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2日電(記者王磊)“打通啟用”產業鏈,振興五彩蠶村。
新華社記者周克、毛思謙
日前,廣西河池市浣江茂南自治縣大彩鄉新坡村62歲村民羅先樹踩著縫紉機。
近日,記者跟隨粵貴合作團隊前往新坡村採訪絲綢行業近期發展情況時,遇到了忙碌的羅先舒。 她告訴記者,她是自願來村里的絲被廠當縫紉工的。 這一舉動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我有一根老骨頭,我可以在家門口“改變我的職業”! 一向以務農為生的羅仙樹無法想象。
原來,新坡村剛建好的絲被廠,年初就接到了第一筆120套絲被的訂單,需要人手來運送貨物。
在哪裡可以找到某人? 不久前,在村里為遊客舉辦的一場全國演出上,“村長”魏榮庚乾脆對著人群喊道:“誰會用縫紉機? ”
我,我,我......羅仙書興奮地抬手,衝出了人群。
第二天,絲綢廠拉起了乙個6人的團隊,開始工作。
在冬季工廠裡,羅仙書一邊踩著踏板一邊縫**,手腳的鋒利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年輕人。 她的“經商改革”源於粵粵兩地的產業合作。
新坡村四面環山,有538戶,1826人,耕地3500畝。 多年來,當地村民以種植桑蠶為主,輔以種植柑橘、西瓜、西紅柿等農作物,不少村民外出打工。
絲綢廠是當地產業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的起點。 2022年以來,粵貴合作援助基金連續兩年投資468萬元,在新坡村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民”的模式,引進企業投資建設蠶文化產業園,集桑蠶田園文化旅遊體驗、桑蠶種植養殖、科研基地、線上直播與貨於一體, 選拔和培訓村里的年輕人擔任“農村CEO”,有效賦能村集體經濟。
我們選出了兩位村民擔任“村CEO”,梁秋燕代表村,魏榮庚代表企業,年輕人集思廣益,兩人分工合作,共同為村的品牌建設和企業管理。 新坡村黨支部書記廖壯強說。
將閒置房屋改造成展廳,建立專業合作社,建設數字標準蠶房,開展技術培訓,打造絲被工廠......蠶產業鏈“開放啟用”,群山環繞的村莊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與外界的聯絡日益緊密。
廖庄強告訴記者,村里有近百間標準蠶房接入使用智慧平台,全村養蠶成活率從70%提高到85%,直接帶動蠶農年均收入增加6000多元。
村民黃六恩從2005年開始種桑蠶,現在他家一年一畝地的利潤比兩年前多了1000多元。 “我家有4畝地,外加38畝承包地,一年淨收入10萬多元。 ”
同時,借助月桂數字農文旅遊平台,新坡村打造了“四季與桑樹”品牌,將村里的自然風貌、文化風情、特色產品、蠶特色旅遊、調研等專案“搬”入小程式,讓遊客可以購買特色產品,預訂自己喜歡的專案,只需動動手指即可體驗。
吃農家飯、住農家飯、看農家劇、享受桑葚浴溫泉,新坡村目前每週接待三四百遊客。 由當地農民自編自演的毛南民俗劇《毛南之戀》不斷上演,羅仙樹是演員之一。 2023年國慶期間,新坡村每晚都會有篝火晚會。
新坡村發展了清潔工、護林員、汙水清理維護人員等公益崗位21個。 61歲的秦玉葉在村里當清潔工,每個月多掙800元。
村里的桑葉不再只用於養蠶。 桑葉製成茶葉,桑葚製成酒和桑葚幹,桑莖加工成藥用......如今,村里的桑樹已成為村民們的“寶貝”。
據介紹,2021年以來,粵廣合作工作組與廣西共建示範村206個,其中21個示範村建立了村集體主導的經營實體,共同富裕農民。
臨走時,記者看到新坡村的田地裡,桑樹樁已經吐出了嫩芽,正在孕育新的一年的好局面。 (完)。