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劃了“9·18”事件,侵華戰爭正式打響。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18分,日本投降在東京灣的簽字儀式正式結束。
隨軍記者朱啟平目睹了整個簽字儀式,看到時間,激動極了,拿起筆寫了起來。沒想到日本侵略者此刻會在東京灣簽署投降書。
當時,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我們為十四年抗戰付出了太多,此時此刻,很少有人想到未來,但朱其平卻保持著難得的清醒。
當晚,他還在日記中寫下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警惕:日本的投降只是暫時的休戰! ”
那麼他是怎麼看的呢?
事實上,從至今仍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政客的行為可以看出,朱其平的論點是正確的,日本軍國主義意識形態仍然存在,日本的野心仍然存在。
但是,當時很少有人有這種看法。
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日本投降時已是一片廢墟,數百萬日本人在戰爭中喪生,驕傲的關東軍在蘇聯的鋼鐵洪流面前不值一提,首都東京被美國轟炸機轟炸,更何況兩顆原子彈帶來的巨大衝擊。
當時,不僅我國人民,而且許多戰勝國的人民都感到日本不可能再發展下去了,在這次慘敗之後,日本應該已經意識到軍國主義的危險。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朱其平心存疑慮,決定親自前往日本各地採訪,結果讓他脊背發涼。
朱其平是一位有正義感的記者,多年來一直在報道日軍侵華的惡行,現在日本已經投降,他還跟隨國民黨談判代表前往停泊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親自記錄了簽字儀式。
朱其平本以為日本人會放下曾經不可戰勝的傲慢,老老實實接受戰敗國的戰果,但到了那裡,卻發現那裡的日本人大多都很冷漠,怒瞪著戰勝國的代表。
他的眼睛裡彷彿在說,日本沒有被打敗,日本可以繼續戰鬥。
朱其平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忽然想到了半個多月前日本裕仁天皇頒布的投降詔書,他仔細回憶了一下上面的內容,突然發現上面確實沒有“投降”和“戰敗”兩個字,只有“停戰”。
通過這次日本人的表現,朱啟平意識到日本人還是沒有放棄。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記者,簽字儀式結束後,朱其平專車前往東京、橫濱等地,因為想親眼看看投降儀式外的日本人是什麼樣子。
在車上,朱其平看到乙個又乙個日本人,他們也是面無表情,死一般的沉默,面對朱其平的採訪,這些日本人也很不耐煩,說日本不戰,日本還能打。
望著東京灣的要塞,日軍162門大炮的槍口還對著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看著日本人彷彿面對大敵的表情,朱其平毫不懷疑,如果這個時候有人下達命令,這些已經放下**的日本人會像狼一樣衝上來攻擊勝利國的代表。
不管他怎麼走,朱其平都不覺得日本承認了他作為戰敗國的身份,他不禁對這場戰爭的結果感到疑惑:“誰是勝利者,是他,還是我? ”
經過一天的採訪,朱其平看到了日本人的冷漠、防備和不知悔改。
朱其平知道答案,看來這場戰鬥並沒有驚醒日本人,那天晚上,他在日記裡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小心! “日本投降只是暫時休戰”! ”
也就是說,一旦日本完全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一旦日本有能力發動另一場戰爭,日本很可能會再次入侵其他國家,而日本從未承認在戰爭中失敗。
當時,由於日本的廢墟,各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朱其平的話顯然沒有引起當局的注意,但現在回想起來,這簡直是切中要害。
增加軍事預算,發展大型軍艦,參拜靖國神社......今天的日本毫不掩飾地暴露了它的野心。
那麼這個結果是什麼原因呢? 難道日本人付出了數百萬人生命的代價不是很清楚嗎? 日本為什麼不認輸?
事實上,日本人的侵略野心從明治維新開始就迅速建立和發展。
當時,一群軍國主義者進入日本,在他們狂熱的法西斯思想的驅使下,日本人民接受了它,他們在戰爭中分不清是非,他們不知道為誰而戰,他們只是盲目地相信“日本會贏”。
在這種軍國主義心態的毒害下,日本人自然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他們隨時準備在第一時間捲土重來。
因此,雖然日本投降了,雖然戰爭中的大多數主要戰犯都被處決了,但這並沒有從在日本傳播已久的軍國主義意識形態中消失。
其中,日本對中國的態度是最輕蔑的,直到現在,甚至很多日本專家都覺得日本輸給的不是中國,而是百萬美元蘇軍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他們一直覺得中國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同時,蔣介石出於向美國靠攏的考慮,也主動放棄了向日本索要賠償,這進一步強化了日本人的想法,即如果不是美國和蘇聯,日本永遠不會輸給中國。
通過***的《論持久戰》,我們自然知道,日本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最後的勝利最終會屬於我們。
當然,日本也不是不服氣,日本人已經竭盡全力向壓垮他們的美國卑躬屈膝,甘願做美國人的棋子,美國在日本還有很多軍事基地。
換句話說,讓日本屈服的方法只有乙個,那就是徹底打敗日本。
時至今日,日本仍未就其侵華期間犯下的罪行作出公開、明確、徹底的道歉,日本的野心仍在增長“警惕:日本的投降只是暫時的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