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即將來臨,“獵龍”的熱潮逐漸興起。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位於合肥市政府事務區,是“尋龍探秘”的好去處。 春節期間,館內將舉辦“館內新年”活動,並首次對與龍字相關的展品進行講解,讓遊客與“龍”同行,玩得開心。
在安徽省黃山龍省發現的第一只蜥腳類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陸地上的爬行動物,已有數億年的歷史。 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南入口處,有兩尊修復後的安徽黃山龍雕像,高大威猛,氣勢磅礴,一樓和二樓有黃山龍的實物化石。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學志說,黃山龍是在安徽省黃山市佘縣龜目山地區發現的,是2002年7月惠杭高速公路建設期間發現的,也是安徽發現的第一只蜥腳類恐龍。
黃山龍體長10-12公尺,體型中等,四肢粗壯,行走有力,以植物為食。 這種恐龍的乙個顯著特點是它的“小頭長脖子”。 “長脖子可以幫助它接觸到更廣泛的植物,提高餵養效率。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學志指出。
“中國最美化石”軟腕短鼻龍展示了巢湖的地質寶藏。
走進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生命演化館,可以看到國際知名的巢湖魚龍化石,堪稱“鎮堂之寶”。
巢湖龍類**現位於巢湖平頂山-馬家山地區,是安徽省獨特的古生物資源之一,地質年代為早三疊世造山期。
巢湖龍,俗稱巢湖魚龍,出現於約2年48億年前,它是一種小型的原始魚龍。 何雪志介紹道。
2015年1月,研究人員在巢湖地區首次發現了最原始的具有中間過渡特徵的魚龍類——柔臂短鼻龍,這一重大發現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何學志告訴記者,2023年底,巢湖地層古生物與地質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批,這是安徽省首個獲批的自然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翼龍“空中霸王”破譯了最早的飛行脊椎動物。
眾所周知,能飛上天空的主要脊椎動物是鳥類和蝙蝠。 事實上,翼龍是最早會飛的脊椎動物,它們的第四指骨(就像人類的無名指一樣)被極度拉長,形成翼指骨,支撐著由多層纖維組成的膜形成翅膀,這是翼龍的典型特徵。 最大的翼龍是風神翼龍,翼展長約11-15公尺,相當於一架飛機的大小; 最小的樹棲翼龍是隱居森林翼龍,翼展只有25厘公尺,大約有燕子那麼大。
在地質博物館內,有木板凳樹翼龍、郭氏綠龍翼龍、董氏中國翼龍等稀有化石。 通過研究這些化石,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地球上生命進化的過去,還可以展望生命進化的未來。
採訪中,記者獲悉,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將舉辦“館內新年”活動,將於2024年2月10日至18日對外開放。
春節期間,計畫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展廳(生命進化館、恐龍館)安排“龍年”活動,組織科普人員介紹館內與“龍”有關的展品。 將向觀眾進行主題講解,並探索與“龍元素”相關的各種化石背後的秘密。
這是第一次在博物館中解釋與龍角色相關的展品的特徵。 工作人員表示,在展廳內還設定了與展品知識相關的謎語,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可以在展廳內隨機畫出燈籠謎語並找到答案,大家一起慶祝新年。
合肥通客戶-河寶泉**記者吳琪溫張正鵬圖片通訊員張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