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成立於2004年的大型平價藥房,店主最初從事化學業務。 正是因為商機,2003年SARS疫情期間藥品毛利飆公升,在醫界朋友的幫助下,街上一棟近800平公尺的閒置房開成了廉價藥店。
老闆雖然從來不做藥,但有一些做藥的朋友,他不僅介紹了一些藥廠的經理來配貨,還把當地藥企的朋友介紹給這位老闆,提供藥店需要的所有藥品。 而且,老闆不缺錢,他缺的是藥房管理經驗,他看到的是藥房毛利高的前景,他想到了誰都能賺錢的行業。
從店面裝修到普惠制驗收,從店員招聘培訓到藥品開張,老闆也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近3000個品種和規格按照GSP的要求,在各個展區、櫃檯和貨架上展示。 朋友建議:花點錢,有個像樣的開業典禮,積累人氣。 老闆說算了,不要做那種形式。
此外,老闆還聘請了一位曾經在某大藥房的租賃櫃檯賣藥的**人擔任店長,並管理著十幾名剛從保健學校畢業的店員。 然而,產品的定價權掌握在老闆娘手中,老闆娘也沒有醫藥經驗,但她對開藥情有獨鍾,相信自己的感情和學習精神。
老闆娘與店長商量,先參考周邊藥店每種產品的零售價,先確定自己藥店應該賺的毛利,然後設定店鋪的銷售價格。 一位做藥的朋友建議:剛開生意的時候可以把**壓低一點,但老闆娘說:為什麼? 在化工行業,我們從未這樣做過。
可以明顯看出,老闆娘對自己的管理能力很有信心,不會花太多錢。 有些是受控產品,廠家已經給出了一定的政策,有些是供店員使用的。 不過,老闆娘卻從中扣除了30%,說我們已經付了店員的工資,沒必要拿太高的佣金。
藥房慢慢變得不溫不火,老闆還是堅持自己
最初幾年,開藥店的人可能不多,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日營業額達到3萬多。 老闆娘很沾沾自喜,算著毛利率能賺得比周圍其他藥店多,投入的精力比人少。
可是老闆娘從來沒算過,自家藥店有800平公尺的店面,自己水電費滿足於每天3萬元的銷售額,實在是浪費了店面面積。 聘用的店長也是50多歲,100%聽老闆太太的話,她要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主見,店面管理怎麼樣就看老闆太太的能力了。
後來,店鋪周圍開的藥店越來越多,但城裡的人越來越少,也留不住年輕人。 這家大藥房仍然守著自己的三分之一英畝土地,不擴張,不讓人合併收購。 用老闆娘的話說:我為什麼要賣給你,我自己會經營好。
久而久之,以前經常來的老客戶都消失了,每天的銷量也不如王曉兒過年,從3萬個跌到2個50,000,後來跌破20,000。 老闆娘見狀只能悶悶不樂,對店長說:**沒關係,你為什麼要批准這麼多開藥手續?
開業已經20年了,城裡很多起步晚於她的平價藥店,早已發展成為連鎖藥店。 而老闆娘在藥房堅守了20年,當年從保健學校招來的十幾名店員中,還留著乙個。
我問店員,為什麼他能堅持到現在? 她說,在這裡工作最大的好處就是工作沒有壓力和壓力。 雖然收入少了,但丈夫在家的收入還可以。 如果店員能滿足現狀,那麼店家的現狀就是這樣,用老闆娘的話說:反正我們不用付房租,賺多少就做多少。
我不想把自己和競爭對手比較,也不想讓我的店員賺很多錢
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這樣——不管是店長還是店員,每天上班還是慢悠悠的,老闆娘也很佛,不跟其他藥店競爭。
雖然老闆娘也定下了目標,但不是每個月都完成,老闆娘也被罰款了。 罰少了也沒關係,罰多了,店員就走了,現在老店員在醫藥零售市場上很搶手。
我做過調查,原因很簡單,就是店員沒有上進心,每個月只有幾份工資,佣金少得可憐,哪怕是廠家偷偷給的**費,如果店長或者老闆娘知道,就拿30%50%。
由於賺不了大錢,沒過多久就來了又走了一群店員,大藥房似乎成了培訓新店員的基地。
當地很多新開的藥店都從這裡聘請了店員,有的還當上了店長,拿著高薪。
我曾經問過乙個離家出走的店員:“老闆娘不是對你不好嗎? 答案很好:老闆娘什麼都好,但她怕我們賺錢,還要養家餬口。 大藥店之所以留不住人,是他們給的錢少,沒有發展前景。
總的來說,這家藥房已經20年了,雖然它倖存下來,但如果它負責租金,它應該關閉。 據悉,這家藥房的日營業額已降至不足15萬,老闆娘不想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我個人覺得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