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啟軍。
前排左起為參謀長清賢、作者、參謀張延立、副科長劉正壯,後排左起參謀龐琦、金月田、李志民、卜志強、王立華。
1981年8月15日,在擔任營長一年後,我被任命為第55師司令部訓練科科長。
雖然培訓是我的老職業,但科長與過去的參謀不同,我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 以前他管好自己,聽從單位長和處長的領導,但現在他既是參謀,又是部門領導,處於上下銜接、協調各方面的位置,責任重大,一言一行不僅代表個人, 還有指揮機關的形象和首長的形象,絲毫沒有錯。面對新情況、新要求、新考驗。 我只有艱辛、學習和努力的點。 好在我年輕有活力,決心團結帶領全部門同志做好工作。
培訓科是該司人員最多的部門之一。 1968年士兵副科長許光壽,師長久,參謀人員業務熟悉,聰明能幹,我們是多年的老戰友,共事一年後,晉公升到第164團任參謀長。 1969年至1973年入伍的六名參謀,綜合素質良好。
當時,總部部門有幾位科長,他們都是從1961年到1966年入伍的。 我不僅是總部的年輕科長,也是師部最年輕的科長。 總部一位和藹可親的戰友提醒我:“你31歲就當上了科長,要想得到大家的認可,不僅要搞好關係的各方面,還要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 ”
對此,我有了清晰的認識,不因年幼進步、進步快而沾沾自喜、盲目驕傲。 我沒有前後看,因為我沒有資格,我不能放手和腳。 我很清楚,我之所以成為最年輕的科長,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特別的能力和突出的特點,而是因為我的工作需要,趕上了機會。 在我心裡,我認為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有年輕的表現,努力工作,做乙個誠實的人,用實際行動感謝組織和領導的培養和信任。
說我是師裡最年輕的科長,也是針對偏遠偏僻的河西部隊,但其實和內地的兄弟部隊相比,已經很正常了。 當副參謀長侯金寶介紹我們有一位年輕的訓練科科長時,他立即讓我把我叫到作戰室,讓我根據地圖向他報告該師的有關作戰計畫。 他一邊肯定自己對師的作戰計畫熟悉,一邊表示希望,說道:“你陳啟軍一定是個懂事的人,年輕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研究問題,把工作做好,多出成績,在訓練科科長這個崗位上,一定要有所作為。 然後他對侯副參謀長說:“第47軍有幾位像陳啟軍這樣的1969年科長,你要注意年輕幹部的選拔和培養。 ”
上任後,我不用折騰新官的三把火,但我有想法和計畫,要做好工作。 我每天都過著緊張而忙碌的時光,沒有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更沒有時間與戰友互動。 同年入伍的一位來自涇陽的戰友開玩笑說:“陳啟軍只顧當官,不聯絡鄉親。 “他們知道我一年四季都有沒完沒了的工作和事情要處理,經常加班,而且沒有正常的週日和節假日。
軍事訓練是部隊的中心任務,抓好訓練的實施是平時訓練科的主要職責。 作為新上任的培訓科科長,如何開創培訓工作的新局面?
在部隊調查學習和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我選擇把主要機關和幹部的培養作為切入點。 “要打鐵,首先要硬。”如果改善了對主要機關和幹部總部的培訓,就沒有理由不加強對部隊的培訓。在培訓處工作期間,我負責主要機關的培訓和幹部總部的培訓工作,我深知,主要機關的培訓和幹部總部的培訓一直是培訓的重點、難點和弱點。
當時,第55師在這方面的情況雖然不能說在軍隊中不好,但還不夠突出,不適合第一師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培訓科科長,我向黨委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建議,得到了黨委主任的認可和支援。
做好首長機關幹部和總部的培訓工作,要了解崗位、人員、時間、內容。 當時,我在司部會議上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深度動員。 師團主要領導要親自動員和提出要求,增強機關幹部的思想認識,增強訓練自覺性。
二是統籌統一規劃安排。 師團長帶頭教學,確保人員、時間、內容、效果落實。
三是對應測試。 對因故不能按時參加培訓的幹部,採用函授測試法補培訓。
四是嚴格考核。 主科目不及格者,本年度不能考核獎勵,基層幹部培訓不及格者,不能晉公升。
這些意見和建議很快得到黨委首腦的採納和支援,不僅軍長和主管領導親自授課、帶頭參加培訓,而且政委趙桓還擔任了《步兵師堅固陣地防禦》理論課的導師。 為了解決幹部不開槍的長期難題,要求師團機關利用上午的演習時間。
訓練是有組織的,基礎好的幫助基礎差的幹部乙個個通過考試,最終實現了全師幹部手槍實彈射擊平均分的突破。
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到1984年“684演習”時,各大機關和幹部總部的培訓質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無論是上級的年度培訓考核,還是師部自己組織的考核,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級部隊在戰術理論、軍兵種知識、外軍知識、參謀作戰技能、手槍射擊等重大科目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軍隊中處於領先地位。
第三排左起第14位為作者,第15位為師長魏寶鎖,第17位為第165團政委孔兆宇。
培訓改革是提高培訓水平的重要途徑。 我擔任訓練科科長後,在注重對科長機關和幹部的培訓的同時,也從全師和部隊的實際訓練出發,組織全科同志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部隊訓練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案。 得到了總部、師長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援,鼓勵訓練科大膽探索訓練改革的方法和途徑。
本著先簡單後複雜、由易到難的原則,我首先選擇了“營為單位的集體教學”的改革探索,帶領大家到第163團第1營進行試點推廣。 此次改革受到高校教學的啟發,以及我擔任營期間的初步嘗試,將傳統的以連為單位的分組教學轉變為以營為單位的分組教學,使某一學科教學專長的優秀教員能夠從為連教學的小世界走向為全營教學的大課堂, 並充分發揮優質的教學資源。將原來以連為單位的工作表改為以營為單位的每週時間表,充分發揮營級在訓練中的領導協調作用。 改變了以往連忙、營閒的局面,使連、營兩級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師團在163團召開現場會議,我接受了《人民軍報》記者徐峰的採訪。 1982年12月9日,《人民軍報》第三版刊登了徐峰才的《營部教好——專訪84801部隊訓練科科長陳啟軍》。 在專欄第一期中,得到了蘭州軍區的一致好評,第63師等兄弟單位也打電話詳細詢問了聯絡組織實施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在當年師舉辦的連長強化訓練班上,我還借鑑了南廣軍區訓練改革的經驗,以“一周表看練途”為題,向營連幹部詳細講解了如何科學制定每週訓練時間表。 結合以營為單位的分組教學,強調要充分發揮優秀教官的教學作用,科學結合訓練科目,進一步推動了訓練改革成果在全師全部隊扎根。
營式教學改革的成功,大大增強了我對訓練改革的信心。 緊接著,組織了兩項改革:“夜間三方訓練”和“通過對抗對部隊進行評估和接受的戰術訓練”。 為了便於組織訓練,決定在第163團進行所有三項改革。 師部決定由我帶工作組到163團紮營,幫助指導訓練改革,師長和司令部的負責人也經常去視察指導。
夜間三方訓練是白天訓練與夜間訓練、技術訓練與戰術訓練、部隊訓練與首長機關訓練相結合。 要使夜訓與日訓自然銜接,技術訓練與戰術訓練相互滲透,部隊訓練與首長機關訓練緊密結合。 這種改革的好處是,它符合訓練的內律,將夜間訓練中在幾個方面相互關聯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綑綁在一起進行集中訓練,便於訓練的組織實施。 有利於營造濃厚的夜訓氛圍,提高夜訓參與率,提高夜訓效果質量。
經過三個月的艱苦奮鬥和大膽實踐,改革取得了預期效果。 全軍在163團召開“夜間三支援訓練”現場會議,介紹和宣傳經驗,馬維志司令員親自出席會議提供指導。 他在講話中要求,下屬單位要抓好學習第55師的實踐,特別是各機關的幹部要像第55師訓練科科長陳啟軍那樣,不僅向黨委和領導提出意見和建議, 同時也到一線提供具體的幫助和指導,總結和推廣經驗。
“採用對抗法評價分隊戰術訓練”是借鑑第42軍戰術對抗訓練的經驗和方法,為提高分隊戰術訓練質量而構思的一種評估方法。 最大的好處是,對每個考核物件都對假想的敵方支隊進行訓練,被考核的支隊不得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對手較量,從而改變了以往一廂情願的考核方式,增加了訓練難度,有效地錘煉和提高了支隊指揮員分析判斷形勢、正確應對的組織指揮能力。
三次訓練改革的經驗和做法得到了軍隊、軍區和總參謀部的推廣。 其中,《採用對抗方式評估和接受支隊戰術訓練》被總參謀部編入《連隊軍事訓練參考資料》第16期,引起全軍同仁的極大興趣和廣泛關注。 不久之後,陸軍第63師團和第121師團聯絡我們,詢問了行動的細節,說他們正在學習我們的改革經驗,必要時會上門學習改革的經驗。
訓練改革極大地促進和促進了全師部隊訓練效果和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一些演習等重點訓練活動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效。 1982年9月,第165團在幹鈞組織了“營攻實彈戰術演習”,1983年下半年,第163團在元山子組織了“加強步兵團對不穩定敵人的進攻”,都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陸軍司令馬維志、陸軍副司令王志成親自指導和組織了這次考察,解放軍和蘭州軍區推廣了我們的經驗和做法。
其實,訓練改革的過程也是乙個學習探索的過程,乙個推破舊新的過程,乙個改變思想觀念、改變陳舊訓練方法和方法的過程,使訓練更符合實際,更符合自身規律,更有利於更接近實戰。 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訓練改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需要各級領導、指揮機關和廣大官兵敏銳思考、勤勉工作、及時總結交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