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d:css-press
一般訂單。
漢魏時期是文學觀念不斷進步、文學體裁競爭性發展、文學理論初步成熟、大量文學作品湧現的重要時期。 在此期間,本書四個部分的概念和方法逐漸明確。 其中,該文集與近代以來的文學概念相似,在魏晉之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一些苗條家庭甚至為每個人準備了乙個系列。 《隋書經記》中的著作堪稱外文。
漢魏文集編纂成明清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張協的《七十二家集》和張朴的《漢魏六代一百零三集》是綜合文獻整理的成果。 清代,嚴可以一己之力取了廣義的文字,用半輩子的心血,編纂了《秦漢三朝三代和全古六代》。近代學者陸勤禮編纂了《先秦、漢、魏、晉、南北兩代詩歌》,以詩歌為重點。 這些書仍然是研究漢魏文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 然而,侷限於當時的報刊和學術觀念,這些著作在整體性和系統性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00年來,敦煌文物等出土文獻的出版和外國漢代書籍的輸入,為我們提供了從全球視野出發,重新認識和系統整理漢魏六代文獻的新歷史機遇。
在文獻不斷積累和現代科學觀念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如何運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對漢魏文獻集進行整理研究,確實是乙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為此,我們應該超越純粹文學研究的狹隘道路,更多地關注政治和文化背景。 跳出中國原有的學術邊界,更密切地跟蹤海外學術界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成果; 跳出理論和文學哪個更重要的無端爭論,我們應該強調在文學和理論並重的基礎上詳細閱讀文字的重要性。 在此基礎上,要回歸傳統經典著作,回歸主流思想方法。
213年,國家社會科學重大專項《漢魏六代文獻彙編》努力踐行這一理念,從五個方面開展研究。
首先是《文選》,由華華大學文學院徐華負責。 核心成果是劉躍進編著的《古文注》。 此外,還有徐華的《歷代文選》、宋佔雲的《文選:問題的解釋》、黃延平的《文選:應用文體的敘事》、趙建成的《李山文選文注》、崔傑的《文選》、馬妍欣的《文選注》、王偉的《現當代文選研究論文分類索引》等, 等,充分體現了《文學選》作為文學經典的豐富內容。二是“玉臺新勇”的研究,由北京大學傅剛負責,主要成果是“玉臺新勇”。 三是前唐時期的文學,由廈門大學的胡旭負責。 主要成果有《唐初通集》、《唐初鋯》和《唐初詩文評》三部。 四是漢魏文集綜合研究,由陝西師範大學楊曉斌負責。 成果包括楊曉斌的《漢魏六代文獻研究著作彙編》和蔡丹軍的《陶淵明文集文獻研究》。五是漢魏時期文學批評文學研究,由中國社科院文學院文研究所孫少華負責。 主要成果有孫少華的《漢魏六代文學紀事》和梁林川的《詩與證》。
為充分體現“融合”特色,課題組獲得國家社科滾動基金支援,正在組織學術團隊編纂第二期專案《漢魏六朝文集文獻叢書》。 孫少華和劉明負責這項工作。
漢魏六朝文獻的收藏,浩瀚如煙海。 我們盡力以不同的形式、不同層次向學術界呈現全域性,相信對漢魏文學史的研究是有益的。 重大課題的研究是乙個系統工程,需要所有參與者的合作,共同提高。 通過對這一重大課題的集體攻關,我們試圖探索一種既具有鮮明學術個性,又呈現整體風格的有效途徑。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合作,所有同事互相取長,真誠合作,開闊視野,增進友誼,每個人都受益匪淺。 希望這套叢書的出版,能有力地促進漢魏文獻的深入研究。 我們對此充滿期待。
劉躍進. 三月 20, 2016.
不僅是文學,而是整個人文學科,有時我們不必太擔心它是否“有用”。 這是因為一般的人文學科,尤其是文學,對世界和社會習俗的心靈和思想的長期感染和持久糾正具有長期的影響,短期內不可能取得成果。 無用的東西有很大的用處。 (孫少華)。
《秦漢文學紀事》。
編輯:孫少華。
定價:22900
2023 年 11 月發布。
國際標準圖書編號: 978-7-5227-2228-3
介紹:
《秦漢文學編年史》收錄了與文人有關的軼事,共16卷,800多位作家,主要按文人生卒年順序排列,試圖通過梳理當時文人的生平狀況、學術交流、學術興趣、 這一時期文人的學術或文學作品。彙編的範圍包括書籍、選集、歷史史和傳記,以及官方歷史、收藏品、特殊收藏品及其注釋文字,以及其他銘文和墓碑。 在第乙個例子中,原文在前,後用詞,參考《文學編年史》以往作品,用“物”連線正文,用“寫”來連線人,同時又有變化。 “按語言”考核部分不僅清理了與文學相關的資料,還分析了文人的心態、文人旅行或人際關係、文人在社會政治中的態度和表現等等,同時分析了文人的生活、文學思想的起源和影響、文字的風格, 從而盡可能地從文人文學的歷史場景中挖掘出當時的學術資訊。
關於作者:
孫少華1972年出生,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院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文學遺產》主編、編輯部主任。 現任中國文學史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文學史料學會古代文學分會會長。 論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權威雜誌,出版專著五部。 主持完成國家級社會科學專案2項,目前主持國家重大社科專案1項、重點專案1項、重大專案分課題1項,中國社科院重大專項《中國文藝思想通史(秦漢卷)》主編,《中國文書》第三版《中國文學》秦漢卷副主編。中國。
組織說明。
孫少華其他作品推薦
“孔子叢子”與秦漢子書的學術傳統
作者 孫少華
價格:78元。
isbn:978-7-5161-6541-6
介紹:
孔子叢子的特殊寫作過程決定了與先秦、先漢兩部著作有很多相似之處。 然而,仔細的比較分析表明,孔子叢子的編纂者對材料採取了兩種方法:直接引用先秦時期的“舊文獻”來反映當時的學術思想,以及間接引用和改造“舊材料”以適應漢代的學術需要。 前者是繼承先秦子書的學術思想,學習“老傳統”優秀元素的過程; 後者是將先秦竹子思想轉化為符合秦漢諸子學術需要的新材料,並對其進行重新編纂和整理,創造“新傳統”的過程。 “嚴顧”“與當下趨同”“蜀淵”“近審”,不僅是秦漢時期的“學風”,更是他們為後人創造的“學術傳統”。
“孔子叢子”研究
作者 孫少華
價格:65元。
isbn:978-7-5161-0127-8
介紹:
《孔叢子研究》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有四章。 首先,這本書確實有先秦的材料**。 二是全書材料的性質包括“寫作”、“彙編”,以及流通材料的變化。 本書的文獻編纂,體現了前秦時期“叢”和“林”文學的基本特徵。 寫作文學反映了本書作為“傳記”和“記述”的特徵。 第三,這本書的文字發生了變化,人名和地名沒有太大的變化。 這些地名和地名大多符合先秦、先漢史籍的記載,基本可以作為研究先秦、漢歷史文化的依據。 第四,考察了《孔子叢子》的版本和發行情況,並在流通中說明了該書在卷數和版本上的差異。
第二部分是綜合研究,包括孔子叢子的家學、文學和學術文化等問題。 “孔子叢子”與儒家家學的關係最為密切。 本書涉及儒家家法、家作風、家學的思想觀念,反映了儒家學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 儒家後裔的學術思想各有其傳承,與司、孟、荀、稷下等學術有關。 該正典體系與先秦、漢典籍的記載一致,可作為研究先秦正典體系的參考資料。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