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騎兵大戰是在1860年9月21日,即清朝咸豐十年。 這一天,蒙古王爺和尚格林勤率領1萬多蒙古騎兵,以及約2萬、三萬清軍,在巴厘橋與不到一萬的英法聯軍作戰。 在這場戰鬥中,**隊表現得非常英勇,但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慘敗。
你輸得有多慘? 根據《拿破崙三世和他的權力巔峰》一書,這場戰鬥的比例幾乎是1比400! 該記載寫道:“法國人損失了 3 人死亡和 18 人受傷; 英軍損失了 2 人死亡和 29 人受傷。 清軍損失了1200多人。 ”
有人說,參加這次戰鬥的蒙古騎兵,大多是森靈琴在內蒙古臨時聚集的牧民,原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但事實上,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是森靈琴的戰術有問題。 指揮數萬騎兵硬裝英法軍機槍,僅損失1000多人就已經是奇蹟了。
不得不說,宋靈琴早已失去了成吉思汗、哲別、速不台,甚至拔都、孟哥的戰術素養。 蒙古騎兵的實力一直是因為他們會尋找戰士,而不是努力戰鬥。
實際上,如果格林琴和尚和他的騎兵在幾年後被另一支騎兵取代,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因為格林琴和尚本人也被這支騎兵殲滅了。 如果不是這支騎兵有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點,他們可能會在歷史上做出偉大的事情。 這支騎兵就是麻花軍團。
在以往的教科書中,扭兵游勇基本上沒怎麼出現過。 不過,麻花軍的實力不容忽視,甚至可以說是清朝最難對付的民間組織,巔峰時期的實力絲毫不遜色於巔峰時期的太平軍。
Twist Army 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 在中國的淮北地區,經常有由幾百人或幾百人組成的非政府組織。 按照當地語言,這種“一”或“幫”的群體被稱為“麻花”,所以這種組織也叫“麻花”。
Twister不是土匪,也不是強盜,也不是走私者,而是以同樣的方式做了所有事情。 麻花的成員通常在家裡種地,當有“活動”時,他們會聚在一起進行一些非法活動。
Twist 長期存在,主要活躍於安徽、蘇州、山東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區。 本來只是一些零星的反清勢力,但是在天平天國建立之後,麻花軍也出兵了,逐漸成為清國的又一大難題。 不過,當時麻花軍和太平軍在規模和組織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麻花軍並沒有做王霸的理想,他們初軍的目的,只是為了推翻清朝對漢人的壓迫,多吃幾口。 他們的首領名叫張樂興,卻是乙個以俠義為理想的地主之子。 1951年他們正式入軍後,清**多次招募他們,但張樂興始終不為所動。 相反,在1860年,張樂興接受了太平天國的封聖,成為“禾王”。 由此可見,中國人民對清朝的恨之入骨。
1862年,麻花軍起義陷入了乙個小低谷。 有一次,張樂興率領一名長槍兵向西進軍,卻遭遇了格里姆琴的騎兵。 經過雙方的激戰,麻花軍繼續撤退。 當他走到蘇州地區時,麻花軍中出現了乙個叛徒,引起了張樂星**。 後來,張樂興在靈琴和尚的營中被凌遲處死。
從此,麻花軍團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只能進入兩年的休養期。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的天京防禦失敗,太平軍與麻花軍合併,將鬆散的麻花軍改組為統一的軍隊。 這時,麻花軍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軍隊。
此後,麻花軍經常活躍在安徽、山東、蘇州、陝西等八個省份。 他們的實力不斷壯大,巔峰時期達到20萬人。
原來的麻花軍以步兵為主,機動性差,通常駐紮在幾個縣城或山區。 一旦清軍前來進攻,他們就會分頭作戰,被清軍擊潰。
但與太平軍合併後,麻花軍改變了思路。 淮北平原地勢平坦,非常適合騎兵作戰,因此麻花軍根據當地情況打造了一支機動性強的騎兵。
需要注意的是,麻花軍的坐騎不僅僅是馬,有的是驢,有的是騾子。 總之,你有什麼都可以騎,這就是當時麻花軍團的情況。
當然,麻花軍確實有大量的馬匹,大部分都是農民飼養的,品種不太適合騎兵衝鋒。 不過,這支騎兵比數量眾多的騎兵部隊,數十萬騎兵要強,看起來也很嚇人。
除了騎兵之外,麻花軍的步兵還裝備了牲畜,主要用於戰敗時及時逃跑。 必要時,兩個人一起騎行的情況並不少見。
帶著這支騎兵,麻花軍團展開了大規模的機動戰。 他們往往一天跑幾百里,一旦清軍鬆懈,他們就會發動進攻,讓對手措手不及。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二月,捻軍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戰!
這一次,青琴和尚的馬隊追擊麻花軍,一路來到了河南魏縣。 結果,當我到達地點時,我發現麻花軍已經南下燕嶺了。 僧侶蓋爾琴不顧疲憊繼續追擊,結果,騎兵和步兵部隊斷開了聯絡。
很快,麻花軍的探子發現了清軍的漏洞,麻花軍的首領也制定了策略,調派小部隊,不斷將清軍引向深處。 清軍走得太遠後,麻花軍的大軍轉身,用步兵從中路抵擋敵人的前進,而騎兵則從兩側發動突然襲擊。
這一招是麻花軍團的殺手鐧,就連一向老實認真的曾國藩都頭疼不已。 舉世聞名的亞歷山卓大帝也用了這一招。 而勇敢無恥的和尚綠琴能成為對手嗎? 結果,清軍騎兵被殲滅,靈琴和尚被殺。 他與多達7000名清朝士兵一起被埋葬。 這一次,可以說是為張樂星報了仇。
然而,麻花軍也顯示出缺乏政治能力和大戰略的缺點。 這一戰過後,麻花軍並沒有趁著勝利擴大勝率,而是停滯不前,結果,清朝得以再次守住。
事實上,無論有多少人,仍然無法改變他們游擊隊的性質。 麻花軍起義從未占領過一座大城市,也沒有建立穩固的基地,這注定了他們未來會失敗。
僧格勤死後,清軍開始切斷百姓與麻花軍的聯絡。 他們的“檢查和淨化”政策,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清荒”。 只要麻花軍動到山頂,清軍就會集中當地的強兵、糧草、牲畜,不會讓麻花軍得到補充。
隨後,清軍還制定了《好公民書》,迫使鄉紳們在麻花軍和清朝之間做出選擇。 這樣,結果當然是不言自明的。 最終,麻花軍逐漸被清軍瓦解,分為東西兩大曲折。 後來西扭被左宗堂除掉,東扭被李鴻章壓扁。
雖然麻花軍最終失敗了,但他們對付清軍的戰術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如果他們要守衛巴厘島大橋,他們絕對不會做出像格林琴和尚那樣愚蠢的事情。
但是,麻花軍並沒有解決領導分散的問題,使軍隊有嚴重的流氓氣息,沒有合理的指揮體系。 最終被清朝打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趣的是,自從麻花軍被消滅後,騎兵這種經典的部隊在中國就消失了。 **抗日戰爭時期雖有騎兵,但規模遠不如初期,戰術更融入步兵戰術。 這也使得扭曲的軍隊成為中國漢族騎兵的獨特聲音。
今天,騎兵已經完全進入了歷史。 新時代的戰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即使在今天,Twist Army 的高度機動戰術也具有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