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資訊對大腦的影響。
前天,我看了群裡的朋友聊天,發現好幾個朋友都那麼小,95、97、00,甚至03我很驚訝,我怎麼會在這麼小的年紀就關注這麼多高質量的資訊? 他們關注的資訊,其實和我30多歲、40多歲,甚至更有權勢、更成功的人關注的資訊,其實和他們關注的資訊,都算是幸運的,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很多幾十歲的人還在錯誤的觀念中兜兜轉轉,聽專家的謬論,這些年輕的朋友至少節省了10年的時間,避免了彎路。
回首往事,大部分時間整個人都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大概是在2015年,微信開始爆火,移動網際網絡幾乎是全面井噴,然後大量使用微信後,我開始覺得進步非常明顯,前幾年都白費了!
我認為關鍵是資訊的輸入。 資訊之於大腦,就像食物之於身體一樣,我們的身體細胞一直在更新,身體每 6 個月就會發生變化。
你其實和半年前的你完全不同,因為體內沒有細胞的複製品。 we are what we eat ,we are what we read.
引用王川的微博:英國人類學家格雷戈里·巴塔森(Gregory Batason)有句名言:information is 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資訊是一種差異,它具有重要影響。
資訊有多強大? 讓我舉我自己的例子。
很遺憾,我已經結束了與Oushen Anthology的聯絡,直到2020年才接觸到它! 如果早半年接觸,我會在大漲前夕買下,然後再去其他城市再買,又是一波徹底,......然而,遲到半年接觸,職位高,算機會成本,少了幾個N,哭著暈倒在廁所裡......
information is a difference that makes a difference.
為什麼農民看起來簡單而誠實(愚蠢)? 為什麼商人看起來很狡猾(精明)?
為什麼城市孩子看起來那麼聰明,農村孩子卻覺得有點幼稚?
事實上,這是資訊輸入量的差異。
在古代,獲取一條資訊的成本非常昂貴,農民被困在土地上,一輩子都圍著土地轉,一生的活動範圍不超過50公里。 而商人不斷奔波,與各種身份的人打交道,買貨賣貨,他們都是有“大資料”的人。
城市裡的孩子也是一樣,城市的資訊太豐富了,各種資訊流和物流一出門就撲面而來,**從小就在腦子裡滋養和成長。 而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在資訊“密度”方面要差得多。
資訊是1+1>4,資訊交換是的您建立的資訊越多,您建立的資訊就越多和更多
以上僅涉及資訊數量級的差異,不討論正確性和質量的差異。
在PC時代,資訊的生產和接收與移動網際網絡時代不在乙個數量級上。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我曾經坐在電腦前,開啟它,然後不知道如何輸入關鍵字。 在PC時代,資訊主要是通過搜尋獲得的。 現在許多平台都有演算法推薦。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 搜尋是搜尋您已經知道或您不知道的東西。 建議是肯定的推薦你不知道東西。
兩者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如果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你怎麼能通過搜尋找到它?
和生活地圖 9999%的部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生活是一場無限的遊戲,如果你的地圖遠遠超過別人的地圖,你實際上可以擊敗別人的地圖。
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多種形式,但其根源是化學元素週期表的重新排列和組合。
偉大的創新也是如此,iPhone從頭到尾都沒有發明任何東西,而是重新整合了許多已經存在的元件。
資訊也是如此,如果閱讀太多資訊,就會對自己進行分類,長時間吸收大量優質資訊,大腦就會產生“核爆炸”,慢慢就會出現新的排列組合。
我非常尊重王川在矽谷所說的話建立自己的資訊渠道。 低成本土地獲得大量(數量)的高質量資訊非常重要。
歡迎鏈結老高,領取《老高選集》和《歐申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