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河入淮河,成為安徽南水北調的“主幹道”。 圖為江淮運河合肥蜀山船閘。 攝影:記者周曉琴。
皖北,古樸而沉重的土地, 3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著燦爛而悠久的文化,名人如銀河。
走千里路,總比走淮河兩岸要好。 “世世代代,安北人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
故鄉難離,鄉之情難破。 但也有外人說“很難適應水土”。
最“不服氣”的是水。
讓皖北很多人尷尬的是,有時候招待外地客人喝水時,直率的人會說“水有點鹹苦”,情商高的人會皺眉微笑禮貌,“喝不慣”的潛台詞不言而喻。
由於自然地理等原因,2020年以前,皖北地區有2571家4萬人飲用地下水,佔皖北供水總人口的84%5%。地下水存在氟、鐵、錳等超標問題,對水質有一定的影響。
喝好水一直是皖北群眾的嚮往和期盼。
老百姓飲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安徽省委主要領導一再強調,要加大民生投入,讓皖北人民喝上更好的水。
如今,淮河甚至長江的水都通向了皖北成千上萬戶戶的水龍頭。
皖北的水發生了變化。
一根“刺”卡在心裡
阜南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站站長郭國富多年來,心中一直有乙個解開的“結”。
正是在2019年春節期間,郭國富在抖音上刷了一條**,內容是關於乙個來自阜南縣南部的女子回到婆婆家過年,抱怨當地水質“有問題”。
當時,當我看到**時,我有點愣住了。 郭國富回憶說,他記得這裡的自來水渾濁,味道很差,遠不如她家鄉的水。
作為當地村落飲用水安全負責人,郭國富既傷心又著急:“水經過自來水廠嚴格檢查,水質肯定沒問題。 ”
折騰了好幾下,才找到這位女網友,再三解釋後,對方還是冷冷的說:“我喝不慣你的水。 ”
聽到這話,從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幾十年的郭國富有些尷尬,有些無奈。
外國客人對水的聲聲或聲或無聲的抱怨,猶如皖北人民的心中的一根“刺”。
過去,在皖北的一些縣區,為了防止外地的客人適應水土,很多細心的主人還會專門購買瓶裝水招待客人。
在他們眼裡,這就是熱情好客。
然而,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購買瓶裝水並不是解決方案。 皖北人心裡在想:“外人什麼時候才能誇我們家的水'強'? ”
最後的選擇。
人們會想知道為什麼安徽北部有這麼多人喝地下水。
事實上,生活在皖北的人們,尤其是農村人,喝上安全水已經不難了。 近年來,當地自來水覆蓋率越來越高,飲用水安全也越來越有保障。
決定皖北水質的關鍵是水源問題。 目前,皖北地區城鄉供水水源以地下水為主,地表水為輔,地下水常存在氟、鐵、錳等超標問題,對水質有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皖北是乙個非常缺水的地區。
脫水程度如何? 從地形上看,皖北地處平原,沒有山地起伏的地形,雨後往往“蓄水不蓄”。
從降雨量來看,皖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為865公釐,平均蒸發量為1038公釐,屬於乾旱易發區。
據安徽省第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皖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為504立方公尺,約佔全省的1 2和全國的1 4,是安徽人均水資源最稀缺的地區。
受降水分布不均影響,皖北地區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部分河流旱季水量急劇下降甚至斷裂,水體自淨能力弱,水質不穩定,不能滿足供水源的需求。
也就是說,“人多水少”,地表水資源稀缺,地下水一直是皖北地區的主要水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那麼為什麼地下水不能被淨化呢?
受區域地質條件影響,皖北地下水存在氟、鐵、錳等過量問題,各地水中金屬含量略有不同。 例如,在一些地區,鈣和鎂離子的含量較高,在一些地方,鐵和錳的含量較高,有些是氟化物超標。
這些農村水廠雖然配備了淨水裝置,但除氟過程仍存在執行成本高、裝置執行操作複雜、廢水處理難等問題。
地下水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問題。 最值得注意的是,地下水位已經下降。
經過長期的大規模開發,特別是城鄉居民集中開採中深層地下水,皖北地區已形成3000多平方公里的過度開發區,部分市縣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區域性地區出現地面沉降等突出地質環境問題。
為了讓皖北人民喝上更好的水,安徽歷屆省委、省領導一直在努力。
20世紀,皖北農村居民主要依靠人力從井、河、湖等地取水。 本世紀初以來,在“十五”期間,針對缺水嚴重地區的極端貧困人群,即平常年份飲水困難、遠距離、大困難、長期缺水的人群,實施了“農村飲水救濟工程”。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安徽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水平明顯提公升; “十三五”期間,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改善工程”。 截至2020年底,皖北農村集中供水專案1046個,覆蓋受益者2445人84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4%。
然而,僅僅喝“安全水”是不夠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喝到更優質的水,喝到更清潔的地表水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
一條清澈的河水向北流淌。
過去,淮河流域沿線地區經常遭受洪水襲擊,這裡的洪水是指洪水。 從另乙個角度來看,數千萬人長期飲用地下水,不僅危害人民健康,還造成地下水過度開採和環境問題,這也是又一次“看不見的洪水”。
如今,為了解決這場“看不見的洪水”,“換水”已經提上日程,即過去人們習慣飲用的地下水被淮河流域的地表水源所取代。
2021年,安徽將實施“皖北人民飲用水調水”工程,以淮河幹流水源為主,以南水北調工程東線、長江至淮淮等引水工程為依據, 置換地下水源供水,建設從水源到使用者的配水工程。
安徽不是缺水省份,而是南方多,北方少,資源參差不齊。
用“遠水”引水解渴,成為皖北人民喝好水的必然選擇。
2022年12月30日,承載千年夢的長江、淮河引水工程開通水路,連線南北的江淮大運河巍然亮相。該專案被稱為“安徽版南水北調工程”。
2023年12月16日下午,長江引水工程縱陽幫浦站啟動三颱大型水幫浦,每台水幫浦將長江沸騰的清水以每秒33立方公尺以上的流量引入江中,一路向北輸送到淮河流域, 這標誌著長江引水工程一期皖段的開工。
江淮運河開通後,淮河與長江相連,才進入洪澤湖。 引河入淮河,成為南水北調的“大動脈”。
嚴格來說,飲用水既包括淮河水,也包括長江水。 江淮運河開通後,長江和淮河已經“融水”,皖北人喝的水也“有了長江的味道”。
中午時分,孟城縣小新集鄉魯王社群居民張曉麗開啟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砰”的一聲流了出來。 “這種水與以前的水不同。 張曉麗說:“水燒開後,鍋底沒有一層水鹼。 ”
家裡的水不一樣,是張小麗的姐姐發現的。 她的姐姐常年在寧波工作,去年夏天回到家,高興地對她說:“為什麼我們的水變好了? ”
後來,張曉麗聽說,附近原有的魯旺水廠開通通水後,水源被置換,原來的地下水被錢河水源取代。
距離魯旺水廠不遠處,日供水規模達11萬噸,在自來水廠指揮中心大螢幕上,各種供水資料一目了然,甚至包括個別使用者的水表異常等資訊都可以顯示出來。 自來水廠從招標開始就由專業企業管理,農用飲水站專門負責上門維護和保障。
如今,這座大型水廠建成後,原來的十幾座小型水廠已改建為加壓站,一下子解決了269個村111個90,000人可以獲得安全飲用水。 同時,自來水廠還與鎮內自來水廠對接,實現“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的城鄉一體化供水。
值得注意的是,自來水廠採用國內最好的“預處理+常規處理+深度處理”的全流程工藝,可以更好地保證水質和口感。
在古鎮縣,情況與魯旺水廠類似,擁有先進的指揮中心和專業的公司管理和運營。
這裡引進了淮洪新河的地表水,為180多家企業供水。
自來水廠建設前,老舊水廠不能滿足企業群眾的用水需求,有的企業經常出現停水,只能自有水井,從地下抽水,現在供水保障率上公升了,企業滿意度也更高了。 古鎮縣農業飲料中心主任鄭學靜說。
以前,水有點苦鹹,但現在水的味道還是有點甜。 在扶南縣廟雞鎮大菜村,74歲的馬文玲說,他經歷了三個用水期:“鑽井水、自來水、飲用自來水更好。 他不知道什麼是引水工程,但在他眼裡,他只知道現在的自來水和去年“明顯不同”。
馬文玲還記得乙個細節:“以前,每次'饅頭'(饅頭)後,鍋上都要刷一層鹼。 現在饅頭不用刷鍋了,有點不習慣了。 ”
在扶南縣,有乙個特殊的地方——蒙華行蓄洪區,由於蓄洪,必須保證供水安全,否則洪水期間可能會發生傳染病。
水曾經給蒙瓦人帶來痛苦,現在,冒泡的水帶來了甜蜜。
蒙瓦 19早在2018年,就有5萬人提前飲用了地表水。 同年11月,蒙瓦中央水廠正式投產。 2020年夏天,蒙瓦地區在蓄洪期間首次沒有自來水供應。
當地群眾編了一張紙條:“不斷電,能供水,送餐。
目前,勐瓦中央水廠二期已提前投產,淮河幹流水源已抽水,保障12個鄉鎮近60萬人飲水。
根據皖北群眾調水工程規劃,到2023年底,完成首批13個縣(區)地下水源置換工作。 目前,這項任務已全面完成。
到2025年底,將完成另外15個縣(市、區)的地下水源置換工作。
站在這座現代化的水廠裡,郭國富還記得五年前的那件事,那件事像石頭一樣壓在他心上。
可惜聯絡不上女網友。 郭國富有些遺憾:“我現在最想找到她,請她回來,再派乙個**來談談我們的水。 我們的水真的很不一樣! ”
把好事做得更好。
讓老百姓喝導水,對黨委、黨一黨委來說,是一件好事,實事方,好事可以辦好,實事要辦,供水機制要暢通。
過去,即使部分地區與地表水相連,由於水廠規模、體制機制等問題,供水仍會出現“僧多粥”的現象。
以前,水幫浦一年修壞兩三次,一次修三四千元。 對於乙個每月光是電費就要花15萬元的大公尺加工廠來說,雪河大公尺實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孫健更在意時間。
這家公司是豐台縣上塘鎮最大的民營企業,曾一度被困水。
本來,老家的水不好,加工不出好的大公尺。 孫健的語氣裡沒有抱怨,只有對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麻煩的無奈。
該工廠每天加工 90 噸大公尺,消耗 1 立方公尺的地下水,這些地下水是從工廠院子裡的一口井中抽出的。
地下水鹼度高,有一些細顆粒,幫浦抽時間長,非常容易出現各種故障。 “維修工和零件只在縣里有貨,孫堅只能預約,加上維修時間也要一天。 一旦工廠關閉,就存在訂單逾期的風險。
早在2011年,為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上塘鎮通過招商引資,安徽慈潤水務建設上塘自來水廠,並於201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取用慈淮新河地表水,完成部分地區水源置換。
每天只用1立方公尺的水,但孫健的工廠還是不能用地表水。 為什麼?
我沒有水給他。 上塘自來水廠負責人陳堤克說,2012年,自來水廠日產量只有3000立方公尺,周邊居民的供水捉襟見肘。
當地農村有句俗話叫“糊狀事”,意思是你只能大刀闊斧地做困難的事情。 陳堤克說,借用影視劇的台詞“只準備一桌飯,還有兩桌客人,這頓飯怎麼吃”,還要用有限的時間供水,讓群眾勉強用上自來水,這確實是“糊”。
自從開始從事供水行業以來,陳堤克就飽受“職業病”的困擾,他最怕的有三件事:一是過年; 二是越冬; 三是怕路上有水漬。
有一年,農曆新年的第一天,陳堤克收到乙個**,說要吐槽水廠,家裡沒水了。 他一聽這話,就知道農民工回來了,水不夠用。
用水人數翻了一番,有限的時限無法保證供水。 在“山水枯竭”的局面下,陳堤只能被迫將供水壓力從35 比 28。“這個壓力確保了供水管網的最遠處也可以有一條水線,飲用水很好,但他們不能洗澡。 ”
2021年,借助“皖北人民飲用水引水工程”的實施,當地政府將再次擴建上塘自來水廠,將日出水量提高到15800立方公尺,除為居民和生產企業供水外,還為上塘、駐馬店、陽村、楊村、古店、古橋等鄉鎮供水。
自來水廠擴建後,可實現無時限、節減壓,群眾和企業用水需求得到保障。
農村供水也存在乙個問題,即過去很多地區都是由私人承包的小型水廠經營的,設施和人員有限,服務能力跟不上。 而且,考慮到執行成本,淨水消毒設施裝置執行不規範、管道老化、管道損壞和維修後清洗不規範、管道終端不定期排放,都容易導致黃水、渾水問題。
換言之,即使地表水調來,如果機制不暢通,管理不到位,群眾仍可能不滿意。
那該怎麼辦呢? 集中統一的運營管理是最好的方式。 根據規劃,專案擬建設和完善地表水廠59座,取代原有的1000多座農村小型地下水廠,在皖北地區構建“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的供水格局。
原有的小型水廠要麼作為沿線加壓站,要麼作為備用水源,消毒處理、維護管理、服務保障等工作由大型水廠接手。
以扶南縣廟雞鎮紅華坊自來水廠為例,更換水源後,小水廠的管網照常執行,但不需要抽取地下水,水質檢測等工作也交給了“上游”扶南農村中心水廠。
現在容易多了,不像以前你必須處理所有事情,有很多矛盾和頭痛。 廠長張云堂一臉輕鬆的說道。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在五河縣,全縣引進專業管理團隊,五河中央水務同步推進縣內農村小水廠轉移。 2023年9月,隨著最後一座小型水廠移交給五河中央自來水公司,五河縣城鄉供水將達到同等製水技術標準和同等供水服務質量。
現在我們有了人照顧它,我們享受著與城市相同的供水服務。 五和縣小溪鎮小溪村村民刁三元說,前段時間氣溫低,廚房水管結冰。
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在多個地區實現了城鄉一體化供水。 就像刁三元說的,農村人和城市人喝同樣的水,享受同樣的服務。
1月9日,在豐台縣學河大公尺實業有限公司,27噸糯公尺正在裝車發往廣東。
現在孫健的眼中充滿了自信:“水幫浦早就沒了,光是電費一年就省了不少錢,而且省了時間,現在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
在皖北,有更多像孫健這樣的企業家,像刁三元、張曉麗、馬文嶺等人,不再為水而尷尬和擔心,在企業的生產中,在接待客人時,在日常用水上,在“啦啦”水聲的背後,對家鄉的自豪和自信常常湧上心頭。
在外面徘徊的皖北人,在家鄉工作和生活的皖北人,可以自豪而自信地說:“生活會更好,皖北會更好! ”
王洪毅, 吳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