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後,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也直接影響了很多人的工作收入,有些人甚至直接失去了工作。
本以為疫情結束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事與願違,經濟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完全復甦,誰也預料不到要多久才能恢復,但社會上的一些異常現象值得關注。
1、有的人直接“躺平”。
說到“躺平”,想必年輕人不會覺得陌生,這也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詞彙,如果你堅持給它定義讚美和不贊同,那麼我可以告訴你,其實千百人,各有各的看法。
有人認為,經過這幾年殘酷的疫情,很多人都經歷了生死,所以見識了很多,而平躺其實是一種應運而生的人生態度。
畢竟,如果生命消失了,其他一切不都是空話嗎? 面對生活,面對健康,失業有什麼意義,與其掙扎,不如先躺平,再長遠考慮。
平躺可以說是無奈的選擇。 但我們並不提倡躺平,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長期閒置,不想進步,不僅會影響個人發展,對社會來說,也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乙個人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和有價值,那麼理想的狀態就是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能夠全力以赴去實現它,即使他不能成功,至少他沒有遺憾,如果他成功了,那麼成就感就會加倍。
2.年輕人結婚生子意願低
如今的年輕人,尤其是95後,大多是獨生子女,條件稍微好一點,父母早就準備好了房車,只要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就行。
與80後有明顯區別的是,他們結婚生子的意願很低,套用乙個年輕朋友的話來說,手機不是香嗎,遊戲不好玩嗎? 你為什麼要找乙個合作夥伴? 我甚至沒有想過要找伴侶,更不用說生孩子了。
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會說這個社會已經夠了,養活自己不容易,他們真的不想再生乙個孩子讓她受苦。
張愛玲曾經說過:“如果乙個孩子生來就繼承了他的忙碌、恐慌和貧窮,那麼不生也是一種仁慈。 很多人把這句話當成真相,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心聲。
但大多是老一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生一女,生乙個孩子催促二胎,“多生多福氣”“生來就活”,“再生乙個,長大後有個伴兒”這是大多數中國老年人,包括我父母在內, 經常掛在嘴邊。
雖然不一定認識,但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平凡的,有了孩子,我覺得生活更完整,有了孩子,生活就更匆匆忙忙,這是男女成家成家,有了孩子之後的經歷。
而嬰兒也是生命的延續。 生還是不生是個人選擇,我沒有權利質疑別人的生活,但我想說,我從不後悔生下她,我希望盡我所能給她最好的生活。
3. 人們更願意把錢存入銀行
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人的收入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而且今天的投資環境不是很好,風險無法改善。
很多老百姓收緊了錢袋,不再盲目投資,同時減少消費,把積蓄存入安全性更高的銀行。
雖然很多地方出台了鼓勵消費的措施,但如果收入問題得不到解決,消費就很難發生明顯變化。 花什麼錢? 這是許多普通人的真實聲音。
作為乙個普通人,我很清楚,對於普通人來說,既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也沒有非凡的才能,只能靠勞動獲得報酬,這是不容易的。
在這個三四線城市房價往往在萬元左右的社會裡,乙個月守幾千元的普通人如果沒有幾代人的“支撐”,就得攢下七八年的首付。
就算買了房子,每個月也要背負沉重的房貸,還要養孩子、養車、養父母......等等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乙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他必須努力幾次,雖然他努力工作,但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化,但如果他不努力,他幾乎看不到希望。
2024年,希望大家一起加油、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