爾加保持著特殊的聯絡。
陸勤齋的四個女兒對瑪麗的態度,從最初的嫉妒變成了後來的明目張膽的行為。 在瑪麗懷孕期間,他們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 奧爾加和女兒一家生活了很久,彷彿成了這個家的女主人。
她掌管著陸勤齋的生活,插手家裡的事務,這讓瑪麗很苦惱。 瑪麗逐漸意識到她與奧爾加的真實關係,並與她的母親對峙,但奧爾加是有道理的。
陸勤齋忙於事業,對這一切視而不見。 最終,精神壓力使瑪麗精神抖擻**。 她的婚姻從來都是**,現在她生病了,她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命運,甚至當她稍微清醒一點的時候,她也不再提出離婚的念頭。
既然這段婚姻是**,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她的生活只能這樣。
與瑪麗的四個女兒相比,陸勤齋的女兒們可能會感受到父親的冷漠。 因為陸勤齋從來不教他們古董知識,從來不教他們中國文化,甚至不教他們中文,更不讓他們繼承自己的財產。
所以,直到今天,陸勤齋的後代除了他們的中國血統之外,幾乎與中國沒有任何聯絡。 關於他晚年最大的願望,他希望回歸本源,哪怕只回過一次中國,但此時的他在國內卻不斷被罵,甚至被很多古董界人士視為中國收藏界的恥辱。
他曾為自己辯護,反對外界的評價:“藝術是沒有國界的,與其強行把佛像留在中國,成為商品的工具,遭受盜竊和破壞,不如把它們妥善儲存在國外的博物館裡,作為活生生的文化使者。 ”
二十世紀初,陸勤齋無法準確認識中國未來的發展和文物的下落,所以說他“為了拯救中華文化而丟了文物”,似乎有些不準確。
不管是什麼原因,陸勤齋的所作所為無疑對我國的財富和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比如南北朝後期的佛教藝術和思想紀念碑,現在陳列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一角,就是被陸勤齋賣給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再比如商代青銅方威身,被譽為商代青銅器巔峰之作,也是因為陸秦齋,讓中國**經歷了很多麻煩,但好在這件文物後來被大筆錢買回,還回了祖國,避免了國家的經濟損失。
儘管如此,晚年的陸勤齋也試圖為自己做一些救贖。
他捐贈了許多頂級文物,包括被馬衛都譽為“五代真寶”的菩薩畫,以及在河南洛陽出土的戰國青銅“黑子鍋”。
雖然很多人認為他買賣文物是一種合理的商業行為,但實際上,他是這些國寶流失的根源之一,這讓他在最後一封信中深感羞愧。
然而,多虧了他,許多文物被儲存至今,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它們的輝煌。
陸勤齋心中的平衡,就是利益與國家的抉擇,他的行為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在商界,他無疑是成功的,但在國家層面,他有一些遺憾。
不是利益和愛國主義不能共存,而是需要及時權衡。 或許對於像陸勤齋這樣的商人來說,先賺錢後愛國是一條路,但真正愛國的人,永遠相信國家是他們最大的利益,也是他們唯一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