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英透露慈禧的死因,不是疾病
1912年2月12日,清朝統治結束。 這一天,龍玉太后取代了年僅6歲的溥儀,簽字蓋章《清朝皇帝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朝296年的統治。
如果慈禧太后能預見到這個結果,她可能會氣憤地跳出墳墓,責怪龍玉太后和溥儀沒有守住祖先所奠定的國家。
然而,清朝的滅亡與慈禧太后密切相關。 同治在位期間,慈禧太后不顧財政拮据,默許同治皇帝斥巨資修繕圓明園。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慈禧太后卻因為暫時的成敗而簽訂了《中法新條約》,損害了清朝的利益。
1894年,慈禧太后為了慶祝自己60歲生日,挪用海軍經費,揮霍無度,極為奢侈。 1898年,慈禧太后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再次介入政治,軟禁光緒皇帝,處死了五虛六君子。
這些舉動,都是慈禧太后犯的錯誤。 1908年,慈禧太后病逝於紫禁城邑鸞殿。 然而,李蓮英的姐姐透露了真正的死因......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早逝,光緒帝即位。
咸豐帝在位期間,慈禧太后是乙個普通的貴族,但因為美貌和溫柔的性格,很快就贏得了咸豐皇帝的青睞。 慈禧太后也非常爭強好勝,1856年,她為咸豐皇帝生下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宰春。
後宮中,慈禧太后隨著兒子的地位不斷提公升。
從藍貴人到易貴妃,再從易貴妃到易貴妃,再到易貴妃,她成了後宮中除了皇后牛葫蘆之外最有權勢的女人。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去世,宰春自然成為新皇帝。
然而,作為母親,慈禧本該是最幸福的人,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宰春還年輕,慈禧已經準備好聽政府的話了,這正是她想要的。
早在他接替病重的咸豐帝審管政務的時候,慈禧心裡就有權力的渴望。 咸豐帝知道這一點,臨終前特意冊封了顧明的八大臣來協助這位年輕的皇帝,以此使慈禧遠離權力中心。
慈禧不滿奪取政權,與易聯手發動新友政變,控制八大臣,開始了聽政生涯。 她的鐵腕手段,讓清朝出現了“同治中興”的穩定局面,但也引起了同治皇帝的嫉妒。
為了親政府,同治皇帝千方百計,終於在1837年,慈禧太后雖然不再聽政府的話,但實權仍牢牢掌握在她手中。
慈禧太后為了穩固國家政權,決定由怡勳親王之子載襄繼承皇位,成為光緒皇帝。 不過,光緒皇帝年紀小,慈禧太后又要聽官府的。
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充滿了矛盾和掙扎,慈禧太后對他進行了長時間的克制。 光緒帝到了皇后年紀,慈禧太后為了穩住自己的權力,立景芬為皇后,在歷史上被稱為龍玉皇后。
光緒帝的堂兄龍玉,兩人之間只有親情,男女之間沒有愛情。 慈禧太后只顧權力,她試圖改善光緒和龍宇的關係,但始終沒有成功。
這時,光緒帝愛上了剛進宮的甄妃,甄妃也深深地愛著他。 甄妃的活潑和活力感染了光緒帝,使他的生活充滿了色彩。
然而,在詭計多端、明暗鬥的後宮裡,他們的愛情卻很難得到祝福。
慈禧太后對光緒帝在甄妃的影響下逐漸脫離她的控制極為憤怒。 於是,她決定處死甄妃。 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慈禧太后在甄貴妃逃亡時將其殺死,隨後隱瞞此事,隨光緒皇帝逃亡。
得知真相的光緒帝痛苦不堪,卻無力改變,因為他只是乙個傀儡皇帝,手中沒有實權。 互相制約,雙方都輸了。 光緒皇帝曾試圖掙脫慈禧太后的控制,他積極嘗試。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這是一項羞辱國家的條約。
訊息傳到中國時,全國義憤填膺。 在北京,康有為、梁啟超兩人攜手帶領1300多人發起大巴寫書,號召光緒皇帝積極改革,力挽狂瀾,救中華水火。
光緒帝看完康亮等人的朗誦後,心中十分激動,決定動員全國開闢改革之路。 然而,在改革計畫的許多關鍵問題上,存在著與統治階級利益的衝突。
慈禧太后為維護自身權益,再次出面干預,使改法程序陷入困境。 最終光緒帝被迫囚禁在應台,康有為和梁啟超選擇逃亡,譚思通率領的吳緒六君大方,為改法事業獻出了生命。
光緒皇帝改革失敗後,身體每況愈下,1908年病逝,年僅38歲。 在他去世乙個月後,慈禧也去世了,享年73歲。
雖然一直認為慈禧是病死的,但事實上,她的真正死因是光緒皇帝下毒。 當年,慈禧為了更好地控制光緒帝,偷偷讓人在他吃飯裡放了慢性毒藥,導致他的健康狀況逐漸惡化。
以此為藉口,慈禧一直將實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慈禧太后雖然直到她死前都沒有察覺到,但實際上光緒帝早就定下了毒死她的計畫。 慈禧太后由於年事已高,身體不好,終究沒能逃過這場劫難。
慈禧的死,不僅是因為年老病痛,更是因為光緒帝的毒藥。 作為慈禧的貼身太監,李蓮英很清楚她的真正死因。
慈禧死後,李蓮英離開皇宮回到家中,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姐姐。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慈禧是被光緒帝毒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光緒帝也想盡辦法擺脫慈禧的控制,將其取下"傀儡皇帝"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