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領導者,一直以其強勁的經濟發展而聞名。 但其在外交安全領域的表現一直比較低調,特別是在安全領域,一直保持著相對保守的態度。
這讓人想起比利時前外交大臣馬克·伊斯肯斯(Mark Iskens)的經典斷言,他曾經用“經濟巨人,政治侏儒,軍事蠕蟲”來形容德國過去幾十年的戰略。
誰能想到德國會在1945年再次崛起?然而,從西德到現代德國,其經濟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充分展示了德國經濟巨人的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的主要城市成為廢墟。 據記載,從 1939 年到 1945 年的六年中,納粹德國招募了 1889 萬人參戰,其中 535 萬人陣亡或失蹤,564 萬人受傷。
戰爭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和苦難。
二戰期間,盟軍進攻德國本土,納粹以焦土政策進行抵抗,導致對德國本土進行地毯式轟炸。
在飽受戰爭蹂躪的歲月裡,德國遭到嚴重破壞,建築物被炮火摧毀,青年和中年男性的比例極低,僅佔總人口的30%左右。 為了清理廢墟,德國不得不依靠老人、弱者、婦女和兒童的力量。
1945年,二戰後,盟軍各師占領德國,開始實施“四個現代化”政策,包括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去工業化和民主化。
這意味著德國需要從軍事強國回歸農業國家,工業受到嚴格限制,裝置作為戰爭賠款被移除。 用於清理瓦礫的工具僅限於鏟子,據計算,需要40,000人連續清理20年才能完成任務。
儘管戰爭使德國的廢墟一片狼藉,但德國婦女表現出驚人的力量來完成這項驚人的重建工作。 和平的到來給了他們生活的希望,激發了他們的熱情,他們積極參與了國家的建設。
德國婦女通過有效地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和為國家建設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證明了她們的能力。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德國年老體弱的婦女和兒童為國家的復甦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1945年開始,控制德國的戰勝國開始對德國進行全面改造。 該專案包括四個方面:非軍事化、去納粹化、去工業化和民主化,其影響非常廣泛。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二戰結束後德國容克貴族的清算,舊軍隊的解散,以及軍火工廠被迫向其他行業重新定位。
隨著鐵幕的落下,冷戰正式開始。 西方國家對德國的看法和定位發生了重大變化。 儘管兄弟倆互相爭鬥,但德國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而處於冷戰對抗的最前沿,東西方陣營都需要德國作為棋子。
這使德意志民族避免了戰後的懲罰。 此外,德國的深刻自我反省和認罪,也是其迅速重建的重要原因。
在經歷了納粹化和民主化之後,西德重新武裝起來,並從馬歇爾計畫中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這種金融刺激使西德的工業得以迅速發展,經濟開始像火箭一樣上公升。
到1950年,西德的經濟已經恢復到戰前的水平。
這裡有一些數字說明了戰後短短幾年內西德的經濟奇蹟。 50年代,西德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達到75%,工業生產更是9%2%的增長。
相比之下,英國的GDP增長率僅為2約6%,而法國為4約3%。 1950年,西德在資本主義世界GDP中所佔的份額為54%,到 1970 年,它上公升到 75%,7%以上英國為 0% 和 60%。
這足以證明,從二戰結束到1950年,西德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1950年,西德的生鐵產量為947.3萬噸,超過了法國的776.1萬噸,而同年東德僅為33.7萬噸。
到1970年,法國生鐵產量為19,228千噸,而西德達到33,627千噸,而東德只有1,994千噸。 這進一步證明了西德的經濟實力和增長率。
儘管蘇聯炮火損失慘重,但東德的大規模生產線在蘇聯的支援下,在60年代繼續快速發展,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最先進的國家。
德意志民族的韌性和潛力不容忽視!
從 83 年的 195062億馬克,1970年達到1252以76億馬克,西德商品出口增長了16倍,充分彰顯了西德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在汽車生產方面,1970年西德生產了352輛私家車90,000輛,遠遠超過法國的245輛820,000 人,英國 164 人10,000 臺,而東德只有 12 臺70,000輛,顯示了西德汽車工業的繁榮。
1970 年,西德生產了第 1,000,000 輛汽車。 當時,西德運營鐵路的長度達到330,000 公里,雖然略低於法國的 360,000公里,但你知道,西德的面積還不到法國的一半。
此外,西德的發電量幾乎是東德的四倍,17次。 這些資料顯示了西德強大的工業實力,其工業產品競爭力在歐洲保持著絕對領先地位。
在長期外匯順差的推動下,西德從1970年開始積累大量的外匯儲備,甚至在隨後的幾年裡超過了超級大國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
這樣的成就,在西德、美國這樣的大經濟體中,簡直就是乙個奇蹟,可謂“驚人”。 在60-70年代,西德和日本是世界上最璀璨的兩顆經濟明珠,各自創造了自己的經濟奇蹟,令人難以置信。
當然,日本的經濟繁榮在90年代末達到頂峰,其外匯儲備如此之大,以至於它大膽地聲稱要購買整個美國。
1990年10月3日,東德主動組建五個州,每個州都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合併後的德國繼續採用西德制度的所有要素,即國名、國旗和國歌。
德國採用了東德的10合併國土面積8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拓展了發展空間,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驅動力,經濟實力雄厚。 它擁有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
2021年,德國人均GDP達到510,000 美元,而我們的人均 GDP 是 1260,000 美元。 這顯示了德國在經濟方面的顯著優勢。
2018年,德國工業產值佔GDP的比重達到25%,工業就業人數達到833人50,000人,佔全國人口的近10%。
其中,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部門為支柱產業,一半以上的主要工業產品銷往海外市場,為德國帶來了大量一流的盈餘。
西門子不僅是工業領域的佼佼者,而且是世界頂級的農業水平,展現了德國一貫的高機械化風格。
德國擁有1816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佔全國土地面積的一半。 這意味著德國一半的土地用於農業。 德國的糧食自給率為104%,由於高度機械化人口的生產力提高,德國僅用其農業人口的2%就能養活整個人口。
德國南部的麥田明白,德國北部的荒漠化使莊稼無法種植,只有南部山區和高原肥沃的土壤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 結果,德國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這在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中是罕見的。
經濟巨人,政治侏儒,在歐洲沒有對手,幾乎可以操縱歐洲的經濟走勢,但它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相對較低。
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在戰爭中的犯罪行為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苦難,德意志民族也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瓜分和占領,雖然後來形成了東德和西德,但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仍然享有特殊地位,這極大地限制了德國的政治地位。
德意志民族的歷史和起起落落,催生了他們不願孤獨的信念。 為此,他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戰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勃蘭特總理令人震驚的下跪,深深打動了人們。
他的一句話“為所有不得不這樣做而沒有這樣做的人跪下”是德意志民族集體懺悔的表現,這一行為贏得了全世界的理解和信任。
雖然是德國總理下跪了,但站起來的是整個德意志民族。
德國和法國是歐盟的兩大核心大國,德國的經濟實力使其在歐盟的影響力超過法國,被譽為歐盟事實上的領導者。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法國是乙個獨立的防務和合法擁有的核國家,這讓德國人感到被他們的強大實力所掩蓋。
冷戰期間,西德人因為政治地位低下,選擇與政治地位非常高的法國密切合作,並利用法國的外交影響力來彌補自己話語權的不足。
法國的國際影響力使德國成為世界上的重要力量。 冷戰結束後,德國的實力大大增強,這也導致德國的經濟和政治地位大幅提公升,最終德國在西歐的地位躍居第一。
科爾、施洛德和默克爾這三位德國領導人都是傑出的政治家,他們在政治舞台上表現出了非凡的平衡技巧,可以稱為“騎牆戰術”,他們設法在各種政治問題上保持中立和平衡。
歐元的誕生標誌著歐盟在一體化程序中正式邁向貨幣聯盟階段。 德國擁有歐洲最好的銀行,在歐元區擁有強大的貨幣主導地位。
這一優勢使德國逐漸超越法國,成為歐盟事實上的領導者。
在21世紀的前20年,中德兩國都面臨著重要的戰略機遇。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俄羅斯總統普京(Putin)。
德國選擇通過政治和經濟手段與兩國保持距離,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北約的安全,另一方面是通過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促進經濟發展。
2004年,北溪1號啟動,2011年竣工建設。 這條跨海管道每年可向德國輸送550億立方公尺的俄羅斯天然氣,滿足德國一半以上的天然氣需求。
廉價的俄羅斯能源大大提高了德國的工業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德國的出口。 ”
北溪 -2"是的"北溪-1"該補充專案的建設最早於2012年開工,2021年9月正式完工,天然氣產能為550億立方公尺。
如果將"北溪-1"跟"北溪 -2"加起來,它們將達到1100億立方公尺,佔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