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熱搜“我爸從來不習慣親戚”,不禁佩服這位爸爸的透明。
原來,在題主的家庭群裡,題主的表弟提到自己明年就考上大學了。
這時,表哥的父親在群裡附和說:“如果你考上了大學,就讓你姐姐買個筆記本獎勵你。 ”
表哥的母親也點頭表示同意。
題主看到後,開玩笑地說:“我親弟弟有這種待遇,還傳給了我爸媽,哈哈哈。 ”
萬萬沒想到,面對題主的言辭,表哥的母親很平靜地回答:“表哥和我哥哥一樣親近。 ”
見姨媽心狠手辣,題主也不再理會。
就在這時,題主的父親在群裡直言不諱地說:“你為什麼要讓我女兒買? ”
表弟的父親毫不掩飾地回答說:“工作賺錢,有支援。 ”
看到這一幕,題主的父親在面對邊界問題時絲毫沒有讓步:“你把自己的錢留著,不花在孩子和妻子身上嗎? ”
至此,表妹的父母終於不再堅持了。
發文後,網友們紛紛稱讚題主父親的言行。
面對親戚們的過分要求,當事人父親的堅決果斷的言辭,可以說迅速切斷了後續的各種麻煩。
我記得周國平曾經說過:
所有的互動都有乙個無法跨越的最終邊界,這個邊界並不明確,但卻是確定的,所有的麻煩和衝突都源於無意中試圖突破這個邊界。 ”
只可惜,在現實生活中,總是人太多,因為關係中的界限模糊,最終導致關係緊張,甚至惡化。
我之前看過乙個帖子,看著很尷尬。
和男友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兩人現在準備結婚了。
男友現階段沒車沒房子,也沒工作,但這還不是題主最煩人的。 物件崩潰了,因為他一再提出要為母親買金手鐲和包包。
起初,題主天真地以為男朋友大概是想等到將來有條件的時候一起買給父母雙方。
但後來題主發現,男友只是想給媽媽買的。
經過仔細詢問,題主發現,這一切都只是因為男友覺得“媽媽最難”。
題主聽了很疑惑,她坦白告訴男友,媽媽也很辛苦,從小到大都沒有給媽媽買過這種東西。
雖然題主說有道理,但男友總以為題主不理解他,只是一味地催促題主按照他說的去做。
這樣的事件只能說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
你想孝順媽媽,但你自己不演戲,卻催促女友孝順媽媽,這是很不可理解的。
有沒有可能做你的女朋友,你要替你承擔起孝順母親的責任? 而你只需要動動你的嘴,你不需要付出或付出任何努力?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世界的所有秩序都在一定程度上燃燒,在一定程度上熄滅。 ”
無論關係多麼親密,彼此之間的平衡都不能輕易跨越。 一旦越過界線,不可避免的衝突就會隨之而來。
心理學專家李雪在她的著作《當我遇見乙個人》中提出:“邊界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
由於各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太多人總是看不到社互動動的界限。
對此,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了一種稱為主題分離的理論。
意思是說,為了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需要區分什麼是你的問題,什麼是別人的問題。 我只負責做好我的事,而你只負責做好你的事。
具體來說,你怎麼知道某件事是你的主題還是別人的?
以下是兩個可供參考的原則:
讓我們看看誰承擔這件事的後果。
讓我們看看是誰做的。
由此可見,乙個事項的最終執行者,就是該事項的最終決策者。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是否給男友的媽媽買金手鐲和包包是女生決定的事情,男友不斷的催促無疑是越界的。
換句話說,學會區分自己的事,專心做自己的事,盡量不干涉別人的事,就是要保持界限。
王子恆在《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中國人普遍缺乏界限感》一文中也做了類似的話:
這個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乙個人的事,別人的事,上帝的事。
知道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守住自己的界限,不侵犯別人的界限,把界限說清楚,才是我們現在應該開始做的。 ”
情商的最高層次是要有分寸感。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