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過去了,馮小剛錯了嗎?

Mondo 娛樂 更新 2024-02-09

正文|令狐伯光.

今天就來聊聊馮小剛,他去年年底上映的《老實不要打擾3》的表現非常不成功,再加上之前的電視劇集《南北》和《回聲》,算不上成功,比起張藝謀和陳凱歌,他顯然是被年輕觀眾拋棄了。

2024年春節檔即將到來,這個春節檔被公認為“最弱的春節檔”。

要知道馮小剛過去非常成功,2010年左右的10年裡,中國電影的票房排行榜還不算香港導演。 是馮小剛和張藝謀是天王,江 溫不是商業片,而且陳凱歌的商業表現也不如他,所以在2012年左右,馮小剛脾氣很差,罵人,所以被稱為小鋼炮。

2017年,馮小剛也發表了家喻戶曉的言論,當時,馮小剛在接受**公開採訪時直接表示,中國垃圾很多,觀眾形成了那麼多垃圾電影,到處都是垃圾,肯定和大量的垃圾觀眾有關。 6年過去了,中國觀眾是不是垃圾還不清楚,但觀眾確實拋棄了他。

這件事和時代有關,現在觀眾罵影視劇不好什麼的,尤其是很多人看到爛片的時候,會覺得劇本太差了,自己能寫得比導演編劇好。 事實上,電影在文化作品中的複雜程度僅次於遊戲,而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既是商業又是藝術,既是娛樂又是文化產品。

作為大眾文化產品,其社會影響力巨大。

8090年代,內地電影因為環境關係,沒有商業片,張藝謀這樣的第五代導演都是文藝片,同時代的香港商業片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非常能發揮。 所以在90年代中後期,隨著大陸市場的開放,每個人都面臨著轉型。

內地轉型要拍商業片賺錢,香港需要轉型面對內地的衰落,要麼像成龍一夥去荷里活,要麼來內地適應市場。 問題是,李安的《臥虎藏龍》領跑了99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了02年中國商業大片的時代。

馮小剛的《甲方乙方》於1997年上映,當年在市場上大獲成功,被譽為春節開篇。

我覺得這個**有點像當時的一些港片,就是不是一部文藝片,而是一部接地氣的商業喜劇。 港片的港味來自接地氣,香港是乙個非常擁擠的市民社會,人與人親近,沒有距離感和神秘感,這讓香港電影無法接受。 他又鮮又辣,就像大排檔一樣,廚師也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在大排檔做功夫菜,味道肯定要重一點,就像在家吃飯一樣,不像在外吃飯。 香港電影肯定有大喜劇衝突和誇張衝突,不然為什麼要來影院看你?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香港曾經在各個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甚至連市民的生活都比北京、上海、廣州高出好幾個檔次。 此外,當時內地的文化消費品還處於偽劣生產的初級階段,生產水平遠低於香港。 這就是時代過濾器應運而生的原因。

馮小剛當時的喜劇其實是相當接近“港味”的製作方式,並不是說他經常和幾個朋友聊個故事,找個編劇攢下一部電影。 上一代電影人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很工業化,他們的工業化很可能會失敗。

後來,張藝謀的商業片喜歡搞一些很尷尬的場面,或許他以為這就是“工業化”。 香港電影也不擅長工業化,部分原因是意識形態原因。 馮小剛雖然也跟著潮流拍了《夜宴》,但實際上在商業大片領域做得更好。 他的《集結》領銜中國戰爭大片十餘年,直到《八佰》其實是他本土+南韓+國外特效團隊的典範。

直到吳京和郭凡的崛起才徹底結束,而這部《萬里歸途》完全是一支大陸戰隊。

馮小剛的喜劇就不提了,在寧浩起床之前,他就是大陸喜劇之王。 《天下無賊》《集結號》《唐山大**》等商業片都是國內優秀的商業大片,可惜《1942》票房不成功,後來的《我不是潘金蓮》頗具實驗性,《芳華》也是經典之作。

為什麼香港導演的商片都行不通,吳京和郭凡出來之後,其實徐克和林朝賢在審美和技術層面還是能跟上他們的。 《智取虎山》和《紅海行動》的題材本來可以有深度,但香港導演只能把題材弱化為武俠片和槍戰片,做一些技術產業化。

即使香港電影人保持以前的水平,也無法完成工業化的轉型,更何況其他人的水平已經下降了這麼多。 張藝謀、馮小剛等內地導演不明白這件事情,他們執導的商業大片也不是一回事。 馮小剛執導的商業大片,其實比張藝謀還多。

更好,就像關胡和寧浩執導的商業大片一樣(先不說內容和表達)。

馮小剛這幾年之所以沒有商業大片,就是因為《手機2》的問題,金索、範凡接連出事,再加上背後的公司華誼兄弟,已經不行了,人脈還在,只是沒錢,你以為拍商業大片不需要錢嗎?

接下來的幾部作品都不好看,馮小剛出身底層,一開始是小成本電影,所以可以微微一笑嘲諷富豪,等他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拿到外資後,就開始吹捧洋人,拿到大筆投資時, 他吹捧富人,為邊緣人物發聲的特徵消失了。

馮小剛的變化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值得作為現象來思考研究。 畢竟,電影雖然是資本的兒子,但也可以獨立。 最大的問題是,電影消費者是什麼? 今天的中國年輕人很特殊,在中美對峙的背景下,我們生活在深水區的壓力很大。

雖然年輕人整天都在抱怨怎麼做,但在大敘事中,也有非常明確的個人表達要求。

因此,巨集觀敘事是民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明自信,像《戰狼2》《流浪地球》這樣的作品。 而個別作品就是要接地氣、實事求是,那些老導演了解現在年輕人的腳踏實地精神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最後,我們來談談這麼多垃圾電影,因為垃圾觀眾的話題。 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乙個“先有雞,先有蛋”的悖論。

2017年,要知道那時候是流量經濟的巔峰期,之前確實是這樣,不知道是好是壞,有演技的有演技的,有演技的,不知道故事怎麼樣,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我只能憑感覺看。但是,現在......“哎呀,看是我哥的劇”“某某和某某在一起很甜”,光是看東西不光是看作品,還要看臉,和炸cp一起吃糖,根本不注意故事,也不能說沒有以前。

這幾年國產影視劇已經好多了,但是那個時候,真的是很多,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

不僅有導演,還有投資人和製片人,他們要做什麼? 賺錢好不好跟我有什麼關係? 一方面,老戲骨演技精湛,但故事不好或者效果不好,就上街或者說不溫不火,那就付出代價,不然就白折騰。 拜託蕭仙柔不需要演技,不需要特別好的劇本,不需要特別好的特效,炒cp,再加上不必要的情感台詞,還算是大賣了。

馮小剛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應該說“大部分人都喜歡好作品,但是現在石振祥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讓這種現象流行起來。 但是大量的觀眾又有話要說了,每年都有無數人從導演部畢業,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網劇、微劇、電影、電視劇集、舞台劇,當新人嘗試做作品的時候,那麼,是不是都是為了盈利和名利,又能拍出多少有價值和有影響力的電影。

所以,題材在已經成功的電影上進行思考和延伸,然後拍出已經枯燥膩膩的作品,好的導演從來不會分一杯羹,而只會給電影行業加一塊蛋糕,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電影不是太多的垃圾, 但創新太少。

以往中國電影的特效都不好,對**沒有影響,關鍵是用在哪裡,劇情如何。

它並不代表所有觀眾,總結一部好電影的要求是什麼,在劇情合理的情況下,科幻高特效,古裝好劇情,現代共鳴,惡搞有創新性,喜劇不是不合理,動作是以劇情為依據的,恐怖是刺激的(你加上其餘的),不符合這些條件的電影是不好的, 而觀眾垃圾不就是觀眾喜歡一些奇葩的電影,仰慕偶像在路上殺一些真正好的電影嗎?

那我能問問你們的導演們要求那些流量明星做什麼嗎? 不就是為了票房嗎?

最後,馮的論點通常忽略了社會經濟增長。 如果定格在無經濟發展的情況下,那麼結論就對了,消費力不會增加,就是沒有新使用者,老使用者被不同的作品刺激,審美會不斷提公升,也就是說,後期使用者在選擇娛樂時會選擇質量更好的內容。

然而,隨著全國觀眾消費力的增長,新使用者數量不斷增加,而這些新使用者不知道哪些娛樂內容是優質的,哪些娛樂內容是劣質的,所以他們的消費往往先滿足後追求卓越。

這些中國大導演千方百計給自己找藉口,他們明明是先“發財”的人,卻沒有用自己豐富的知識來帶頭後面的人,還說他們背後的人喜歡垃圾,所以他們給後面的人製造垃圾,他們顯然是在逃避“先富”的責任, 並享受收穫的資本,最後嘲笑後來者。

所以,這也是吳京和郭凡能夠崛起,而馮小剛自己卻被淘汰的原因。

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出來了,一代人過去了。

相關問題答案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嗎?

    壓 剛剛過去的年,是我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經濟復甦的第一年。回顧年疫情之初,很難想象四年過去了,經濟全球化 地緣政治格局 中國面臨的經濟問題都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本文根據關慶友院長年月的內部講話改編。對研究的漸進式投資。經濟全球化不如以前,要做好準備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確實十分令人擔憂。理想的...

    40年過去了! 2024年,這些去參加春晚的人相繼離世,實在是太令人遺憾了

    春節來了,新年也來了。四十年前的那個除夕夜,中國迎來了一種新的電視文藝形式 人們熟悉的 春晚 快進到這個盛會的 年。那些出現在首屆春晚中的年輕人,臉色蒼白如霜 首屆春晚的老藝術家們也紛紛離世,卻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底蘊和回憶。儘管時間流逝,社會變遷,但每年的除夕夜,千家萬戶依然滿懷期待,迎來一場全民共享...

    6年過去了,楊冪和王鷗的差距一目了然

    時光荏苒,年月日,這一天不僅是楊冪的歲生日,也是她進入娛樂圈的周年紀念日。這位在娛樂圈打拼多年的女強人,經歷了事業的巔峰和婚姻的曲折,她的故事就像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然而,在這璀璨的星空裡,還有一位與楊冪有著完全不同經歷和命運的演員,她的名字叫王鷗。.童年的差異 楊冪,年出生,來自北京學霸家,從小過...

    2024年就這樣過去了,讓我們總結一下,讓我們展望2024年

    不知不覺中,年在各種糾結中即將結束,玩著有點歷史的電腦遊戲,我還是覺得要對這一年做個總結。我沒說過我的職業生涯遭遇了中年危機,但是讓我們來看看我今年在財報上看到的這些行業的情況。年的熱門行業開始降溫,鋰電池材料和光伏相關行業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兩個行業。這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保持快速增長,市場規模較大...

    2024年已經過去,我們評選出了10款最難忘的消費產品

    最 激動人心 的科技產品 華為Mate Pro系列如果要說今年行業最先進的科技產品,那麼華為Mate系列的回歸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是先鋒計畫之初的 一機難求 以前,沒有一款手機能夠在發布四個月後提高價格。matepro matepro 圖源 lzh Photo by Mate Pro是民用手機上首次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