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台灣軍隊在金門部署240公釐榴彈炮。
*注2:台灣“海警”“嘉義”號巡邏艦。
*注3:台灣官兵在沙灘上寫字,如“馬防衛部家裡沒有肉,餓了就吃速食麵罐頭”。
本報特約記者 陳洋.
台灣“海警”軍艦猛烈撞向大陸漁船,造成兩名漁民死亡的惡性事件仍在發酵。 大陸海警艦艇在廈津海域進行執法巡邏後,台軍要求“黃金防衛部”和台灣海軍“制定可能的衝突局勢和如何處理,納入和平時期演習,做好衝突支援準備”,並“如果海警需要, 台軍將按照命令提供援助。 那麼,台灣當局在金門一帶部署了哪些“可能用來處理衝突”的部隊呢?
台灣“海岸警衛隊”:不容忽視的“第二海軍”
台灣“海警”是金門撞機事件的罪魁禍首,也是抗擊大陸海警一線的主力。 據報道,2000年1月,台灣“行政院”將“國防部海警司令部”、“內政部警察管理局海警局”和“財政部海關總署”合併為“行政院海警局”。 2018年4月,台灣“海洋委員會”成立後,“海警”改組為該協會下屬的乙個機關,更名為“海洋委員會海警”。根據臺灣當局的計劃,臺灣的「海警」將在戰時列入戰爭頓序,是一支不容忽視的“第二海軍”。
為便於指揮管理,台灣“海警”設立了13個巡邏區指揮中心。 具體來說,是第12(金門)巡邏區司令部第九海警造成的麻煩。 據該島介紹,海警第九局轄金門島、烈嶼島、達令島、二丹島、洞定島、北定島等12個島嶼,裝備的船隻均為小型快艇,其中幾艘百噸級巡邏艇是絕對主力。 例如,2023年交付的PP-10083巡邏救援艇,排水量174噸,最高航速30節,續航里程超過2160公里,配備20公釐火炮**。 撞上大陸漁船的CP1051快艇是一艘10噸級的沿海多用途船,船體為玻璃纖維,最高時速為46節。 第九海岸警衛隊部署這些小型快艇可能看起來“不起眼”,但每年都會在海上進行專門的實彈演習。
此外,台灣能快速支援第九海岸警衛隊的“海警”艦艇,包括附近的第11(馬祖)巡警區司令部第10海警和第13(澎湖)巡警區司令部第8海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海警”在2020年以“對付大陸跨境漁船”為藉口,長期特意將1000噸級“屏東”號巡邏艦派往第八海警。 船長 876公尺,寬12公尺8公尺,最高航速24節,可搭載輕型***和快艇,配備40公釐速射炮和20公釐加農炮,艦左右兩側還有2挺機槍,水平射程為120公尺的高壓水炮,在同噸位的巡邏艦上可謂“武裝到牙齒”。 台灣《自由時報》2023年2月提到,“屏東”號巡邏艦“用水炮強行驅趕”進入澎湖海域避風的大陸漁船。
據台灣“**社”訊息,台灣“海警”南部機動海警的3000噸級“高雄”號和2000噸級“台南”號也將輪流支援澎湖等海域“以優勢艦艇維護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性”。 據介紹,台灣“海警”採取“外輕重內重”的部署策略,16支海警部隊配備小型快艇執行海岸巡邏任務,同時有10多艘1000噸以上的巡邏艇和10多艘500噸的大型巡邏艇在服役。 其中大部分被分配到北部地區的移動海岸警衛隊、中部地區的移動海岸警衛隊、南部地區的移動海岸警衛隊、東部地區的移動海岸警衛隊及其直屬艦隊,並負責所謂的“專屬經濟海域和公海上執法任務”。 例如,“高雄”號全長119公尺,寬15公尺2公尺,排水量3719噸,配備多門速射炮和高壓水炮,並可配備***和旋翼無人機,擴大探測範圍。 近年來,台灣“海警”也開始建造四艘4000噸級巡邏艦,其中前兩艘“嘉義”號和“新竹”號將分別於2021年和2022年服役,第三艘“雲林”號也將於2022年下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灣“海岸警衛隊”開始加強“平時兩用”,要求新建軍艦在平時用於巡邏等民用任務,戰時裝備武器後可改裝成護衛艦或飛彈艇執行軍事任務。 例如,新建的四艘4000噸級巡邏艦是按照台灣新一代“自產宙斯盾艦”的規格建造的,戰時將配備反艦飛彈和“方陣”近防系統。 600噸級“安平”級巡邏艦是按照台軍“沱江”級巡邏艦的規格建造的,保留了艦上一流的系統空間和線條。 2022年,一艘安平級巡洋艦在演習中成功發射了雄風-2反艦飛彈。 “高雄”號巡邏艦還與“**”號艦一起監視了台灣海峽的解放軍護衛艦。 這些都顯示了台灣“海岸警衛隊”的軍事能力。
台軍“黃金防務部”主要打“持守、等救”這張牌。
台灣“國防部”以“準備處理衝突”為由命名的“黃金防衛部”的全稱是“金門防衛司令部”。 與附近的“馬祖防衛司令部”一樣,它曾經是台軍對抗解放軍前線的核心。
為響應“大陸”作戰計畫,台軍在金門駐軍鼎盛時期多達12萬人。 然而,1996年後,台軍認為解放軍有能力直接向台灣島投射火力和登陸部隊,在外島駐紮過多的部隊,在戰時會成為“人質”。 因此,唐耀明在擔任台軍“參謀長”期間,就開始要求裁減外島駐軍規模,把精銳部隊牢牢地壓在島內。 **執政初期,金門駐軍持續下降,約550,000人,1996年金門駐軍2人5萬人,2007年11月,金門衛戍區取消了旅級單位,兵力進一步減少到1萬人,現在實際兵力只有3000人左右。 馬祖的駐軍也從5萬人減少到今天的約2000人。
目前,駐金門台軍火力最重的是美製240公釐榴彈炮,據說金門群島台軍的遠端炮兵陣地都是根據炮兵的位置配置建造的。 該炮曾參加過著名的金門炮戰,但幾十年過去了,效能早已過時,不僅射程遠不如新一代大口徑榴彈炮,而且存在射速慢、機動性差的弱點,戰時生存能力令人懷疑。 此外,台軍還在金門等地部署了大量不同型號的火炮,每年進行實彈演習。 2007年,台灣透露,台灣軍方計畫將射程1000公里的“雄風-2E”巡航飛彈部署到金門等外島,但遭到當地民眾的強烈反對,台灣軍方不得不發表宣告,稱“沒有在金門地區建立飛彈基地的相關計畫”。 2022年,台灣“立法院”要求台灣軍方根據俄烏衝突經驗,研究在金門、馬祖等外島部署各種精確飛彈的可行性。 台軍方透露,考慮到外島的地理條件,台軍已經部署了小型靈活的美製雙聯裝“毒刺”防空飛彈,並計畫在未來增加可攜式“毒刺”飛彈的部署。
雖然駐金門的台軍兵力和裝備效能有限,缺乏“主動進攻”的能力,但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金門地區已經建成了相對完整的地面防禦工事,並輔以永久性和野戰防禦工事和隧道,這也符合台軍目前“堅守外島、等待增援”的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台軍不斷從金門、馬祖等外島撤軍,但位於馬祖群島東北端的東義島的戰略地位卻大大增強。 台灣軍方認為,該島離大陸比較遠,海岸多由高山峭壁組成,是“不可能進行兩棲登陸的島嶼”。因此,台灣陸軍的“東進司令部”、台灣空軍的“天宮二號”防空飛彈、台灣海軍的“海峰”旅第五中隊、台灣海軍的“海峰”旅,以及乙個預警雷達和乙個修理廠都部署在這裡,被譽為“陸海空力量完備、戰鬥力超強的前線據點”。 可以有效控制半徑200公里內的海空。 此外,台軍在澎湖地區部署了規模更大、更先進的海空軍。 例如,澎湖馬公空軍基地的以色列國防軍戰鬥機主要負責“空中警戒和廣播”,以驅趕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的解放軍軍機。
台灣“聯合新聞網”2月5日透露,根據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將從2024年起派遣一支由10多名具有各種軍事專長的美國特種作戰隊官兵組成的“特種作戰合作組”,駐紮在金門、澎湖的“軍隊”兩棲營。 並將不時駐紮在各個特種作戰營進行訓練。
台灣海軍的補給不堪重負。
相較於緊鄰大陸、“永遠在解放軍槍口之下”的金門馬祖,位於台灣海峽東側的澎湖列島“更安全”,因此台灣海軍選擇澎湖島馬公港作為四大基地之一,也成為台灣海峽**艇最快增援金門、馬祖的起點。
目前部署在澎湖的台灣海軍包括第146艦隊和“海豐”集團第6中隊。 第146艦隊集中了目前在台灣海軍服役的10艘“勝利”號飛彈護衛艦,主要負責台灣海峽的偵察和巡邏任務。 據報道,“成功”號飛彈護衛艦是在美軍“佩里”級飛彈護衛艦的基礎上設計建造的,滿載排水量超過4000噸,裝備有“標準1”防空飛彈和“雄風23”反艦飛彈。
“海峰”旅被譽為“台軍最神秘的部隊之一”。 台灣ETToT新聞**說,“澎湖隱藏著乙個最神秘的'海峰'旅,它24小時監視著解放軍,並裝備了對解放船構成巨大威脅的陸基'雄風-2 3'反艦飛彈。 ”
此外,台灣海軍還承擔著為駐紮在金門、馬祖等地的台灣軍隊提供後勤補給的任務。 運輸規劃和船舶部署原則因島而異,民用承包商通常負責日常必需品。 至於軍用物資,離台灣主島最近的澎湖,在台海多以**船運輸,而金門、馬祖、東陰、烏坤等離島則按各自條件由民用包船運輸,但很多情況下,在台灣海峽需要**船護航。
據島內人士透露,駐紮在外島的台灣軍隊往往無法按時收到補給。 2023年3月,由於馬祖駐軍“缺肉”,台軍不得不吃了好幾天的白公尺飯和罐頭食品。 在防區顯眼的海灘上,台灣官兵寫下“馬防衛部家裡沒肉,餓了就吃速食麵罐頭”(如下圖),在島內引起軒然。 台軍後來承認,負責運輸冷凍副食的軍用租用民用船因海象差而延誤,後來因修理故障而無法供應馬祖駐軍。 為此,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被迫道歉,並派出一架C-130運輸機將冷凍肉空運到馬祖。 ▲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