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魏”是閩西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每逢農曆“三六九”都是“魏墟”開門的日子。 農曆二十九日,恰逢龍巖市武平縣什邡鎮的“新年魏”,買年貨的人們紛紛湧向“魏城”。
這是2月8日在龍巖市武平縣什邡鎮拍攝的“圩田市場”。 新華社記者 周 攝 “昨天,我告訴孩子們要來市場,他們激動得晚上睡不著覺。 什邡鎮村民王玉祥說,她常年在外地打工,難得一次回來,感覺比記憶中的“圩田市場”還要熱鬧。
“圩田市場”商品種類繁多,如糧食的“公尺店”、家禽的“雞鴨店”、豬肉牛肉的“肉店”、服裝的“布店”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鄉村的發展,昔日的“威日文化”也在發生變化。
過去是農民飼養的家禽和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的貿易,但現在不僅有家禽和農產品,還有更珍貴的土特產,如茶油、紫靈芝、金鐵線蓮、石斛,甚至手工銀飾品。 經歷過20多年“圩田市場”的什邡鎮村民林平說,現在“圩田市場”的商品更加豐富多樣。
記者看到,趕往“圩田市場”的不再是全部農民,還有大學生、在國外打工的中青年,還有......進城幫忙帶孫子的老人他們不僅在購物,而且還在體驗新年的氣氛。 “即使你什麼都不買,來來去去也很好。 武平縣的鍾小平說。
雖然“圩田市場”的參與者大多還是農村老人,但移動支付交易已經變得流行起來。 有的老人眯著眼睛看手機吃飯,有的在街頭小販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付款。
此外,記者還發現,“赴魏”的變化也體現在交通方式上。
2月8日,一名農村婦女在“圩田市場”用手機付款。 新華社記者 周 攝 “作為乙個地道的客家家庭,從我小時候起,我的家人就把我們'到魏',因為我會走路。 以前交通不發達,“去魏”只能靠兩條腿,早上天還沒亮就出門,走山路翻山越嶺,到鎮上要花一兩個小時,大部分都是買當季播種的蔬菜種子和種地用的農具。 在這裡擺攤多年的劉福龍說。
從步行到騎自行車,再到騎電單車、坐公共汽車,閩西的客家人現在都在“去魏”,甚至乘坐高鐵。 去年底,龍隆高鐵龍武段開通運營,“去魏”的“朋友圈”更大了。 龍龍高鐵武平站客務員陳玉雲告訴記者,每到“去魏”的日子,武平站都有很多旅客,他們上午來,下午下班,帶著各式各樣的客家特產。
對於客家人來說,“圩田市場”裡有一種濃郁的“鄉愁”感,而“去圩田”更像是乙個交流情感的節日。 時代在變,但客家“圩田市場”始終熱鬧非凡。 (記者 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