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1900 年 2 月 12 日至 1982 年 3 月 18 日,俄羅斯族人,兩屆蘇聯英雄,蘇聯軍事戰略家,蘇聯元帥。
崔可夫元帥。
1900年2月12日,崔科夫出生在圖拉省韋尼奧夫縣的乙個農民家庭,在眾多孩子中排行老四。
由於家庭貧困,崔可夫小時候在一所鄉村教堂小學上了幾年,12歲時在聖彼得堡的一家工廠工作。 1917年,資產階級領導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臨時**,但國內形勢沒有好轉,崔可夫工作的工廠也關閉了。 失業的崔科夫無所事事地去了喀琅施塔得,他的三個哥哥是這裡的波羅的海艦隊的水手。
波羅的海艦隊是革命的搖籃,喀琅施塔得是布林什維克的據點。 正是在這裡,許多老布林什維克在地下工作,正是在這裡,崔科夫第一次了解了列寧,第一次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失業的崔科夫乾脆像他的三個哥哥一樣加入了水手的行列,並被編入了礦山訓練隊。 不久,十月革命爆發,崔科夫與水手們一起參加了起義。
1918年4月,莫斯科的三哥伊利亞得知莫斯科有一所軍事訓練學校,從可靠的工人和農民中招募學員來訓練紅軍的初級指揮官,他立即將這個訊息告訴了崔科夫。 在收到哥哥的來信後,崔科夫立即趕往莫斯科,在那裡他成功進入了紅軍軍事指揮官的訓練班,並被分配到步兵第二班。
1918 年 7 月 2 日,在野外訓練的崔科夫和其他學員被緊急召回學校營地,為反抗蘇維埃做準備,列寧在離開時接待了他們。 四天後,他們成功地平息了叛亂。 8月30日,列寧被暗殺,學員們再次參加尋找敵人。 第二次參加戰鬥的崔可夫在戰鬥中開槍打死了一名敵人。
1918年冬天,南方戰場局勢更加嚴峻,頓河哥薩克人起義,克拉耶夫襲擊了察里津。 崔科夫被分配到西爾維斯旅擔任副連長,在當時的紅軍中,指揮官由士兵選舉產生,崔科夫英勇作戰,在連長重傷後被提拔為新任連長。 打敗克拉耶夫後,崔科夫和他的家人回到莫斯科繼續他們的學業,並於年底正式畢業。 崔科夫被派往伏爾加河沿岸軍區,擔任新成立的第40步兵團的副團長。
1919年,高爾察克從西伯利亞進攻莫斯科,崔可夫參加了對高爾察克的戰鬥,團長留在後方醫院,崔可夫率領第40步兵團擔任副團長,1919年5月,他正式成為第40步兵團團長。 其中一場戰鬥中,崔可夫的部隊遭到白軍的突擊,在部隊混亂的時候,崔可夫騎著馬率先向白軍發起**,擊退了敵人,崔可夫也負傷。 1919 年 5 月 4 日,崔科夫加入了布林什維克。
1919 年的崔科夫。
到1920年,高爾察克被徹底擊敗。 崔科夫還擔任過西線第 43 步兵團的團長,與波蘭人作戰。 在5月的戰鬥中,崔科夫頭部受傷,當他康復時,部隊已經到達華沙基地。 結果,由於蘇軍粗心大意,在華沙城下被擊敗,7萬多人被俘。 在緊急情況下,崔可夫的第 43 步兵團被切斷。 完成阻擊任務後,崔可夫的部隊也落入了波蘭軍隊的包圍圈,機智的崔可夫率領近衛軍來到敵人的封鎖線,假裝接觸投降,然後趁敵人放鬆的時候,身後團的主力衝鋒,突出敵人的包圍圈。
在突圍途中,崔科夫遇到了同樣被包圍的第44團,兩個團的領導一致推選崔科夫為臨時總司令,統一指揮全部隊。 崔可夫在帶領眾人突圍時不幸再次負傷,但他堅持躺在馬車上指揮戰鬥,不負眾望,將部隊帶回祖國。
坐著的人是右邊的崔科夫。
在南北戰爭期間,年輕的崔科夫聲名鵲起,不僅英勇作戰,四次負傷,被授予紅旗勳章,而且指揮能力出眾,給全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波戰爭結束後,崔科夫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邊緣駐軍司令,負責邊境防禦,並於 1922 年 1 月重返第 43 步兵團指揮官。
1922年,蘇聯鞏固了政權,開始將重點轉移到國內經濟建設上,部隊開始大規模復員。 23歲的崔可夫一直想提高自己的軍事理論,於是申請到工農紅軍軍事學院學習(1925年伏龍芝去世後,學院更名為伏龍芝軍事學院)。 上級批准了他的請求,8月,崔科夫正式收到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從入學時間來看,崔科夫是二戰元帥的師兄。
在三年的學習期間,崔可夫積極向學院專家學者請教,閱讀了大量的軍事學術著作,廣泛參與軍事實踐,在豐富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昇華了自己的軍事理論素養。 1925年8月,崔科夫以優異的成績從軍事學院第五屆畢業。
1920 年的崔科夫。
由於崔可夫的優異學習成績和優秀的政治素質,學院的領導將他留在學院東方系中文系繼續深造,準備將他培養成新一代的軍事外交官。 崔可夫以極大的毅力擺脫了漢語的障礙,成為蘇聯軍隊中的“中國專家”。
1926年,在中國革命期間,崔可夫終於實現了他夙願,以實習生的身份擔任外交專員,跟隨老布林什維克克羅日科前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