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城,健康福祉之都。 你聽說過通威嗎? 乙個似乎從不缺少筆墨的地方,但到處都飄盪著墨水的香味; 乙個衣衫可以破爛,書畫不能掛在家裡的地方; 乙個以書畫聞名全國的縣城。
天下繁華在長安,天下學者之多為“同威”,著名作家張先良的筆尖,滲透著通威人對書畫藝術的熱愛。
通威位於龍中,幾千年來被黃土高原連綿起伏的丘陵溝壑所環繞,孕育了通威人“耕耘讀書、堅韌進取”的精神品格,也鑄就了“中國書畫之鄉”、“中華民俗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歌之鄉”。
目前,全縣有書畫創作者10000余家,文化企業106家,畫廊裝裱店800余家,培訓機構及書房寶售店4家,書畫經紀人2600余家,年書畫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 同威正著力打造知名書畫交易市場、書畫資訊發布平台、書畫收藏基地和西北地區最大的四寶交易基地。
以節日為媒介,突出名片在通渭,每年八月,書畫文化總是與書畫文化聯絡在一起,年復一年,書畫文化藝術節成為當地人的盛事。 每逢節慶,全縣都洋溢著熱情,以書畫為媒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賓朋朋友歡聚一堂,全城瀰漫著丹青漢墨濃郁的氛圍。
2023年8月16日上午,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子活動——第十二屆通威書畫文化藝術節在通威縣如期開幕。
絲綢之路,漢墨通威“,突出書畫文化藝術節主題,突出節日為媒介,以節促旅遊,振興商業,涵蓋書畫展、文藝演出、友誼交流、招商引資、鄉村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育賽事、 等,並繼續擦亮“通威——中國書畫名城”的“金牌”。
書畫文化藝術節期間,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南書法家協會會長何滿宗再次來到通威。 他說:“通渭人對書畫的熱愛刻在骨子裡,這種現象在我去過的所有省份都很少見,包括港澳台。 ”
自2011年以來,通渭縣已連續成功舉辦12屆書畫文化藝術節。 第七屆全國中國書法館獎展、全國書畫大師特邀精品展、省張志書法展、中美協會第二屆“時代中國”全國美術展(甘肅通威巡迴展)等大型展覽在此舉行。 通渭縣師生書畫展、農民書畫畫展等地方展覽在書畫文化藝術節期間亮相。 楊曉陽、曾萊德、范揚等1000多位知名書畫家在通威素描創作,將通威書畫推向省外、走向全國。
近年來,通渭縣充分發揮“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華民俗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詩歌之鄉”的品牌優勢,大力實施“文旅名縣”戰略,積極打造國家“書畫+”農耕文化休閒旅遊基地, 並打出一系列文化產業“組合拳”,使書畫文化產業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使“書畫名城、健康福祉通威”聞名全國。
擴大團隊,拓展市場2023年11月30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公布了202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名單,來自通威的青年畫家高繼峰位列其中,正式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目前,全縣有10000多名書畫創作者,其中中國書法協會理事2人,省書法協會副會長3人,中美協會會員13人,中國書法協會會員48人,省美術協會會員108人,省書法協會會員127人。
強大的創作團隊,帶動了通威書畫產業基礎設施的發展。 近年來,通威縣著力提公升書畫產業發展潛力,持續加大展覽場館、活動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高標準建成了嶽信國際書畫村、書畫文化城、天象文化綜合體等一批書畫文化大專案, 為書畫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地位。
總投資為3耗資6億元的嶽信國際書畫村是縣委、縣實施“文化旅遊名縣”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AAAA級景區。 截至目前,已有270多家商家入駐,初步形成了集創作、交流、裝裱、銷售為一體的專業書畫市場。 華人書法協會、中美協會會員4000餘人來此交流,舉辦書畫培訓800餘人次,培訓書畫愛好者8萬餘人次,接待省內外5萬餘人次團體2000餘人。
“萍鄉書畫小鎮”是通威縣正在建設的集書畫文化、溫泉文化、紅文化、農耕文化、中醫藥文化、拓展培訓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基地,被列為甘肅省18個特色小鎮。 目前,其子專案——總投資1耗資3億元的韓墨文化中心專案已開工建設,計畫於2024年8月底完工,將進一步推動通威書畫全產業鏈發展。
“通威現象”很奇特桐渭人崇尚耕種讀書,熱愛書法和繪畫,被譽為“家裡沒有書畫,就沒有桐渭人”。 在這裡,許多農民以莊稼的形式扛著犁,拿起筆,成為書畫家,形成了“雲鋤水墨、耕梯、耕硯”的獨特“通威現象”。
從背對黃土、仰望天空的農民,到成為專業的書法創作者和經營者,通威縣吉川鎮川島村農民張萬昌,用了近20年的時間。
在父母的影響下,張萬昌從小就喜歡寫作,一有空就練習。 就算是外出打工,也別忘了帶上書法和毛筆來練習書法。 四十年的艱苦奮鬥,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實踐,他的技能不斷提高。 如今,50歲的張萬昌在縣城嶽心國際書畫村開了自己的書法工作室,除了務農,大部分時間都專心練書法,成了以書法為生的農民書法家。
書法改變了張萬昌的人生軌跡。 但與張萬昌不同的是,龍川鎮新寶村村民包興生是“耕田耕硯田”的真實寫照。
在這三個夏天,老虎搶食。 無論多忙,包興生都不會放棄練習寫作。
新房建好後,包興生特意騰出一間房子,掛上自己的書法作品,整理成書房。 除了工作,在書房裡跳舞、寫作,成了他忘掉辛苦勞動的最好方式。
像張萬昌、包興生一樣,通渭也有不少普通的農民書法家。 他們工作了一整天,疲憊不堪,但攤開筆墨,在墨海中徘徊,還是別樣的味道。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人,中國書畫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通威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代代相傳。
培養人才促進發展第十二屆通威書畫文化藝術節,全市中小學生書畫作品400餘件如期開展。
舉辦學生書畫展,已成為每屆通威書畫文化藝術節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通威,書畫藝術的創作和傳承特別注重從娃娃做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提高通威書畫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水平。
無論寒暑假,書法培訓老師張高翔的家裡總是熱鬧非凡,平均每天有100多名學生來他家上書法課。 年齡從大到年輕不等。
六七歲才剛開始的小學生,也有考上大學的大學生。
我從小就喜歡書法,書法能讓我更有耐心和毅力。 剛考上大學的姚佳佳,是張高翔培訓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近年來,通威縣全面開展“墨鄉校區”建設,加強中小學書畫藝術教育,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書畫藝術課程,將書畫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特色教育的重點。 每年舉辦中小學生書畫展和現場比賽,引導青少年培養書畫興趣,從小傳承傳統文化。
同時,通威縣還加強了書畫創作隊伍的專業技能培訓,建成了12個書畫實訓基地,為省內外廣大書畫愛好者提公升書畫創作水平搭建了平台, 並已完成培訓3000餘人,成為全省有影響力的書畫培訓基地;注重農民書畫創作培訓,完成800餘名農民書畫愛好者書畫裝裱技藝和沙畫筆法培訓,遴選“書畫家庭”400餘人,充分挖掘和培養當地創意人才; 全縣書畫教育形成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齡的多元化結構,具有不同層次的啟蒙、進修、研究和創作。
*:通威融合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