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記憶體製造商三星電子在半導體領域面臨激烈的競爭,三星在過去7年中一直深陷集團領導人李在鎔的訴訟中,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此期間鞏固了其領先地位,美國巨頭英特爾(Intel)和日本半導體製造商Rapidus也在**的大力支援下迅速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三星需要吸引英偉達、AMD和高通等客戶才能獲得市場份額,但這並非易事,因為台積電與這些公司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三星必須在技術和成本方面表現出競爭力才能贏得這些客戶。
英特爾在 2021 年宣布將重返代工業務,目前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奧勒岡州和其他州建廠。 知情人士稱,鑑於英特爾在半導體領域的專業知識,該公司不能低估其到2025年超越三星和台積電的目標。
日本晶元製造商也重振旗鼓,日本**提供鉅額補貼,幫助儲存晶元製造商鎧俠建廠。 晶元國家隊Rapidus已與荷蘭半導體裝置製造商ASML合作,到2025年開始試生產2nm晶元。
三星的目標是到 2030 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儲存晶元和系統半導體製造商,但由於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它的道路崎嶇不平。 據獨立金融分析師Dan Nystedt稱,以美元計算,台積電2023年營收將達到693億美元,超過英特爾的5423億美元與5099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記憶體變慢,市值暴跌。
2010 年代是三星的輝煌時期,該公司在 2011 年的市值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導者。 2012 年,按市值計算,它在全球 IT 公司中排名第 5,與蘋果和 Microsoft 等巨頭並駕齊驅。
但自2017年政治醜聞爆發以來,一切都變了。 當其他科技公司的市值飆公升時,三星卻停滯不前。 台積電在2019年市值超過三星,緊隨其後的是英偉達在2020年超越,現在三星的全球市值排名已經跌出前20名。 截至2月16日,三星的市值約為3,6514億美元,台積電市值達到65706億美元,惠達已衝至179萬億美元。
行業趨勢也發生了變化,比如近年來儲存晶元市場放緩,AI概念股崛起。 然而,專家們也將三星競爭力下降歸咎於基本面因素,其背後的乙個重要原因是高層管理人員在訴訟的動盪時期無法做出關鍵決策。 與此同時,蘋果、谷歌、英偉達等競爭對手都在積極投資併購,而三星的併購活動並不是很忙。
李在鎔捲入女友政治醜聞,缺席三星的決策。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10到20年唯一能做決定的人就是董事長,然而,三星的缺席給探索未來的商機帶來了障礙。 李在鎔的司法風險被清除後,股東回報政策和重大併購活動重新推進,停滯不前的股價有望重拾動力。
2017年,時任三星副董事長的李在鎔,在南韓之前就捲入了朴槿惠女友的政壇醜聞,因賄賂、挪用公款等罪名兩次入獄後,於2021年8月假釋。 2022年尹錫悅上台後,宣布特赦李在鎔,同年10月,李在鎔正式接任三星集團董事長。 儘管獲得了赦免,李光耀每週還是要出庭一兩次。
2020年9月,李在鎔因2015年併購案被檢方起訴,案情涉及不當交易和操縱股價,金額為8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534億元),要求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判處5億韓元(約新台幣1,286元)。5萬元),首爾法院於2月5日一審宣告無罪,檢方立即上訴。
業內訊息人士指出,三星仍面臨即將到來的上訴和其他正在進行的不公平商業行為指控的審判,但截至目前,巨大的法律負擔已經解除,三星應該能夠處理更緊迫的商業問題。
自2017年以來,三星沒有進行任何重大收購。
專家提到,三星要想在全球激烈競爭,頭部勢必會領先。 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商學系副教授趙大根指出,在當今的科技行業,從英偉達的黃仁勳到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再到Meta的馬克·扎克伯格,我們可以看到果斷的管理者對企業的影響,並有效適應快速變化的競爭格局和市場趨勢, 需要精簡的決策結構和強大的執行能力。
南韓科學技術院電氣工程系教授Kim Joung-ho強調了管理者積極主動的重要性。 在乙個可能瞬間失去競爭力的時代,高層管理人員必須採取具有挑戰性的視角,知道沒有永遠第一的東西,它隨時可能成為第二,這將需要企業文化的相應改變。
許多專家認為,大規模併購、引進人才、重大投資和改善企業文化是三星的首要任務。 自 2017 年收購大型音訊和汽車裝置製造商哈曼以來,三星近年來沒有進行任何重大併購交易。 高麗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安俊武(Ahn Joon-mo)表示,儘管該行業出現了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領域,但預計大型科技公司將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因為科技巨頭繼續通過併購有前途的初創公司和競爭對手來獲得人才和技術。 三星應該採取這樣的策略。
南韓半導體與顯示技術學會會長Park Jae-keun表示,與台積電等競爭對手相比,三星既有儲存晶元業務,又有晶圓代工業務,因此也需要更廣泛的跨學科專業人才。
一些人認為,在推動併購的同時,應該探索新的領域,而不是擴充套件到半導體和智慧型手機等傳統業務。 首爾國立大學技術管理、經濟與政策研究所教授李正東(Lee Jeong-dong)指出,世界領先的公司應該專注於開闢新道路,而不是走在半導體等既定路線的最前沿。
在台積電的背後,三星正在努力追趕。
南韓工業聯合會(FKI)2022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了南韓半導體趕超台灣面臨的困難,根據當時的資料,台灣2021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7895億美元,不到南韓的1然而,在79萬億美元中,有一半在台灣有許多世界級的半導體公司,包括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聯電(2303)、IC設計巨頭聯發科(2454)等。
據當年統計,台灣營收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4元)。5億元)擁有28家大型半導體企業,而南韓只有12家。根據FKI發布的另乙份報告,在全球市值排名前100位的半導體公司中,南韓只有三家,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SK Square,後者也落後於台灣的10家。
智庫報告還提到,由於企業稅率高、勞動力成本上公升和人才短缺,三星處境艱難,落後於台積電。 報道指出,三星正在竭盡全力拓展海外業務,以期超越台積電,但如果沒有**的支援,這一切都將是徒勞的。 報告強調,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南韓企業的增長將取決於政策措施的速度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